南平:脱贫攻坚有妙计 品牌赋能摘“穷帽”
2020-12-28 21:29: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陈楠
发布会现场 东南网记者陈楠摄 东南网12月28日讯(本网记者陈楠)今天上午,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南平专场在福州举行。
南平市委书记袁毅介绍了南平创新推进脱贫攻坚的历程。 东南网记者陈楠摄 “南平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发挥‘绿’的优势,做出‘创’的特色,下‘绣花功’,施‘精准策’,用‘创新’擦亮脱贫攻坚底色、提高全面小康成色,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高质量精准脱贫之路。”发布会上,南平市委书记袁毅介绍了南平创新推进脱贫攻坚的历程。 目前,南平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3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0158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完成了全面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品牌赋能促脱贫 据介绍,南平打响“武夷山水”品牌,探索推广了“品牌(公司)集体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在“武夷山水”入围企业与贫困村(户)之间建立溢价增值分享机制,将顺昌神农菇业、浦城旭禾米业等34家具有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的企业纳入消费扶贫目录,推动带贫企业和贫困户农特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增产变增收。 在“武夷山水”品牌带动下,“闽北货”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比如,政和白茶春茶和夏茶茶青价格分别增长了85%和50%,直接受益的农户28万户,其中贫困户1.05万户,户均增收1.35万元、同比增长50%。浦城大米、建阳桔柚、顺昌芦柑、建瓯竹笋等农特产品价格分别增长了150%、80%、66%和36%。 民企带村促脱贫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践行‘扶贫攻坚和实现小康必须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这些年,我们把着力点放在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上,引导乡村发展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袁毅表示,南平探索开展“民企带村”活动,将产业有机嵌入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村集体增财、村民增收,形成了“公司村办企业”民企带村“1 1”模式,有力助推富民强村和乡村振兴。 如圣农集团为中坊村、十里铺村、上屯村分别定制1个以上产业帮扶项目,3个村在带动帮扶下均实现村集体自有收入突破100万元,其中省级贫困村中坊村的鸡肠子加工项目带动村民就业90人、人均增收近5万元。 科技助力、党建引领促脱贫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发源于南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南平充分发挥科技扶贫“主力军”作用,整合省、市、县三级农技、畜牧、林业等科技特派员队伍,实现346个贫困村派驻全覆盖,90%以上的村设立了科特派服务点,并大力推行“四个一”工作机制(找好一条路子、抓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机制、打好一个基础),着力加强科技特派员与下派村书记、挂钩扶贫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的有效衔接联动,为贫困户提供点对点的精准科技服务。 南平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创新推行“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在南平筛选1695个有较强战斗力、执行力的机关党组织,与1635个村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共建,以高位嫁接的理念压实扶贫责任、落实精准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袁毅表示,南平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决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针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真脱贫、不返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五个一百”工程,着力打造圣农千亿产业集群和武夷岩茶、笋竹、粮食、食用菌等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围绕“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带一主题”,促进农文、农旅、农工、农商融合;以明年村级基层组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