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融合“产城人”放歌新时代——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福建答卷(下)

2022-08-19 08:06: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已成为当地文旅产业一张新名片。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通讯员 林晓燕 董严军 摄

东南网8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戴艳梅 林侃)

一座城,因砥砺奋进而沧桑巨变。一种经验,因高瞻远瞩而历久弥新。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六年七下晋江进行调研,并于2002年系统总结提炼出“晋江经验”。

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晋江用福建省1/20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1/16的地区生产总值,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21届居全国前列。晋江,因此被誉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中小城市建设样板”。

源于实践的“晋江经验”,在新时代,又有力地指导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21年,我省的“十强”“十佳”“十优”县(市、区),以全省31%的行政区域面积,创造了超过一半的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千亿产业集群,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产与城

坚持产城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谁能想到,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人均收入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远县城,竟迈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四名?谁能想到,一个长期靠出海谋生的地方,而今吸纳了各地上百万人到此打拼和发展?

当年,习近平用“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进行高度概括,生动回答了在新世纪如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问题。晋江正是始终扭住产业发展不放松,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一块运动鞋网布,别看它不起眼,科技含量可不低。”8月12日,在晋江国际鞋纺城内,首批入驻商户施概龙向记者展示着新研发的冰感布料。

施概龙家所在的陈埭镇洋埭村,靠“鞋”吃饭,20多年来主营鞋材辅料。过去作为“旧鞋都”商户,施概龙每天也忙忙碌碌,但重复经营着低端产品。

2017年,晋江国际鞋纺城投入使用,施概龙“升级”进驻。面对同质化竞争,他转变思路开始做产品研发,同时改变营销模式。“2020年9月,晋江国际鞋纺城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后,入驻的商户就可以作为供货商参与到外贸环节。”在鞋纺城的推荐下,施概龙参加了各类展会,由此发现新商机,由鞋材拓展布局泳装、瑜伽服材料,迅速打开市场。

今天,晋江国际鞋纺城已成为全球运动鞋材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鞋材交易集散地。施概龙也发展了8家体系内的公司,构建了鞋材、服装面料两大供应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施概龙只是晋江实体经济的一名参与者,也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参与者,托起了这座城与这座城的产业。

福建晋江鞋纺城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杜晓彤告诉记者,目前鞋纺城一期入驻率达九成以上,二期已启动用地报批及前期论证策划。而连接专业市场片区与体育服务核心区,集“金融、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轴商业配套项目,已竣工验收。一个以展贸交易为核心,聚合新品发布、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研发设计及办公、商业休闲和生活配套的复合型产业综合体呼之欲出,并与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形成良好互动。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并进,这是晋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产城融合要注重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加快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并与周边城市产业形成互补关系。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县域发展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20年间,省委、省政府把“晋江经验”融入发展决策,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强创新、聚人才、育动能,激发各地民营经济活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确定沿海较发达县(市)与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帮扶协作,在产业转移、劳资对接、资金支持等方面深度协同。县域经济领头羊晋江“牵手”传统农业县和人口大县长汀,开启“山海协作”,大批晋企赴长汀投资兴业。

今年“6·18”期间,深圳市中触电子有限公司与武平县签约,把公司最先进的一条智能光电光学生产线落地武平。武平县工信科技局局长李开东告诉记者:“武平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向东已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呼应新型显示产业分工;向南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或产业外溢,进而向内陆腹地辐射。”产业转型方向明确,武平连续多年入列全省经济发展“十佳”。

随着山海协作进入2.0时代,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为引擎,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造就了晋江、南安、石狮、福清等9个全国百强县。

全省一盘棋,山海同奋进。2021年全省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21个,营收超百亿元企业突破50家。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万亿元、增长4.6%,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政与企

坚持政企互动,实现“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

县域经济发展源于市场力量推动,需要政府的主动介入、“有为”引导和倾心服务。长期以来,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的“金字招牌”。

年初,盼盼集团董事长蔡金钗接到了一位晋江市领导的电话,对方问他,最近怎么突然工厂用电量下降了?有没有需要政府帮忙解决的?“其实,电量下降主要是启动了新厂,产能转移至新厂后,旧设备停用所致。”蔡金钗说,这通电话看似小事,却非常暖心,“政府随时在你身边,为企业家解决问题,不仅有担当,而且有效率”。

在晋江采访,听到很多这样的话:晋江党政干部都把自己定位为“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制定了“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治理和服务原则。在这片土地上,党政领导和企业家们彼此都非常了解对方需求及自身角色定位,相互支持配合,构筑良好互信,产生了同频共振的效应。

省委书记尹力指出,要深入精准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

一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能做的坚决交给市场做,实现“有效的市场”。另一方面,坚持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尽全力、无私利、有底线来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实现“有为的政府”。

这两天,胜科纳米(福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乔明胜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不久前,公司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资质证书)的初次申请,卡在了预审环节,原因是填报的经营范围中“货物进出口”一项被认为与检验检测活动无关。

“我们是集成电路检测领域的专业企业,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实验室,从国外进口相关检测仪器和耗材是常事。”无奈之下,乔明胜只好向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设筹备工作组求助。筹备工作组了解到,省内暂无相关领域的专业企业,企业在工商注册时无法标注“检测技术进出口以及仪器设备进出口”,只能勾选“货物进出口”,因此产生误会。了解情况后,筹备工作组专门派人陪同企业负责人到福州向审批部门说明情况,并邀请审批人员到实地查验。几番沟通和努力,这个难题得以妥善解决。对此,乔明胜深受感动。

让乔明胜“感动”的,这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上海遭遇疫情,企业引进的一种重要耗材被困上海口岸。筹备工作组发动晋江上海商会的力量,委托晋江乡贤千方百计“众里寻它”拿到这批耗材,并接力“护送”到晋江。

“晋江,是我们正确的选择!”企业落地前后经历的几桩事,无论大小,乔明胜都深切体会到了“靠谱”。当初,公司布局时,周边省份好几个意向地都在“抢”,“来到这里投资,一是看中当地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二是晋江市政府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贴身、周到、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可以专注发展”。靠谱的晋江,让胜科纳米实现了7月注册,8月完成选址,12月投产。“从场地装修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仅用了4个月,创造了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分析实验室建设速度的纪录。”

企业纷纷“加速跑”,背后是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的持续优化。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对企业税收“能减则减”,社会保障费“能降则降”,行政事业收费“能清则清”;健全政企会商、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等制度,视民营企业家为“自己人”;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和企业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获得感不断攀升。

今年6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我省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从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力度、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大力度保就业等8方面出台48项措施,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最新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福建53%的进出口、57%的投资、70%的生产总值、80%的就业和税收、97%的企业数。截至2021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662.1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年来增长了约1.5倍,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与人

坚持新发展理念,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产是第一支撑,城是第一平台,人是第一要素。

作为中国县域社会现代化的典范,晋江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在经济增长、城乡建设、服务供给、创新转型、融合发展等方面都不断实现历史跨越。“产城人”融合发展,成为“晋江经验”的一个重要内涵。

在充满现代与科技气息的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边,有一个传统村落——梧林。漫步其中,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鲜活再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史、闽南华侨的文化史、福建人下南洋的创业史。

写满故事的古大厝曾因年久失修,处于破损或坍塌的状态。当初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园时,这里原在征迁范围,但其独特的建筑被发现后,市里决定保留下来,好好保护开发。2017年,晋江启动梧林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工程。

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这是“晋江经验”中“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生动实践。

时值暑期,梧林吸引了众多人。有的长驻,开发文创;有的小憩,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体验慢生活。“这里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花园。”梧林游客中心负责人许萍秋说,保护和开发好梧林传统村落,可以提升城市品质,为集聚高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不久的将来,梧林传统村落与集成电路产业园、田野风光区联动发展,将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小镇。

“沉睡”的古厝,因有这些“人”而真正“活”了起来。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为筑巢引凤,晋江选择在城市核心地段辟出一块6000平方米的土地,建设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免费面向各级高层次人才开放。在那里,设有“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能享受66个行政审批事项一窗办理,还有多功能项目路演区、创客空间、高端人才项目洽谈区等多种功能板块。

外来常住人口是当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晋江把130万外来人员看作“自家人”,稳步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实现“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来自江西抚州的许剑飞在晋江创业20余载,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来这方热土投奔老乡。做过统计、当过财务、下过车间、跑过销售,如今是信泰集团总裁办副主任。从“向工厂预支生活费”到“领年薪”,从“满天飞舞着塑料袋”到“满城花香茶香与咖啡香”,20余年间,他见证了这座城的发展与变迁。许剑飞成家后,一度把妻子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全心在晋江打拼。如今,家人在晋江团圆,“妻子有班上,孩子有书念”。他说:“别人认为我是‘新晋江人’,而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宿感,早已是一名‘老晋江’。”

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20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城乡更宜居。实施强省会战略,高质量建设福州新区,促进福州都市圈加快发展,带动闽东北协同发展;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泉州建设智造强市和海丝名城,促进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

生态更优美。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以更高标准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让田园相依、百姓安居。

保障更有力。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新市民、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当年,唱着“爱拼才会赢”的晋江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在时代中探路。如今,敢拼能赢的福建人,踔厉奋发成就了幸福与希望,为时代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