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致富“黄金果”农民有“余甘”

2021-11-16 07:33: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黄如飞 萧镇平
余甘是漳浦县种植历史悠久的特色水果。漳州市方志委编撰的《漳州名产志》记载:溪东余甘种植历史悠久,明代就广有种植,有南带、柴甘、粉甘、甜甘四大品种。

image.png

溪东村民筛选余甘。

东南网1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通讯员 洪锦城 王大鹏 蔡吉杰 文/图)余甘是漳浦县种植历史悠久的特色水果。这几年来,漳浦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余甘种植,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余甘果的致富路,余甘成为许多村民的致富“黄金果”。

“余”味无穷

余甘果又名牛甘果、油甘果,也有“油金子”之称,吃起来又苦又酸,过后甘凉,因而有些地区也喜欢叫它喉甘子。

“余甘属野生或半野生水果,是小众水果。”赤土乡溪东村是漳浦余甘的主产区,原村主任张志鹏说,余甘树正常株高1~3米,余甘果实有球形、扁球形等;表面棕褐色,粗糙不平,有细小的疣状突起;质坚实,不易破碎,果肉呈黄白色,略有透明状。

余甘在我省的种植历史悠久。晚清学者郭柏苍所撰《闽产录异》记载:余甘,木高一二丈,枝条甚软,叶青细密,三月着花如粟,结实如莛,每条三两子,至冬始熟,子如楝而小,作瓜瓣,青黄色,味似橄榄,先苦后甘,故曰余甘,产漳州、泉州。

漳州市方志委编撰的《漳州名产志》记载:溪东余甘种植历史悠久,明代就广有种植,有南带、柴甘、粉甘、甜甘四大品种。主要分布在赤土乡溪东村各个社,其中以溪东社居多,2005年种植面积267公顷,年产量500万公斤。在余甘深加工上,当地已开发出低糖余甘果脯、多味余甘果脯、余甘果浆、余甘原汁、余甘果酒、果茶等。

村民“致富果”

眼下正值余甘采摘旺季,天刚蒙蒙亮,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的村民们就骑着摩托车上山了。在离村子1公里开外的过溪山上,漫山遍野种着余甘树。

今年72岁的张金顺是溪东村种植余甘的老专家,据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溪东村尝试过种植多种果树,也尝试过种植花卉苗木,但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唯有土生土长的余甘越长越繁盛,不但枝繁叶茂,而且果实累累。

20世纪80年代,张金顺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从泉州惠安、南安等地购买粉甘枝条,对山上原有的土余甘进行嫁接,改良品种。

“品种改良后,余甘个头明显比较大,而且肉多汁多,口感佳,已然成为市场翘楚。”张金顺透露,相比传统品种,这种新品熟果含糖量高,口感较甜,没有什么酸涩感,吃起来还有像苹果的味道,回甘较浓,所以都被作为鲜果来售卖,新品种一经上市,即成抢手货,价格在6元/斤以上。

溪东村党支部书记张文龙说,近几年来,溪东村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余甘种植,面积近6000亩,经济收入节节攀升,全村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小余甘带来了大丰收,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余甘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致富的“黄金果”“甜蜜果”。

转型文旅

“事实上,在我们溪东村,这几年余甘品种的发展很迅速,除了比较普遍的粉甘和‘新贵’水果余甘外,还有柴甘、玻璃甘、蓝带、甜饼甘等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张文龙介绍,溪东人从小就喜欢吃余甘,不论是余甘鲜果,还是余甘加工的“冰糖葫芦”,或者腌制品等,都有一份独特的“余甘情愫”。

2020年11月16日,漳浦县百场带货直播暨首届余甘采摘节在赤土乡举行,活动地点就设在溪东村。直播活动吸引广大网友关注,当天在线观看量达310多万人次。线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除了欣赏到精彩上演的文艺节目外,还可以在现场品尝余甘果、冰糖葫芦、余甘酒、余甘茶等,同时还深入园子里体验余甘采摘乐。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溪东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和漳诏高速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农业(余甘)观光产业园。”展望乡村振兴新蓝图,赤土乡党委宣传委员谢宝竹表示,未来,将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余甘园和油茶园等地建设观光步道、田园休闲驿站等,把余甘园建设成设施完备、功能多样、单体面积漳浦最大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亲子采摘基地,力争将溪东村打造成天福石雕园的“后花园”。

image.png

欲览更多探寻地方志报道,请扫二维码。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