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产教融合 榕城非遗传承焕发新活力

2021-07-14 07:33: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庄严
为迎接世遗大会,由省文旅厅指导,省歌舞剧院领衔省属六大院团发行的全新原创音乐作品《福州人有福气》推出MV先导版。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念琪告诉记者,福州市高度重视软木画、脱胎漆器和寿山石雕等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积极打造闽都特色文化。

image.png

为迎接世遗大会,由省文旅厅指导,省歌舞剧院领衔省属六大院团发行的全新原创音乐作品《福州人有福气》推出MV先导版。曲风包含了越剧、京剧、闽剧等多种元素,尽显榕城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摄

东南网7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庄然)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福州举办,这是对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充分肯定。在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传承一度面临着极大挑战。而对榕城非遗保护作出贡献的,除了政府、行业、民间等社会各方力量外,更有一群人始终默默付出,他们便是榕城传承技艺的“守艺人”。近年来,福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为重点,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推动非遗“守艺人”培育向实用型、职业化转变,努力为非遗传承和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学习,漆艺更有色彩

福州是中国漆器之都,是中国近代漆器的发源地,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闽清白樟乡出土的两件南宋时期剔犀漆盒现存于福州市博物馆,证明800多年前,闽清人民就制作了工艺精美的剔犀漆器。闽清是福州漆艺的发源地之一。

“我来到闽清职专前,还不知道什么是漆艺。”福建省闽清职业中专学校2019级美术绘画专业学生方心怡说,“我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常常得到老师肯定、表扬,我们的作品还装帧成画框,挂在校园的文化墙上,心里很甜美。”

该校聘请福州漆艺大师带领教学团队来校执教,走“工学交替,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逐步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将原本需6年才能让人才掌握基本非遗技艺的时间缩短到3年,不仅依靠博大、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因为“现代学徒制”。学校总务主任葛慈慰介绍说,闽清职专将该专业作为一个特色专业来建设,从2015年开办,就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设立大师工作室,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漆艺+陶瓷人才。

闽清县高度重视闽清职专传承非遗文化工作,给予就读闽清职专该专业的学生每生每月500元生活补助,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该专业实训建设和聘请专业教师。目前闽清县政府已投入400多万元,建设漆艺生产车间1间、实训车间4间,建设了漆艺游学基地和恒温恒湿室。

传承,人生更加精彩

“从爷爷奶奶开始,家人都是戏迷。”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级学生郑旦,谈起当年报考学校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专业时的初衷,不假思索地说,“不仅是我,大部分同学都是因为家里人爱戏剧才报考的。”

2006年,闽剧、福州评话、十番音乐等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我省唯一承担培养闽剧表演艺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始建于1957年的福州市艺术学校(现合并进闽江师专)培养了一代代闽剧表演艺术人才,使“闽韵流芳”。

“学校不仅师资强大,有众多国家级戏剧大师手把手授课,像郑旦这样优秀的学生毕业前早都被省、市剧院‘抢’光了。全省100多个私人闽剧团都找我们要学生!”该校教师陈志勇自豪地说。

离闽江师专不到5公里远的地方,坐落着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它肩负着培养闽都非遗传承人的使命。校长杨松说,福州市对学校的非遗学科建设十分重视。2006年将原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整合,寿山石雕技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软木画技艺等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学校独有专业。2021年5月27日,依托福州旅游职专,组建软木画和脱胎漆器研究发展中心。

髹漆如修心,育人在育心。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老师兰福贵,见证了学生沈期的成长。“她现在不但熟练掌握相关技艺,还能跑业务,真是独当一面了。”

沈期是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三年级学生,她说,自己以前很自卑,觉得是“差生”,但是杨校长、兰老师一直给她鼓励。沈期记得,刚开始学漆艺时笨手笨脚,有几道工序反复练习始终无法突破,但老师们耐心指导、教授,最终让她掌握了窍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漆艺、软木画的大众消费市场近几年急剧升温。“学习掌握非遗技艺,将来会越来越好!”沈期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标,厚植人才基础

“我们学校的非遗传承教学是职业化的互动,一个学习目标,一个技艺产品,把非遗传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罗源县高级职业中学实训基地主任沈凌飞说。

传承非遗技艺,关键在于接续培养非遗技艺的传承人。畲族服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学会畲衣非遗技艺,是我最大的收获,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做自己喜欢的服饰,很有成就感。”学生肖雨姗说。

发挥职业教育的独特作用,既是非遗传承事业所急,也是职教突破发展所需。罗源县高级职业中学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教学,一是联合民间艺人,传承畲族非遗技艺。学校植根罗源畲族文化,依托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开展畲族非遗技艺培训,联合畲山水、谷仓画院等企业开设畲族文旅课程,建设畲族民俗写生基地,设计畲族文创产品,培育了大量畲族文化传承人。二是联合罗源雕刻行业,传承寿山石雕刻技艺。学校立足本土优势资源,建设雕刻大师工作室,传承寿山石雕刻技艺。通过聘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到校授课,联合天工工艺商城,实现雕刻(生产)、营销(网售)、孵化(创业)一条龙,增强非遗技艺活力和竞争力。

校长沈庆焉说,职业教育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非遗人才培育向实用型、职业化转变,以传承技艺为主体,对应多家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为非遗传承厚植人才基础,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精湛专业技艺、自主创新能力的非遗传承人。

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念琪告诉记者,福州市高度重视软木画、脱胎漆器和寿山石雕等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积极打造闽都特色文化。市教育局对非遗专业实施提前“推荐免试生”,鼓励有意愿有基础的学生能顺利就读非遗专业,确保非遗专业招生规模。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