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2022-06-10 15:38: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
东南网6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今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召开。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年来,南平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高颜值的环境、高质量的发展和高品质的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十年来,南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正在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71.14%提升至2021年的78.89%;空气质量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PM2.5浓度优于欧盟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8万个;3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全优。去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5个国家公园,这两年新发现了武夷林蛙、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1个新物种,被专家誉为地球同纬度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成为南平的“全新名片”。 十年间,南平GDP突破了2000亿元,实现了翻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8.5%和10%,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南平做好“两山”转化文章,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大做强全域旅游、茶、竹、水、鸡等生态优势产业,绿色发展的红利正更多惠及百姓。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近35万人从事茶产业,引进落地了一批茶衍生品、茶饮料、茶食品等高附加值企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连续5年位列中国茶叶类第2名,茶产业已经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南平毛竹林面积653万亩,占全省的40%,全国的十分之一。从竹笋加工到生产竹地板、竹家具、竹空间,再到生产竹吸管,实现了全链开发利用,竹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7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14亿元。南平白羽肉鸡产业,仅上市公司圣农发展的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4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5亿元,辐射带动省内外7万多农民增收致富。自主研发白羽肉鸡育种技术,打破了西方长达百年的技术垄断,得益于光泽很好的生态条件,圣农已成长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白羽肉鸡企业,正向年产10亿羽的量级迈进。 十年来,南平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十八大以来,南平交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十年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车总里程突破一千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3696公里,全市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占比97.4%。铁路从3条增加到6条(新增合福、南三龙、衢宁三条),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近900公里,特别是合福高铁通车后,从南平到福州最快不到1小时、到上海最快3小时。今年10月可望通航,500吨级船舶可以从马尾直达南平,实现“通江达海”。武夷山机场,目前正在运营7条国内航线,新的国际机场正在规划建设。 十年来,南平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幸福。在城市建设上,市行政中心顺利从延平搬迁到建阳,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延平、建阳“双核驱动”态势初步形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2%提高到60%;先后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1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4个、惠及15.9万户群众;新建绿道260公里、公园100个,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在乡村建设上,建成美丽乡村645个,整治农村危房、裸房4.7万栋,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601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万余户12万余人。 十年来,南平聚焦“急难愁盼”,着力补短板、兜底线、强保障,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8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坚持每年为老百姓办一批实事。教育方面,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6.57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医疗方面,新增医疗机构195家、卫生技术人员4767人,新增医疗床位3762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养老方面,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至44.3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社会保障方面,十年来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1800元提高到每年9054元,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 十年来,南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即办事项占比”达78.7%、“平均环节数”压缩至2.3个。近年来,还创新推进 “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如针对新生入学申请多处跑、材料多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出“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报名“零证明、零材料、零跑动”,每年惠及7.5万户家庭。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