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福见 | 我在晋江当“红娘”
2022-11-07 07:48: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工作人员在调试伞骨自动铆接机。(资料图片) 东南网11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从湖北到晋江打拼、深耕制伞业18年的工程师丁敬堂,成了一名“红娘”。 他为谁牵线? 技术和市场要结缘,总得有人牵线搭桥。技术经纪人,也被称为科技“红娘”,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于今年7月作为新增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无心插柳 从晋江市区驱车半小时来到东石镇,主干道旁林立的雨伞广告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里是“中国伞都”。 走进金瓯工业区的优安纳伞业工装车间,一台由10个“机械手臂”组成的矩形“庞然大物”正在调试中。这台伞骨自动铆接机,由浙江大学核心技术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已历时5年。这次合作,也让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优安纳伞业副总经理丁敬堂初次涉足技术经纪人。 “很多人觉得雨伞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一把雨伞的学问太大了,就像人的关节一样,由100多个配件组成,包含了500多道工艺。”今年刚评上正高级工程师的丁敬堂告诉记者,制伞长期以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求新求变。2013年年底,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创新中心晋江分中心成立,并设立晋江聚赢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伞业智能化改造;2017年,由聚赢数控和当地伞企合作研发的全球首条晴雨伞中棒自动组装线投入运行,迈出了伞业智能化改造的关键一步。 丁敬堂所在的公司,建立了内部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开发新产品。丁敬堂埋头扎在技术创新中,2015年,他与团队研发的“一种具安全防护功能的自动开合伞”一举拿下“中国专利优秀奖”,成为晋江市首个国家专利奖。“从没获过这么大的奖,团队中有3人因此获评晋江市第三层次优秀人才,享受到实打实的人才补助和购房优惠。”回忆起当年成果,丁敬堂激动不已。 “正是2017年伞中棒自动组装线的成功研发,让我们看到了浙大团队自动化研发的能力,萌生了合作研发伞骨铆接自动化设备的念头。”丁敬堂说。 双方一拍即合。“在合作的过程中,我无意中跟市科技局工作人员提起这个事。了解到我们计划投入400多万元时,科技局建议我们去做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可以争取财政补助,节省研发成本。”丁敬堂回忆。 所谓技术交易,是技术供需双方关于技术成果所有权、使用权的交易行为。2016年以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交易的相关政策和配套办法。晋江也很快于2017年出台相关意见。然而,政策虽好,对于已是行业领军人的丁敬堂来说,却是“门外汉”。在一家厦门科技服务公司帮助下,合同起草、发票开具、备案办理等环节最终顺利完成,丁敬堂第一次体会到了技术经纪人的专业与价值。 持证上岗 作为企业分管技术的负责人,丁敬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促成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辐射带动整个行业? 2018年9月,在丁敬堂的提议下,东石镇几家制伞龙头企业出资成立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致力打造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从甲方企业到乙方服务平台,丁敬堂对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有技术最终转化为商品才有意义。”在他看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不缺前沿成果,但对企业的生产材料和工艺要求不够了解、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等因素,导致技术成果难以落地转化。 “科技创新很不容易,投资每个项目都是从零开始。”丁敬堂说,企业购买技术成果后,前期模拟与实践操作往往差距很大,以自动化设备为例,要经过漫长的调试过程,才可能实现标准化。 耗时5年、投资400多万元的伞骨自动铆接机,正是企业投资最大的创新项目。“今年企业花300多万元购入了一台伞中棒自动组装设备,但你要问我这300万元和400万元哪个花得更值,一定是400万元,因为企业拥有这项技术的知识产权,未来一定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尽管设备仍在调试中,但丁敬堂充满信心。 正是看到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看到各级政府对技术经纪人培养的利好政策,丁敬堂决心加强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经纪人团队的培养。2020年,他参加福建省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技术转移概论、技术评估评价、技术合同登记、政策法规等课程,取得初级证书。如今,28人的研发团队中已有7人获初级证书,2人获中级证书。目前,科创中心已促进技术对接100余项,实现技术交易合同备案21个,备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 “持证上岗,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一直胜任这一岗位。”丁敬堂明白,当好“红娘”,太难了。既要懂技术也要懂市场,要辨别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发掘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要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才可能促成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他们要时时更新储备。 更多空间 “帮助供需方对接的科技中介活动其实一直存在,往往由掌握丰富人脉和资源的体制内、科研机构或企业有关人士自发开展,熟人‘撮合’,有信任基础。”晋江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技术市场对市场化、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纪人的需求日益增强。 新竹科技咨询公司正是成长于本土的第一批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017年,曾在北京、福州工作,拥有国企、民企多行业工作经验的蔡竹松回家乡创办了该公司,为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技术转移是非常复杂的市场化行为,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等机制,才能更好激发人才活力。”蔡竹松认为。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蒋家兴说,着眼于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难等短板,晋江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在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与技术经纪人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0年,晋江设立全省首个县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去年,晋江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奖励“再升级”: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按其促成实际技术交易额的1%给予奖励,对技术合同实施完成的,再按其促成实际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万元,其中获奖励的机构应按不少于50%的比例奖励促成交易的技术经纪人。 更多专业力量发展壮大,更多创新资源汇聚于此。“80后海归”、高级技术经纪人孙磊于2021年创办了渡汀科技公司;日前我省首次面向全国发布2022年度“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榜单,2020年落地晋江的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正是平台建设需求牵头单位;去年12月,泉州市、晋江市和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联合成立泉州人才发展集团,目前已与泉州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参与承办今年两期技术经纪人培训班。 据统计,今年以来,晋江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73项,登记技术合同金额5382万元,兑现研发投入分段补助实现翻番。目前晋江共有5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已有来自技术转移机构、高校、企业的持证技术经纪人300余名。 与此同时,我省正快马加鞭完善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审,加快建立符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 日渐活跃的技术“红娘”们,正在为技术和市场牵起更多的机缘,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