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2-06-21 22:15: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
东南网6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下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发布会上,中共龙岩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胡盛;中共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溢;中共龙岩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厦生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龙岩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给我们的感觉是农业更强了、农村更美了、农民更富了。请问龙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溢:谢谢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龙岩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169.9万、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促进城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走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突出“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过多年努力,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11.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落下”。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加大对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帮扶,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比如,去年全市实施激励性帮扶项目777个、受益脱贫户1.78万户,建成扶贫车间131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1165人,没有发生一起规模性返贫。 二是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我们将特色现代农业列入“5+N”重点产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深入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预计今年将成为又一个千亿级产业。我们持续做大“红古田”“土楼农业”等区域公用品牌,提高龙岩地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推动特色农产品由“出身好”向“品质高”“品牌响”进阶。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8个、为全省最多。 三是着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我们多措并举抓好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等工作,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去年我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比如,我们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4万亩、补充耕地5.9万亩。又如,我们出台稳定粮食生产若干措施,今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1100万元,着力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播面积190.9万亩、产量82.9万吨任务。 四是着力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立法,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乡村振兴“两治一拆”专项行动、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加快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建成“四好农村示范路”1200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94.7%、自来水普及率88.6%,农村居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乡风文明培育,大力培树各级各类先进典型,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摒弃传统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根植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底蕴,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谢谢! 记者: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请问龙岩在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厦生: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分关心龙岩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早在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这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苏区政策。去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我们理解两个《意见》是一脉相承的。今年3月,国务院进而批复同意由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意味着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方案》为新发展阶段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了一揽子政策,是新时代龙岩老区苏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策利好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决策部署。龙岩市委、市政府和318万闽西老区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握机遇、感恩奋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在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中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龙岩样板。 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体现在“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发展为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创新兴市、依法治市、幸福龙岩建设等五大关键工作,综合经济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357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3081.7亿元。去年全市人均GDP11.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万元,均居全国革命老区城市前列;我们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市之本,培育形成有色金属、文旅康养、建筑业等千亿级产业,荣获中国专用汽车名城、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等“国字号”品牌;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上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二是突出对接协调,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我们积极争取、用好用足中央、省对原中央苏区的各项扶持政策,国家、省级层面从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给予闽西革命老区倾斜支持,全市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由2012年5.8亿元大幅提高到2021年22.2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由2012年24.3亿元提高到2021年140亿元;我们围绕新时代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体系精准对接争取,国务院确定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与广州市开展对口合作、与厦门市建立省内帮扶工作机制,这一批区域对口合作重大事项获得国家支持;我们充分把握对口支援政策优势,建立健全常态化“上省赴京”对接工作机制,8家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分5轮10年对口支援龙岩,龙岩新机场、龙龙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突出改革创新,示范效应不断凸显。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服务中心“龙岩标准”走在全国前列,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行政审批、基层医改、不动产登记等一批改革事项在全国全省推广;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获批设立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我们坚持立足特色优势,不断擦亮红色、绿色品牌,182家中央国家机关、央企及有关单位在龙岩老区挂牌设立红色教育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等“国字号”品牌。 四是突出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显著增强。我们把解决好突出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一批为民利民惠民项目落地实施;我们全面推行“九措到户”措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11.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础教育扩容提质,高考本科上线率居全省前列;基层医改深入推进,长汀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综合指数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三;安全生产领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18个月同比保持“双下降”。 下一步,龙岩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学深吃透政策内涵,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奋力在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头、作示范。 记者:我们注意到,龙岩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教育强市。请问近年来龙岩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龙岩在建设教育强市又有哪些新的举措? 胡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龙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好发挥教育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持续”: 一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我们出台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十条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辖区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目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也取得新成效,比如,2019年以来,我市高中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三。 二是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十三五”期间,针对中心城区发展快、学位紧张问题,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容工程,我们新改扩建的中小学179所,公办幼儿园196所,增加学位16.25万个。同时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超过9亿元,惠及困难学生66.7万人次,没有一个贫困生失学。 三是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深入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名校带动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优教优酬、一线教师考评激励等机制,进一步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台了《教育强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争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建设教育强市。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施教育“十大行动”。即实施教育强县建设促进行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行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行动、高等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立德树人机制完善提升行动、高质量教育补短板行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行动。“十大行动”都细化了具体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到2026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力争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定教育强县(区)标准,力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基础教育质量居全省前三。 二是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我们针对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普惠民办幼儿园建设管理,确保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我们结合打造青年友好、生育友好城市,我们制定完善三孩配套政策,注重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今年以来,中心城区已建成开办多所普惠性托育园。 三是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优化教育用地规划布局,同步推进片区开发与配套学校建设,加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不仅是让适龄儿童“有学上”,而且努力都能“上好学”。落实好“双减”政策,推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我们围绕“5+N”主导产业和民生事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办好师范类、医护类和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专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谢谢! 记者:龙岩文化绚烂多元、底蕴深厚,红色、客家、生态等文化资源相互交融。请问近年来龙岩在弘扬闽西特色文化,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突出成效? 杨溢: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文化是发展之根、发展之魂。十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精神文明创建、文化惠民利民等工程,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之以恒铸文化之魂、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不断提升闽西特色文化的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奋力谱写闽西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一是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岩样板”。实施全域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城市品位加速提升,百姓生活质量节节提高,龙岩市、武平县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上杭县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文明答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逐步形成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完整服务链,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县、乡、村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其中上杭、新罗、武平三个县区被列为全国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