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打造绿色产业高地以绿为底绘发展
2021-12-12 09:08: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作为福建的生态屏障、绿色腹地,南平提出培育做大“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打造绿色产业高地以绿为底绘发展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刘建飞 曾大龙 叶超) 【省党代会报告摘要】南平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大做强茶、文旅和康养等产业,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 1日,武夷茶世界正式开街,国内首部茶文化主题沉浸式光影秀《我在万里茶路》上演,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该项目将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这是武夷山发展文旅经济的一次精心运笔,让“一座山”与“一片叶”交相辉映。 类似的融合并不少,围绕“一座山”(全域旅游)、“一片叶”(茶产业)、“一根竹”(竹产业)、“一瓶水”(水产业)、“一只鸡”(肉鸡加工),闽北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点绿成金。 “南平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因此,我们提出加快培育‘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践行‘两山’理念。通过做大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好地实现强市富民。”南平市委书记林文斌说。 对焦优势,生态产业化 文旅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也是南平的优势产业。如何做美“一座山”,如何从旅游大市迈向旅游强市? 近日,在武夷山度假区崇溪漫步道上,两个可望山观水的观景台已初具规模;在景区南入口,一座玉女峰造型的特色邮筒引得游客驻足观赏。 “疫情冲击,给了武夷山旅游审视自我的机会,当务之急是要练好内功。”武夷山市文体旅局局长王晓军说。首先,破除景区、度假区和职能部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设立旅游工委,形成管理“一盘棋”。其次,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由市里6名处级领导挂帅,组成工作专班,引入中青旅等战略合作伙伴,促进全要素提升。 利用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在“融”字上做文章,武夷茶世界项目应运而生。负责运营该项目的茶印象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洁说,武夷茶世界集文化交流、旅游演艺、购物休闲于一体,武夷山百强茶企悉数落地,既是游客休闲娱乐的放心场所,也是茶企个性茶的拍卖平台。 聚焦旅游产业结构性矛盾,在“新”字上见真章。武夷山创新推出“跟着总书记打卡”、“零碳”旅游特色体验之旅等精品线路,同时布局新业态,开发武夷宫文创体验夜间集市、南源岭乡村旅游民宿示范区等夜游项目,滨溪街区列入了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疫情防控背景下,今年前10月,武夷山主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六成以上,实属不易。”王晓军说。 与“一座山”同频共振,“一片叶”也乘势而上。 如何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这篇文章?在武夷山“三茶”统筹创新工作专班负责人、市政协党组书记陈先珍看来,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武夷茶的公信力,严守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两条线”。 “生态茶园建设至关重要。今年7月,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试点工作拉开帷幕,引领全市115个村、所有茶企茶农推进生态种植,还计划设立公益性武夷茶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国家食品检验中心武夷山分中心,走绿色化、标准化发展路子。”陈先珍说,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深入挖掘茶文化,打通“三茶”统筹发展全链条。 目前,南平首批谋划“三茶”统筹重点项目26个,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武夷山干毛茶产值22.85亿元,前10月税收突破亿元;政和白茶前10月产值20.66亿元,增幅27.4%。 绿色经济,产业生态化 作为福建的生态优等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南平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 做全“一只鸡”,圣农责无旁贷。近日,圣农生物质发电厂全面封顶,发电厂“吃”的是各类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35万吨,转化成电能及热能,相当于节约11万吨标煤。 福建圣羽有限公司则看上了圣农的下脚料,总经理林春说:“仅依靠加工圣农养殖白羽肉鸡产生的大量鸡毛,公司年产值就达到3000万元。” 这是圣农白羽肉鸡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一角。“白羽肉鸡全身都是宝,下脚料、废弃物都是资源,不能浪费。”圣农董事长傅光明说,目前,浦城基地年处理鸡粪及各类农林废弃物约40万吨,上网供电约2亿千瓦时。 同样,在邵武经济开发区,一场关于竹产业循环经济的绿色革命方兴未艾。 邵武经济开发区270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每年产生的竹节、竹兜和竹粉约50万吨,留下一道棘手的环保难题。2016年开始,福人集团森林工业有限公司将垃圾变成宝,年可“吃”下20万吨下脚料,加工成10多万立方米的竹刨花板。 “福人带动了一大批加工竹下脚料的企业。”邵武林产协会秘书长林翱说,270多家企业搭成了循环链,经开区成功获评我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齐头并进,绿色经济正成为南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绿色产业集群完成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90.2%,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延链扩链,汇聚绿色动能 “南方林海”南平拥有毛竹林653万亩。在竹产业圈内,涌现出不少单项冠军,如邵武竹勺占全国产量九成,政和竹茶盘占全国市场七成,建阳龙竹科技是全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 然而,在七大类竹产品中,缺了附加值最高的下游终端产品竹空间。缘此,做深“一根竹”,要在全竹利用、全链开发上下功夫。 在中国竹具工艺城政和,福建祥福工艺有限公司先人一步。“加工越精深,附加值越高,即使是一套小家具,附加值也相当于10个茶盘。”董事长杨忠说,虽然茶盘年销售供不应求,但是企业要升级就要摆脱路径依赖,往价值链更高的竹家居产品攀升,使之成为企业的新增长极。 政和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富强说,竹产业要改变粗放、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往精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下游延伸,同时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竹旅游产业,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吃干榨尽”竹资源。力争到2025年,产业产值翻一番,达到百亿体量。 在链条上做文章的,还有“一瓶水”。从矿泉水到泡茶水、健康水,再延伸至化妆水、面膜水、高分子水,水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4月,武夷山农夫山泉饮用水项目投产,年产100万吨饮用天然水。“我们在全国首创泡茶水,让优质水资源优势能更多、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水产业优势。”公司总经理徐卫建说。 更大的愿景还在后头。“我们正加快打造武夷新区水产业专业园,签约落地华润怡宝等项目8个,不仅推出泡茶水、健康水等高端功能水,未来还有化妆水、面膜水、高分子水。同时,依托水资源,做大做强福矛、双龙戏珠等酒企,让水真正流金淌银。”南平市领导说。 记者感言>>>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是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的必然抉择。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南平选准绿色产业,提出加快培育“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就是把最具竞争力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做大做强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这条发展路径既建美绿水青山,厚植绿色优势,又能实现富民强市。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和开辟绿色惠民等方面,南平蹚出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新路子。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