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支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稳就业 福建财政这样做

2022-07-21 13:20:00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东南网7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陈文娟)今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介绍了福建省财政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关情况。

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

“我省财政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全方位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林烽表示,我省财政构建长效机制,强化生均教育经费保障。近年来,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各类教育基本支出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以高等教育为例,2019年我省实施省属高校生均拨款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省属本科高校生均定额拨款标准,生均拨款总量从2018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7.5亿元,增幅达70.5%。

优化支出结构,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细。一是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连续12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5.3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00余所。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和薄弱校能力提升等,全省所有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验收。三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建成74所“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高地,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激励。四是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遴选13所省级“双一流”高校予以重点建设,高等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省财政累计下达学生资助经费逾140亿元,从政策上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创新支持方式,建立经费多元筹集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教育经费引导作用,多措并举鼓励社会和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一是设立覆盖全学段的校方无过失责任险,通过财政投入带动社会和学校投入,提高全省学生在校安全保障水平。二是将本科高校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有效解决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三是通过设立捐赠配比奖补,引导省属学校广泛争取社会捐赠资金,拓宽学校筹资渠道。

“今年,我省财政继续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年初预算安排全省财政教育经费118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1%,这个数字在全国也是排在前面的。”林烽说道,这些投入将继续用于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增补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以及推进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2012—2021年全省卫生健康累计支出3888多亿

省财政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省各级财政不断完善投入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2—2021年,全省卫生健康累计支出3888.54亿元,年均增幅10.4%,高出同期全省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4个百分点,卫生健康财政支出占当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9%左右,高于全国7%的平均水平。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达78.85岁,比“十一五”末提高3.09岁,健康福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福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林贻武介绍,省财政支持建设强大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25元提高到84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240元提高到610元、城乡医疗救助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130元提高到400元。疫情发生以来,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25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同时还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全省性或跨区域的重大疾病防控。

支持打造医疗高地,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安排8.56亿元支持医疗“创双高”建设,2所医院进入复旦版全国医院百强,实现零的突破;分别有13个和74个专科进入全国10强和华东5强提名。安排一般公共预算7.58亿元、世行贷款3.1亿美元,建成401个覆盖所有县域的心电诊断、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十四五”期间,还将每年安排1.2亿元支持医疗“创双高”,建设10个临床医学中心、200个临床重点专科;在建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等6家医院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实施;安排10亿元支持全省59个县域综合医院建设卒中、胸痛等“四大中心”,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创建,力促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补齐卫生人才短板,加强梯次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将统筹安排7.5亿元,支持50个中青年科研重大项目、30名中青年人才赴外研修、全职或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全额承担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三个一批”经费,预计惠及超8000名基层卫生人才。下一步,将继续健全完善医疗卫生长效投入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

2012—2021年累计直接投入184亿元稳就业

“稳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更是财政宏观政策重要目标。”林贻武表示,全省各级财政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12—2021年累计直接投入184亿元,我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15.28万人,登记失业率稳定保持在4%以下,较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稳就业方面财政部门都有哪些工作举措?林贻武介绍,在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方面。一是降低企业社保费用,减轻企业负担。针对疫情造成的市场主体困难,2020年,减免企业社保费291.77亿元,惠及49.26万家企业;2022年,对22个特困行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实施缓缴社保费政策。二是实施稳岗返还等奖补政策,引导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2015年起至2021年底,累计稳岗返还74.03亿元。今年,我省按顶格标准提高稳岗返还比例(其中,对中小微企业返还90%,大型企业返还50%),已返还6.42亿元,惠及超14万家企业。

保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方面。一是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困难高校毕业生每人发放2000元求职创业补贴;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每吸纳一人给予扩岗补贴1500元;支持增加“三支一扶”招募规模。二是支持农民工就业。鼓励引导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中西部劳务协作,对吸纳中西部脱贫人口就业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截至2021年底,累计奖励1.5亿元。三是支持残疾人就业。十年累计投入18.1亿元,截至2021年底,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21.5万人。

优化资金安排创新支持措施方面。一是保障职业培训。2019年,全省财政首次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35.6亿元,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培训256万人次。二是提高地方失业保险备付能力。2022年,省财政首次动用失业保险基金省级调剂金8.9亿元补助南平、三明、厦门三个设区市,支持地方实施稳岗返还、留工培训等政策。林贻武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做好资金保障,为全省稳就业、保主体、保民生提供持续动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