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今日要闻 > 正文

【网事】虚假“种草”套路多 “种草”消费需谨慎

2022-05-16 09:51: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分享到:

虚假“种草”套路多 “种草”消费需谨慎

image.png

虚假“种草”让消费者踩坑。东南网设计 缪林西 绘

东南网5月1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环境配上这个极佳的肉品,绝对值得来打卡……”临近下班,网友林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查看周边饭馆的评价,准备挑选晚上与朋友的聚餐地点。

近年来,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种草消费”风,作为一种新消费业态,无论是明星网红,还是草根素人,都热衷于用“种草笔记”分享某些商品的使用感受。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也越来越习惯在下单前先搜索别人的笔记与测评,以获取指引避免踩坑。然而,“种草消费”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范失序现象,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虚假“种草”,一些网红通过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介绍或夸大宣传,诱导、误导消费者,名为分享,实则变相营销,破坏了网络生态和市场秩序。

虚假“种草”导致消费者踩坑

“这次的旅游体验真的太糟心了。”网友张女士刚结束五一小长假的旅途。她告诉记者,某博主推荐了一家民宿,晒出来的照片也很棒,令她非常心动,结果一去实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分享的“打卡胜地”都是PS美化过的,真实景观与图片严重不符,不仅环境一般、价格高,服务态度还很差,“槽点”满满。

不少网友都有张女士的类似经历。网友林蔚告诉记者,她喜欢用手机刷美食探店视频,常去福州本地美食博主推荐的一些饭馆,结果也没少“翻车”。“前两天被‘种草’去打卡某家号称福州拉面‘天花板’的店铺,视频里头说得都很好,我按照博主的推荐点了一份套餐,结果光等菜就花了半个小时,号称大骨头熬制的汤底一点也不鲜,拉面里的‘大排’也不是现炸的,在面汤里都泡软了,而且味道太咸,我只吃了几口就走了。”

容易让网友踩坑的不仅仅是旅游、美食方面的“种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61.7%的受访者认为护肤品、化妆品都是网络“种草”容易踩雷的区域。

网友王先生也晒出了自己的遭遇。母亲节前夕,他在某APP上被“种草”了一款网红推荐的化妆品。王先生连忙下单,打算给辛苦的家人一个惊喜。“我老婆和我妈用了两天我买的美白补水面膜,结果两个人的脸都过敏了,找商家协商后给我退了款,好好的节日礼物愣是从惊喜变成了惊吓。”谈起此事,王先生又气愤又无奈。

“种草”背后暗藏灰色产业链

是什么造成网络上的虚假“种草”泛滥?小红书上一位福建知名的旅游博主何悦帅(化名)为记者揭开了内幕。

何悦帅展示了他在某平台收到的一条私信:“你好,我是河南××广告公司,目前有一些优质商品和酒店需要宣传,方便的话留下联系方式,我们电话沟通。”

“这种广告公司就是所谓的MCN机构,是介于内容制作者和网络平台之间的经纪人。”何悦帅告诉记者,这些机构会寻求流量达人进行合作。机构先寻找商品进行包装、营销,然后由流量达人推广,机构通过流量渠道分发完以后,根据效果与流量达人分成,收益主要来自广告主提供的广告费以及粉丝的相关消费。

“我这两个月花了好几万元用于推广我们家的优惠活动。”福州鼓岭一家民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只靠优惠活动并不能吸引很多消费者。之前自己也尝试过通过发布相关视频来吸引客流,但是效果不太好,一来自己拍摄得不专业,而且发出去的“种草”笔记也反响平平,没有流量。后来通过某些MCN机构的渠道让本地网红来打卡,分享一些“种草”笔记和视频,五一期间立刻吸引了大批游客。

“剧本、摆拍,没体验过就发布,在行业内属于常规操作。”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MCN机构代写代发虚假“种草”笔记,其背后有大量代写代发团队,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写手们根据商家需求,编写煽动力较强的“文案”,“文案”完成后被分发到一些博主、达人手中,借助他们的流量在各大平台推广。一些达人为了利益,根本没试用过该产品就转发,一些探店视频也是根据做好的素材剪辑,加上配音就发布在自己账号上。甚至还有商家盯上了普通用户,通过发私信的方式告诉用户,只要按照提供好的文案复制粘贴,就能获得报酬。

打假要“斩草”更要“除根”

针对这个现象,近日,多地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将“直播带货”“种草”等纳入监管,回应市场痛点。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发布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就将规范探店“种草”行为纳入其中。4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直播带货”“种草”等变相商业广告代言行为性质难界定、监管难到位的问题,出台了《商业广告代言行为监管执法指南》。《指南》将以“种草”等形式变相发布商业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代言行为纳入监管范围。明确以“种草”等形式变相发布商业广告,导致消费者不能辨明其为广告,并被广告内容欺骗、误导的广告代言行为属于违法的商业代言行为。

记者从小红书方面了解到,从去年底到今年,小红书也开展了多轮虚假“种草”的治理,并于近期发布了《社区商业公约》,将虚假“种草”边界进一步厘清。自2021年12月16日启动虚假“种草”专项治理以来,小红书共封禁81个品牌及线下商户,处理相关虚假“种草”笔记17.26万篇、违规账号5.36万个。

福建枫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晓辉表示,《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为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平台应将“种草”中具有商业营销性质的内容标注“广告”字样。想要治理虚假“种草”,需要在多环节、全链条上加强监管。平台必须把好关,畅通举报渠道,加强违规处理;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进、联动执法,对第三方接单中介进行重点治理,“除杂草”;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手段,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

1  2  3  4  5  6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