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活力新产城 生态富家园
2022-10-14 07:45:13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赵文娟 苏益纯 刘思考 林惠卿漳浦县西湖公园一瞥 游斐渊 摄 漳浦自行车产业园内的自行车配件生产线 白志强 摄 在漳浦县雨淳蔬菜合作社里,技术员演示将菜苗放置于管道内进行水培。洪锦城 摄 位于六鳌半岛的海上风电 林杜鸿 摄 十载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 漳浦县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蓝图,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十年来,漳浦县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实体经济,引进三峡风电、联盛纸业、桐昆纺织等346个优质项目,“2+3”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十年来,漳浦面海东进、跨溪南扩、依山北拓,县城建成区拓展到22平方公里,漳州次中心城市定位日益凸显;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建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台企党建“天福样板”,首创台籍科技特派员制度,浦台融合发展硕果累累。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大城关’战略,持续做强工业、绿色、海洋、文旅四种经济,实干担当、奋勇争先,加快把古郡金漳浦建设成为活力新产城、生态富家园。”县委书记黄键鹏说。 工业经济挑大梁 驱车在沿海大通道,可以眺望欣赏在海天之间的一座座风车,它们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的电能。“每台风机的叶片旋转一圈,能够产生73千瓦时电量。”六鳌风电场场长郁永祥介绍说。14年前,大唐集团的风电项目落户六鳌半岛,开发沿海陆地风电项目。六鳌风电场共85台风机,总投资10亿多元,总装机容量为10.16万千瓦。 “闽南浅滩地区风力资源丰富,蕴藏50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三峡大坝的总装机容量,年可利用小时数4000小时。这里的平均水深十几米,可大大降低固定基础结构重量,让总体造价大幅度下降,是个巨大的能源仓库。”位于六鳌半岛的福建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险峰表示,看好漳浦的前景,2015年,公司由原来的造船业务转战风电制造领域,主攻海上风电和海外高端钢构市场。如今,该公司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海上风电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从2015年的1.55亿元升至2021年的17亿元。 海上风电为漳浦带来了产业集聚发展。如今,漳浦已着手新能源产业园区规划,其中风电产业园地处赤湖工业园及六鳌镇,布局以大型海上风机为龙头,包含叶片、电机、海缆、轴承等生产的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明阳、中船、金风、远景等企业已签约落户园区。 “2004年,六鳌陆上风电场开建,那时,主机、发电机、塔筒、叶片都从欧洲进口,成本是现在的10倍以上。现在,附近远景、中船都是我们的客户。本地化布局产业,大幅降低上网电价的度电成本。”高险峰认为,产业落地还给漳浦带来大量人才和高新技术,对漳浦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我们在大抓招商、产业兴县上下功夫,把好项目环保、效益入门关,做优配强专业园区,承载更多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引领漳浦经济高质量发展。”漳浦县工信局局长林建国说。 特色农业强基础 山海共进,沃土生金。 “六鳌镇一半以上的人都和地瓜产业有关。”言谈间,漳浦县六鳌农产品协会会员林雄武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这些年来,六鳌镇利用企业带动合作社、种植户实施“统一收购,规范销售”,把产品延伸到地瓜粉、地瓜丝干、地瓜干等。如今,六鳌地瓜每亩田间经济价值达1.3万多元,全产业链年产值10.55亿元。 六鳌地瓜、六鳌紫菜、佛昙河豚、溪东余甘、石榴填鸭、赤湖大葱……一个个“金漳浦”字号特色招牌遍地开花。目前,全县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福建名牌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市级“一村一品”29个和省级“一村一品”4个,特色农业优势不断凸显。 在“做大一产,强根固基”的同时,漳浦还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来改造农业。 装瓶、接种、培养、搔菌……在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各司其职地忙碌着。控温、控湿、调光、通风……在培育车间,金针菇、白玉菇、蟹味菇等食用菌品种不一,正在智能化菇房内不断成长。该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食用菌菌种研发、工厂化生产于一体,2021年4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过去两年,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该公司带动25580户农户,让农户年增收超过1.1亿元。 “美一食品主要是做冻干产品,它的冻干水果、冻干蔬菜很受现在年轻人青睐;绿泉和达川主要是做浓缩果汁,它们跟麦当劳、肯德基等大企业都有合作。”漳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惠明介绍,漳浦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2家。 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十年来,漳浦人民踔厉奋发,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农业发展路。未来,漳浦将围绕“提效、提质、提速”的目标,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让“金漳浦”乡村振兴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县城能级再提升 初秋周末的傍晚,鹿溪公园晚风轻拂。鹿溪之畔,有喜静者凭栏垂钓,也有运动爱好者沿溪慢跑;郁郁葱葱的草坪上,不少家庭和年轻人搭起帐篷,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公园上空飞翔。十年前,漳浦只有一座城市公园——西湖公园,如今,江滨公园、鹿溪公园、道周文化主题公园等9座城市公园点缀着这座滨海新城,为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大大加分。 城市公园的建设,只是漳浦城乡面貌蝶变的缩影之一。2015年,《漳浦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提出将漳浦定位为漳州市区域次中心。2022年,《漳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漳浦县城和古雷新城定位为“市域副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漳浦依托自身山水格局,塑造“丰”字形的城市个性轴线,充分展示城市整体风貌、建筑形态和山水人文之美。十年来,漳浦县投入近800亿元,实施路网建设、商圈开发、设施提升等城建项目。 近年来,漳浦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工作,为城市发展“活血化瘀”,建成了迎宾大道、金浦大桥、沿海大通道等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打通了印石北路、金鹿中路等7条县城区主要断头路,主干道全部实现“白改黑、上改下”。 市政管理水平提升,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在垃圾处理方面,漳浦县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建成日处理规模925吨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污水处理方面,对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扩容,污水排放标准提升为一级A,水质达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处理能力提高到6万吨/日。 十年来,漳浦围绕打造漳州次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实施“面海东进,跨溪南扩,依山北拓”的大城区发展战略,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 回望这非凡的十年,漳浦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16.3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3.61亿元,实现翻番。至2021年,漳浦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81.50亿元,为2012年的3.05倍。漳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显著改善,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人民群众真正在改革发展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逐浪金漳浦 扬帆滨海城 漳浦县委书记 黄键鹏 “十四五”期间,漳浦县社会发展总的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努力把古郡金漳浦建设成为活力新产城、生态富家园。 做强中心城区 打造漳州次中心城市 拓展城区总体框架。力促沈海高速万安互通口尽早开通、港城大道竣工投用,打通印石北路、金鹿中路等7条断头路,进一步拓展城区总体框架。打造绥城片区、鹿溪片区、九曲岭片区3个高品质居住新区,力争县城建成区规模扩大到26平方公里。 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推进城市慢行系统、智慧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鹿溪北岸片区、华府片区等重点商圈,提升府前唐街、麦市街等商业街区品位。加快发展法律服务、物业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城乡商贸全面繁荣,把古雷石化、联盛纸业等重大项目管理人员牢牢吸附在县城,力争县城人口总数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达64.2%。 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实施平和三坪至东南花都、深土至六鳌旅游大道、万安园区至深土等沿海大通道连接线、县城至港城大道连接线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四纵四横”干线路网布局。加快农村客货运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向交通枢纽集聚,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枢纽集成、覆盖全县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做优四种经济 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做优工业经济。发挥天福、同溢堂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强食品医药、家居建材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以联盛纸业、海峡发电等项目为支撑,依托福建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和赤湖皮革产业园,积极承接古雷石化中下游产业,重点打造食品加工、浆纸一体、风力发电、皮革制品、日用化工等产业链,精心培育形成千亿级清洁能源、三百亿级绿色纸业、百亿级精细化工三大新兴潜力产业集群,加速构建富有核心竞争力的“2+3”产业体系。力促漳浦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整合优化绥安、赤湖等工业园区,促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差异化发展。明确项目准入门槛,切实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做优绿色经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优现代农业转型,力争202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超150亿元。壮大产业规模,规划建设千亩以上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立足国道“观光走廊”优势,做大食用菌、果蔬、茶叶、花卉苗木四大特色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形成4个产值30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全力稳产保供,强化24万亩省级粮食产能区管护,优化省级现代水果产业园功能,力促全县58万亩果蔬种植增产增效,全力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 做优海洋经济。以福船一帆、明阳智能为引领,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壮大光伏产业,打造百亿级临海新能源产业基地。优化提升“海上漳浦”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沿海大通道,建设一批旅游驿站,推动百里海景观光栈道建设,积极发展海上娱乐项目。加强现代渔业建设,编制海上养殖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旧镇湾、佛昙湾2个集中区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培优做强水产种业,争取年创产值30亿元以上。推进远洋捕捞,打造富有漳浦特色的海上牧场,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强县。 做优文旅经济。用活廉洁文化、红色文化、涉台文化、道周文化等文化名片,引进国有资本打造旅游领域龙头企业。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星级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将东南花都、石雕园等A级景区亮点和新元素融入云游体验。力争5年内新增1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数说漳浦这十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2012年 216.33亿元 2021年 453.61亿元 总量实现翻番 全县城镇化率 2012年 42.9% 2021年 5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年 1.96万元 2021年 4.40万元 年均增长9.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年 1.06万元 2021年 2.58万元 年均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占比 2012年 22.5:38.6:38.9 2021年 16.8:38.2:45.0 至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1665件,为2012年的11.73倍。 至2021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81.50亿元,为2012年(59.56亿元)的3.0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