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绿了山地 红了日子
2021-09-02 07:20: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9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推动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近年来,福建持续深化林改,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优化林业发展方式,激活绿色新动能。 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转型 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拥有5646亩林地,林改均山,实现了耕者有其山。但问题接踵而来:林地分散,村里劳动力缺乏,经营水平不高。 “我们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通过森林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开发与保护。”顺昌县国有林场业务部副主任王荔英说。 在际下村,131户林农将425亩中幼林纳入“森林生态银行”,委托县国有林场统一经营管理。林木间伐获得的纯利润,由“储户”和“森林生态银行”按八二比例分红;到主伐时,林农不仅可按约定获得保底收益,还能享受超出部分净利润的八成分红。得益于此,村集体收入增加至27万余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出现了林权分散化、经营兼业化等新情况。”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对此,我省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多形式合作经营,进一步提升林业经营规模效益。 这个过程中,我省林业经营迎来三大转变:从分散化到规模化,2017年以来,全省共有序流转林权403万亩;从传统林农到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全省累计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979家、经营面积1299万亩;从粗放到专业化,积极培育造林、防火、采伐、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林农林企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金融活水激活绿色不动产 近日,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平台——武平县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林农的林权信息、征信情况等都汇集到区块链平台,授信审核更加快捷。” 武平县农信社普惠金融部工作人员王剑说,过去,林农贷款必须现场填写纸质申请材料,现在只要通过手机上传材料到平台即可。 林改之后,如何让绿树变活钱?我省在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上下功夫。 “闽林通”系列林业普惠金融产品家族不断壮大:“惠林卡”具有“持卡即贷”授信功能,可最大限度匹配林业生产周期;“益林贷”中,林农可将生态公益林或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作质押担保……目前,全省共发放“闽林通”系列贷款94.5亿元,5.3万农户因此受益。 然而,林业经营风险大、林权处置难,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涉足林业金融。“我们指导全省林权收储机构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收储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资本化改革,则让绿色不动产进一步动起来。 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桥仔坑山场的643亩林地曾遍植马尾松,但因常年失管,经营效益差。村里以林地入股,与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合作经营,双方分别占股85%和15%。村集体将其中70%的股权量化给全体村民,共发行林票130万元,村民每人可分到400元林票。 “不仅林业经营效益提高,林票还可流转、可质押、可享受分红。” 村党支部书记曹声链说。 2020年以来,三明市全面推行“林票制”改革,面积达11.3万亩,制发林票总额达1.1亿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新路 近日,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40个林业碳汇样地完成布设。第三方机构将对这批样地的森林生物量进行监测,并最终推算出3.5万亩新造林地的碳汇量。经主管部门评审签发后,这些被固定的二氧化碳将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 “项目总投资约45万元,20年计入期内的总收益预计为450万元。”长乐区林业局总工程师谢章武说,福州滨海新城碳汇造林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将由林权所有者自行支配。 目前,全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283.9万吨、成交额4182.9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除了开发林业碳汇产品,我省还不断创新生态补偿模式,依托林业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森林面积978.91平方公里,其中集体林与个人林面积527.76平方公里,这些林子曾是当地林农重要收入来源,却因地处自然保护地而采伐受限。 近日,武夷山市星村镇程墩村王卓英等14位村民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合同。依据合同,他们所有的477亩毛竹林权属不变,未来10年,在原有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基础上,他们还可获得每亩每年118元的生态补偿金,但不得再开展采竹挖笋等经营活动。目前,整个试点区已有4.5万亩毛竹林实施地役权管理。 如今,竹产业、花卉苗木、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已成为我省林区新的发展增长极。202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66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