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答好“莆田答卷”
2022-06-13 08:15: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陈盛钟 林剑波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东南网6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林剑波 林爱玲 陈汉儿 通讯员 伊晓燕 詹兴妹 杨剑铖)上月,我省举行重大水利工程集中开工视频动员会,主会场设在莆田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现场。该工程是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的重大项目,也是今年国家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建设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绿水河网生态治理工程、木兰溪干流生态廊道工程、南北洋河湖生态廊道、智慧流域系统等,总投资29.01亿元。 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曾经的水患之河变成了清波安澜、润泽莆阳的幸福之河。这些年来,莆田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发展硕果累累、群众收获满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莆田答卷”。“展望新的征程,我们将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港产城联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产业富民释动能 不久前,“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规范“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使用,推动鞋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今年,“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我省首个以市级行政区划地名命名的鞋业集体商标。 莆田素有“鞋城”之称,是世界名牌运动鞋的定点生产基地。数据显示,莆田鞋业现有生产企业4200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2021年,莆田鞋产量达13.9亿双,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十分之一,完成产值1311亿元。 不过,莆田鞋业仍以出口代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莆田市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各方实施联盟创牌,注册区域品牌和公用品牌,推进鞋业创品牌、提品质、增品种。 近年来,莆田市重新定位产业体系,梳理出12条重点产业链,包括鞋服、工艺美术、食品等传统产业,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莆田要秉承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此,莆田市成立12个重点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总链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各产业链链长及副链长。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期、机遇期。”在莆田市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上,莆田市市长林旭阳表示,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按照省委提出的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坚决兑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承诺。 莆田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民营企业11.98万家,比2020年末新增3.76万家;个体工商户51.35万家,新增11.05万家。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5.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企业是产业经济的发展主体,而项目是企业效益的不竭源泉。在今年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中,莆田22个重大项目位列其中,总投资15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99亿元。在今年二季度全省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中,莆田27个重大项目榜上有名,总投资30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157亿元。 目前,莆田共计330个市重点项目(含省重点项目),总投资536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50.2亿元。今年1至5月,全市33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9.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5.8%,全力冲刺“双过半”。 生态宜居新画卷 泗华溪上,烟雨朦胧,潺潺水声唱响莆田初夏柔情。沿泗华溪畔,可见一排工程施工围挡,随着莆田首个郊野公园在此动工,泗华水上公园将迎来全新蝶变——以滨水景观为轴,规划建设包括古坝今溪、东圳溯源、湿地寻野、溪谷茶语、丛林栈道等“十景”在内的城市滨水休闲景观带。 泗华溪是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的延寿溪中的一段,泗华郊野公园是木兰溪流域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借“绿”造景,莆田将再次得享人、水、景观和谐发展的生态红利。 去年,实施木兰溪综合治理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水护城将绿绕,木兰溪的“福”字文章越写越精彩。今年2月,“千年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项目建设按下启动键,企溪与白塘湖、玉湖水上岸上联通工程(水上巴士)项目动工,项目建成后将重塑水道相通、景观相连、行游相宜的“水乡风貌”。 近年来,莆田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以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为核心,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山、城、田、海”的田园都市格局初具规模。 以生态筑美城乡,莆田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从“拥溪发展”到“跨溪融合”,全市新建绿道458.8公里,凤凰福道连通绿带林带、街景水景,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成为“天然氧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5%,城市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生态红利”真正转化为“宜居指数”。 高质量发展,逐绿而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做好绿色的“加减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发力省委提出的“四篇文章”,不断提高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持续打造江河安澜、河川秀丽、人民满意的幸福河,莆田始终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5月9日,《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三年行动及2022年建设计划》发布,提出将着眼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灾害防治、水文化传承、水经济发展等,重点推进木兰溪十里风光带、木兰溪下游水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凤凰福道文旅项目、绿心“水上巴士”等十大项目。 三年行动方向明确:打造木兰溪独具特色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节水样板”“水文化传承样板”“生态经济样板”“绿色发展样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莆田迈上木兰溪综合治理新起点。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使木兰溪成为引领莆田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 莆田近日公布的2021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8.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9;主要流域20个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5%……良好的生态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月,春暖花开,木兰春涨。木兰溪“十里风光带”艺趣行健步走活动在木兰陂公园举行;5月,涵江、荔城、仙游等县区纷纷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环保主题活动;6月,延寿溪畔,风光旖旎,莆田发起绿色低碳环保行……人爱水,水美人,处处“荔林葱郁、白鹭翔空”的景致,正勾画着百姓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向美而行城乡新 芒种时节,从高空俯瞰绶溪公园片区,远处宛若绶带的延寿溪畔树影婆娑,绿意盎然,近处大片工地上塔吊林立,施工正酣。眼下,绶溪公园片区开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在八二一北街北侧,绶溪公园片区开发启动的首个住宅项目——保利天汇项目已全面封顶,正在进行墙体砌筑、内部管线铺设等作业。该项目占地273亩,总建筑面积超过92万平方米,涵盖住宅、商业、写字楼、公寓等多种业态。同时,规划建设名校、引入大商业体等,让片区居民在“公园里的家”安居。 地处莆田生态廊道和城市发展重要节点的绶溪公园片区原为城中村,周边村庄地势低洼,建筑老旧、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2019年起,莆田市启动绶溪公园片区工厂拆迁、居民搬迁、果地征收等,一场改天换地的城市更新行动拉开序幕。 绶溪公园片区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5759亩,其中公园用地面积4332亩,商住、学校、市政道路等面积1427亩,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分步建设模式,预计总投资超过210亿元。莆田园林集团副总经理陈赟说,绶溪公园片区开发将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环境“四个优先”,改变简单的以旧换新,实现再造一座城。 4月下旬,莆田木兰溪绶溪片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上榜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 近年来,莆田市大力实施“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战略,加快推进城市跨溪连铁抱湾和揽山入城,采取新城片区开发建设、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多种方式,成片、系统地进行改造提升,形成“改一片成一片、成一片连一片、连一片兴一片”高质量城市发展新格局新面貌。近5年来,全市共改造提升24个重点片区,完成征迁超2000万平方米、开工棚改5.7万套。 高铁城市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大学城、玉湖新城、妈祖健康城等加速崛起……目前,莆田市建成区面积已拓展至142.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6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8平方米。 作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莆田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灿若星河。近年来,莆田市加强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快推进兴化府、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及莆禧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等保护修缮整治,以小规模、“绣花”式微改造的节奏,留住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传承文脉,守住乡愁。 同时,莆田市聚焦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提升7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培育6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产业园区,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已先后斩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聚焦产城融合和品质提升,加快推动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海绵城市等重大项目。”莆田市住建局局长许建平表示,莆田市以城市更新、生态修复为依托,以管理创新、文明创建为抓手,引领、激发、集聚相向而行力量,把城乡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 社会治理更高效 入夏以来,雨水不停。6月6日,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社区干部、第12网格网格长蔡素琼又向住户群发了防汛安全提示,她告诉大家,发生问题、发现隐患,都可以向单元长、网格长上报。 “从进入雨季起,我们就开始排查走访所辖网格里的低洼地带住户,共7户21人,已全部通知到位并实时关注。”蔡素琼说,“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铺开后,下黄社区被细化为19个网格、570个单元,由村居包组干部担任网格长,同时,在各单元选择一名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居民作为单元长(企业、工商户则由相应法人担任),通过引导网格内的自办、自治,实现“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社区)”。 “信息才发出去10分钟,维修人员就来了!”6月7日下午,下黄社区第10网格第5单元的单元长陈淑珠不禁点赞了社区“微闭环”下的居民“急办事”解决速度。当天,下黄新区一自建房发生水管爆裂,住户第一时间联系单元长,单元长将情况告知网格长,网格长当即通知自来水公司到场处置,事发不到半小时,破裂的水管便得到了修复。 办好群众的事,关键在党。“聚焦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基层党建就有了抓手,强健、提升党建水平,服务品质就能有的放矢。”城厢区霞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林窕婧告诉记者,夯基惠民,关键要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建在单元里、把党员志愿服务队建在群众中”,逐步构建“民呼我应”的社区工作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纷繁复杂,如何激发治理活力、调动干群积极性?年初,霞林街道被确定为莆田市“党建引领、夯基惠民”首批试点,将11个村居(社区)划分为217个网格、4630个单元,设置了“街道—村居—网格—单元”四级架构体系,统筹发挥党员干部、社会力量、居民群众主体作用,整合社区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党建引领夯基础,群众参与有深度,邻里关系更融洽。今年,莆田市发出“党建引领、夯基惠民”的新时期社会治理强音,以创建第二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依托覆盖全市的100多家“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和“综治+”社区治理中心,推行“市—县区—镇街—村居—网格—单元”六级管理模式,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党建有机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要下好“绣花功夫”,离不开大数据支撑。莆田市提出“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目标,推动政务平台、网格治理平台、雪亮工程、12345平台和数字城管等多网融合,把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重点板块功能叠加上图,让数据资源落到最小单元,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壁垒,推动平台数据集成开发、共享应用。目前,部门非涉密业务系统已全部接入“党建引领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共享接入数据3.6亿多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