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拎稳“米袋子”,端牢“粮食碗”

2022-08-30 08:56:1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

  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熊海栋 摄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今起推出“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专题,多维度呈现10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今天推出粮食安全篇,关注我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经验做法。

深耕“责任田”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春粮丰收在手,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生产有条不紊。中晚稻产量形成关键时节的福建,万里田畴间稻浪翻滚,种粮户战高温、抓农时,誓夺丰收。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粮食安全,兹事体大。不管是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责任要一起扛,饭碗要一起端。

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党政同责,过去的10年间,我国抓粮机制发生了重大调整。我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省委省政府成立省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健全职责分工、督促检查、工作报告、考核、奖惩等五项配套制度。

政策指挥棒下,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层层压实。

“每年,我们提前下达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各地第一时间按季节分品种分解到县到乡、落实到村到田。”省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说,任务完成情况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对未完成的地方予以降低一档考评档次。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如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我省耕地保护措施长出了“牙齿”。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硬约束”,也需要“暖激励”。

每年对粮食生产任务完成好、贡献大的3个县(市、区)各奖励1000万元,对同一地块连作种植早稻、晚稻面积都超过30亩的,按早稻实际播种面积给予每亩最高200元奖补……干货满满的惠粮惠农政策,真金白银的投入,托起种粮户信心,激发抓粮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

2021年,我省出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出台扶持粮油生产七条措施,九市一区和68个县(市、区)制定奖补政策,种粮补贴最高达到每亩1050元。

培育“高产田”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8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早稻产量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强降雨、高温热害等多重考验下,我省夏粮生产顶住压力,喜获丰收。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早稻每公顷产量6326.9公斤,在全国10个早稻产区中位列第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福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刷新单产纪录。

“过去,田块零散,道路不畅,土渠输水,大水漫灌;如今,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效益也高了。”行走在福建乡村,农民对10年来农田的变化深有感触。

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福建不遗余力:省级财政每年对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的耕地,每亩补助1.5万元;把水稻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列为效能绩效考核指标,全省覆盖率已超70%;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工程,在全省72个涉农县(市、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全省推广“掌上农田”管理系统……“粮田”变“良田”,激发起粮食生产更大潜力。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荃优212”等9个杂交稻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选育出“闽薯1号”“闽薯2号”等一批马铃薯新品种;自主选育的“闽甜6855”是省内推广面积最大的鲜食玉米品种……福建种业“芯片”,正引领粮食高产优产。同时,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居全国首位,满足了全国25%杂交水稻用种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福建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制约了规模化、集约化进程。“田保姆”破解了这一难题。

农忙时节,61岁的宁化县宁化石壁镇禾口村种粮户张荣华却乐得清闲。春耕前,他便与县里的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将耕种防收全流程托管了出去。

“由于集中采购农资,议价能力大大提高;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前沿科技、生态种养、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也得以应用。”合作社负责人伍炳民说,去年合作社完成水稻托管种植2万多亩,业务还拓展到江西赣州等地。

近年来,福建大力示范推广代耕、代种、代防、代收、代烘等生产托管服务。得益于此,2021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9.2%,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04.3公斤。

挖掘“潜力田” 有效激活耕地资源

8月14日,尤溪县麻洋村,“十四五”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优质绿色高效水稻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建立的“内6优7075”再生稻百亩示范片,迎来新一轮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头季平均亩产干谷857.01公斤。

2000年至今,这片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822.4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4公斤、全年平均亩产1305.5公斤,曾4次刷新再生稻再生季世界纪录。

再生稻是福建大力推广的稻作模式。在光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条件下,水稻头季收割后存活的腋芽可再次萌发成穗,实现“种一次,收两季”,不仅大幅减少生产成本,还能充分利用光热条件。

为挖掘粮食种植潜力,福建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向时间和空间要增量。

“一地多收”,科学轮作套种。引导蔬菜大棚轮作一季水稻,鼓励利用果茶园特别是幼龄果茶园间作套种旱粮,采取奖补等办法引导低效果茶园还粮,支持利用冬闲田发展冬作马铃薯。

近日,云霄县东厦镇绿州农业智能温控大棚内,400多亩利用夏闲期轮种的水稻迎来丰收。

“以前,种植户采用单一的蔬菜连作种植模式,一到夏季休耕便有大批温控大棚空置,不仅浪费,还容易引发土壤肥力下降、土传病害频发等管理难题。”云霄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林炳洪说,推广“稻菜轮作”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增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今年,全县轮作大棚总面积约1100亩,可增加水稻产量500吨。

地尽其用,复耕山垄田。2020年,屏南县试水“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以当地复垦地为主要认领对象。今年,这一做法从基层探索走向全省推广。全省已有33个县(市、区)开展认领活动,推动撂荒地复垦种粮1.8万亩。此外,我省还总结推广周宁等县由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党组织与村结对共建,开展耕地复垦的经验做法,扩大耕地复耕复垦复种。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