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龙岩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1-01-12 12:40:49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东南网1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龙岩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光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立达,福建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龙岩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温永,中共上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罗剑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周围还能发现恐龙的骨骼化石?福建地区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多大?

彭光照:我们知道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活着的时候在柔软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迹被保留下来的足迹,我们叫遗迹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则是恐龙死亡之后,其尸体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来,肌肉、内脏等软体部分通常会腐烂掉,但它们的骨骼、牙齿、甲板等比较坚硬的部分会保留下来形成为化石,我们称之为实体化石。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不同性质、不同埋藏环境状态下形成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比较小的范围同一地层中,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如果在比较大的区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两者都是有可能发现的。这很好理解,既然有恐龙在这个区域生活,那它们死亡后也可能在某个地方保存下来成为化石,这在其他恐龙化石产区比如四川、云南、新疆、内蒙、山东、江西、广东等都是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福建在恐龙化石资源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从地质资料得知,福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层出露还是非常广泛的,尤其与江西、广东毗邻的闽西地区一些盆地,比如上杭、连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龙那个时代的陆相沉积地层,它们与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区的沉积环境是差不多的。这次上杭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是福建恐龙化石发现的一个良好开端,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不仅恐龙足迹,还有恐龙骨骼,甚至恐龙蛋化石,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请问福建省在这方面一直是空白,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当初联合考察团队为什么会认为在福建省是可以有所发现的?

钮科程:首先,第一个问题,福建为什么恐龙方面一直是空白,虽然我们与江西在地理上相连,但在地层分布上,有着很大差别。恐龙化石的保存需要连续的陆相沉积岩。福建省东部由于燕山运动,被大量火山岩覆盖,只有闽西和闽北有少量晚白垩世红层。而且这些红层零星分布在白垩纪华东南地区的大量断裂带之间,比较分散破碎,发现恐龙化石的难度很大。再者,化石的探寻有时如同大海捞针,每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之前可能是数年甚至数十年默默无闻的积累。

第二个问题,刚才彭老师提到虽然寻找起来难度较大,但也还是有一些线索,闽西红层盆地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双壳类化石,很多证据表明当时的古环境恐龙是可以生存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龙实体或遗迹化石的潜力。所以我们依托于这些资料,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发起这次联合考察行动,也有所发现。

记者:我想了解一下如何根据足迹判断恐龙的种类?这次可靠发现有没有可能包含新品种,有没有人类还未知的新恐龙?

邢立达: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知道恐龙足迹是有一套自己的分类系统,与恐龙骨骼形态学分类系统中的恐龙一般是对应到大类,极少对应到具体属。不同大类的恐龙,其足部骨骼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独有的特征会反映到脚印的形状上,因此我们可以由此判断造迹恐龙是肉食性还是植食性,根据恐龙脚印的轮廓及形状还可以区分兽脚类、蜥脚类、小型鸟脚类、禽龙-鸭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等。

此次在上杭发现有植食性蜥脚类,大、中、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者(恐龙)。这些足迹差别其实蛮大的,其中肉食性兽脚类为三趾型,并有着非常尖锐的爪痕;兽脚类中的恐爪龙类为二趾型,蜥脚类脚印由前后脚印组成,都像大型的圆坑,一些后脚印还有约三个粗壮的爪痕;鸭嘴龙类脚印的后足迹为三趾型,脚趾形似三叶草的叶片,爪痕非常粗钝等。这么高的多样性集中在1600多平方米的区域,我们感到非常震撼也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对研究地理、古生态在白垩纪晚期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后续研究的开展,很有可能会在八大类里面有一些新的遗迹的属种出现。

记者: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对此次发现的“上杭恐龙足迹群”如何进行保护的?

温永:在上杭县首次发现恐龙足迹群后,市、县高度重视,我们第一时间介入并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

一是设置围栏。在发现当天,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立即对恐龙足迹群所在地四周建设围栏,连夜赶工,避免人群随意进出对足迹群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二是安装监控设备。在足迹群现场安装了监控设备,便于24小时加强现场情况的把控,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处置。

三是聘请安保人员值守。为确保现场安全,已聘请专业安保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与监控,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未经相关部门同意,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恐龙足迹群现场。

四是对足迹群现场进行应急保护。恐龙足迹群所在岩层容易风化,为避免足迹群现场岩层流失与风化,已采取应急保护措施。

记者:我想请问上杭县接下来将对恐龙足迹群进行哪些方面的规划?

罗剑:接下来,上杭县将在五个方面加强相应的工作:

一是成立上杭县恐龙足迹群保护工作机构。成立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上杭县恐龙足迹群保护工作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切实做好上杭县恐龙足迹群保护工作。

二是开展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聘请恐龙足迹研究科考专家,在全县辖区内开展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以白垩纪为重点,摸清家底。

三是加强原址保护。在建设永久性保护设施(如恐龙博物馆)之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化石产地,包括提前对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恐龙足迹进行翻模和制作模型、建设临时性保护棚、对化石及岩层进行防风化处理等,防止人为或自然力破坏。

四是搭建上杭恐龙足迹保护研究平台。由县里组织搭建平台,有针对性邀请恐龙化石研究专家,共同研究探讨闽西距今约8000万年晚白垩世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全球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等。同时,还计划在合适时机举办相关研讨论坛,交流研讨恐龙足迹保护相关经验。

五是做好保护利用规划及项目策划工作。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我县将尽快制定科学可行的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计划,依托客家缘文化中心现有的博物馆、族谱馆等资源,打造自然历史博物馆,推动上杭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