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场)答记者问
2021-10-29 21:40: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
东南网10月29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今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场),会上邀请到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他将向大家介绍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及框架内容。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信厅产业协调处处长杨鹏飞,省发改委高技术处二级调研员张军,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津,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晓燕,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小宝,进行具体介绍并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 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构建方面有哪些规划和布局?谢谢!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二级调研员张军:感谢记者的关注和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我省创新体系构建情况,“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到“十三五”末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累计达25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0家、企业技术中心648家,省级产业协同创新院21家。其中20年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宁德时代牵头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省20年来获批的第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等4家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建设。 未来五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要进一步突出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我们主要从空间布局、载体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回答一下记者的问题。 在空间布局上,要突出福州、厦门双核带动。刚才福州市发改委领导介绍了中国东南科学城的情况,厦门科学城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物种企业培育基地、未来产业园区,集聚高端人才、科技金融服务链条等创新要素,塑造绿色低碳的未来智慧城市。 在布局建设高水平平台载体方面,我们以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为抓手,积极衔接国家级的长信平台管理体系,对标完善省级创新平台评价体系,近期我们印发了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办法。这个平台体系将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目标及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进一步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设立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同时储备、培育一批国家级平台预备队,打造创新资源更加集聚、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上下游更加协同的创新平台体系。 三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结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抓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原则,组织具有领先技术、拥有独门绝技的创新平台开展“揭榜挂帅”“军令状”等重大项目攻关,开展“从0到1”辐射“10到N”的技术突破,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四是加强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对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配套要素保障力度,搭建创新创业大赛、成果推介、融资对接等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载体,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转化。下大力气高标准建设福建省创新研究院,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联通产业界、科学界、金融界,打通创新成果产业化“堵点”,服务企业创新“盲点”。谢谢! 记者: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优质企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企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福建省工信厅产业协调处处长杨鹏飞: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优质企业培育工作。陆续出台《福建省培优扶强工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养,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截至2020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7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企业2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居全国第六位)、省级2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6家。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精神,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突出强龙头、强配套、强融合,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优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形成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一是实施细分领域龙头引领工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三个一批”行动,着力做优做强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壮大一批龙头培育企业,策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推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和细分领域主导力。支持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若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国际化拓展,支持建设面向全球的资源、市场、人才配置的生产服务系统,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二是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构建“专精特新”梯次培育体系,推进企业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的梯次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专业领域,在设备、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精益求精,着力培育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铸链、补链、强链工程,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载体,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联合中小企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谢谢! 记者: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异质结电池、储能技术等新能源产业,泉州的先进光伏产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的问题是“十四五”期间围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如何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谢谢! 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小宝: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布局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出台,为全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提供有力遵循。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记者的提问: 一、泉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情况 泉州作为福建省创建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光照、风力资源丰富。“十三五”以来,泉州坚持制造立市、创新发展,制定18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传统强链、重化补链、高新建链,引导产业集群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形成9大实体经济千亿产业集群,涌现出九牧厨卫、恒安纸业、百宏聚纤、柒牌等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实现传统产业逐步向新兴产业转变。同时,积极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坚持政策引领、技术推进、项目带动,出台《泉州市光电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等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领域开发与产业发展,2020年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200亿元。 泉州新能源产业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新能源应用规模逐步扩大。积极推广太阳能分布式和规模化应用,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泉州市新能源总装机109.4万千瓦,占全部装机的11.2%,“十三五”期间累计提升8.7个百分点。二是新能源技术和装备革新加快。异质结电池的关键设备、金属电极等方面已完成装备开发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HDT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电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4.5%,锰酸锂电池循环寿命达到4000次,钴酸锂电池循环寿命达到6000次,形成较为完备的新能源设备和装备研发、生产体系。三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晋江新建100MWh级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国率先获颁电力业务许可证,列入国家能源局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持续推进,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侧电储能及市场化交易等方式逐步发展和推广,未来预计有190万千瓦规模的发展空间。拥有泉港、泉惠石化产业园区较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发展氢能源产业具备优势基础。天然气消费基数大,城镇燃气消费量超过全省总量的50%。 二、泉州市新能源“十四五”产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泉州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创建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契机,围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氢能等二次能源,以及高端储能产业,布局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项目,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一是发展多元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光伏产业,规划异质结电池创新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异质结生产线装备制造和电池组件制造基地,打造光伏装备智造集群。培育提升储能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储能制造材料,研发新能源配套的储能电池特色产品,开展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利用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石油化工企业副产氢产能优势,布局建设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全产业链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优化提升沼气利用,探索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材料产业。 二是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异质结等先进电池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探索量子点、钙钛矿等前沿技术和核心工艺升级,研发推动高效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0%,加快形成异质结电池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供给能力和成套设备的整体输出能力。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研究鼓励高效太阳能电池分布式发电项目并网、收购、就近交易等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异质结电池分布式发电站。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谋划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关联企业、创投基金、风投基金等社会资本参股。加大异质结电池技术项目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太阳能电池制造、电池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材料制造、光伏发电应用等产业链项目。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泉州市打造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产业呈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实现部分领域达到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新能源产业技术、标准、成果、装备的输出高地。谢谢大家! 记者:集群建设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请问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情况和发展计划? 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谢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集群化的发展是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路径,刚才陈小宝主任回答了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数据,去年2020年泉州新能源产值是200亿元,2025年要达到500亿,从200亿到500亿是2.5倍的增长,这个过程中集群化发展的经验和路径告诉我们,单一的企业或者几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难全面支撑的。这种情况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里,由龙头企业来带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在特定地理空间内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协调创新,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于促进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是有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以来,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根据国家部署,我省培育储备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布局谋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包括福州市新型功能材料、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生物医药等四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全国共66个)。福建作为创新资源相对来说优势不是那么明显的省份,占66个城市里头的4个,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发展这些集群的过程中,我们也培育形成了一些龙头企业,有一些成为全国甚至全球行业内的老大,比如说像恒申集团、锦江科技、永荣科技、厦门钨业、特宝生物、艾德生物等,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梳理推荐了一批集群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合作项目推荐目录》;福州、厦门、厦门市海沧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作成效明显地区,连续列入2019-2021年国务院督查正向激励表扬名单。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融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规划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依托优势产业和领军企业,带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目前,我省已参照国家启动了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初步遴选梳理了17个发展基础较好或潜力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领域,这些产业集群较好地展现出我省新兴产业的发展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泉州市和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依托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应用产业的全产业链;福州市光电产业集群依托福光股份、浩蓝光电、腾景科技等龙头企业,发挥在非线性光学晶体产品和激光晶体等领域技术优势,打造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和光显示产业链,争取每年培育孵化一家上市企业;宁德市高端储能产业集群重点围绕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着力填平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打造“世界一流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先导区”。 今后,我省还将优先支持这批省级集群升级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在创新平台、双创示范基地、专项资金申报等相关工作中也将给予这些集群倾斜支持,并将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对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专场对接,对产业集群中的龙头项目、重点强链补链项目给予低息、长期信贷支持。 我的回答就这些,谢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