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味无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1-07-27 23:18: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林先昌王维奇正在进行秸秆炭化生物炭及炭基肥田间样地布设。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7月27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正在福州召开。 在26日举行的“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边会上提到,自然保护地是大自然最珍贵的瑰宝,是维护生态多样性的关键。在中国,自然保护地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是美丽中国的重要项目,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多年来,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茉莉花是福州市花,福州也是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这得益于天然的纬度、优异的土壤,孕育了福州这片得天独厚的茉莉花栽培区。 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原先认知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到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典范,福州市科技特派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维奇作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遗”骨干成员,正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日前,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王维奇教授。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和中国国内不少传统产业一样,福州茉莉花产业也遇到发展瓶颈,如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茉莉花种质退化、茉莉花茶传承人缺乏等。 近年来,福州市编制茉莉花茶保护与发展规划,开展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等。福州建立了“国内外互动、上下级联动、专家技术支撑”的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保护工作机制。 王维奇作为福州市科技特派员,入驻龙头企业闽榕茶业有限公司,来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 王维奇从全域和空间尺度上系统地针对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从养分、结构和功能等视角诊断了茉莉花种植土壤健康状况,评析了其退化的关键障碍因子,提出了围绕秸秆资源化及炭化还田为核心的土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与此同时,建立了政府、企业、农户、专家等构成的多方监测团队,共同开展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以服务于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围绕提高茉莉鲜花产量和品质、保护茉莉花资源,提升茉莉花茶的品质以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王维奇说道,以土壤改良为抓手,养分高效利用为出发点,将技术植于土壤中,让土壤更健康,使茉莉花的品质更优良,让营养更均衡,使茉莉花更清香,茶味更浓郁。探索秸秆还田、炭化生物炭、炭基肥和炭基有机肥还田土壤改良与养分高效利用技术示范,实现了茉莉花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科学应用,提升了茉莉花园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强土壤养分供应潜力、增加土壤碳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 王维奇还说道,应该让科特派成为多方参与遗产保护与发展模式中的纽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与发展,让科技知识的花香,芬芳美丽满枝桠。 据介绍,随着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进程的加速,立法保护、产业升级、品牌创建等一系列举措纷纷实施,实现了茉莉花品牌的成倍增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16.85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35.6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