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先锋 | 兰臻:做乡村教育的引路人

2022-11-11 19:0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兰臻在福建代表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会议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11月11日报道(本网记者 陈惠华 钟舒云)“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来,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传递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刚刚参加完党的二十大回来的兰臻马不停蹄地奔走。进校园、进企业、机关,跟广大群众一起分享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他们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

乡村教育的种子萌芽

“大姐姐,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当一名山村好老师,让山里的孩子插上梦的翅膀飞出大山。”正在读六年级的学生蓝盈盈脆生生地说道。这个小女孩口中的大姐姐便是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的党委书记兰臻,而这个插曲则是在她到漳浦县赤岭中心学校的一次帮扶中发生的。

1988年,怀着“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兰臻正式成为了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名老师。凭借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和勇气,她以一堂情智并重的小学作文指导课,获得全省一等奖,成为当时福建省参赛年纪最轻、获奖等级最高的选手。此后,兰臻通过努力一步步成为名师。此外,她还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

虽然头顶众多光环,各类事务也愈发繁忙,兰臻对乡村教育还是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在长期的送教下乡中,兰臻发现,乡村教师也迫切希望在业务能力方面有更好的提升,却苦于没什么机会参加高级别、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培训。对此她受到很大的触动,并意识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要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必须要提升教育的软实力。对乡村教育的关注,要从“物的建设”转到“人的发展”,要更注重乡村教师软实力的提升,只有乡村教师有力量,乡村的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兰臻在漳州市实验小学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受访者供图

培育更多乡村教育种子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想法就此在兰臻心里萌芽,而兰臻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3年,兰臻成立了“漳州市兰臻名师工作室”,获批“乡村种子教师培养计划”;2018年工作室被福建省教育厅命名为“福建省小学语文兰臻名师工作室”。每年兰臻和她的团队至少举办一期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截至目前,兰臻名师工作室开办“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15期,培养了892名的乡村教师,上万名师生从中受益。“他们就像种子一样洒下去带动一片。”兰臻欣慰地说道。

来自诏安霞葛的年轻教师许夏青在参加完“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后备受鼓舞,回校后,她努力专研,虚心向带教导师请教,很快就在漳州市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件事让她身边的乡村教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只要肯努力,他们和市区教师一样都能获得成长的平台,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兰臻感叹地说,“这些年帮扶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得到很多感动。”

这十年来,兰臻和她的团队走遍了漳州各个县区,帮扶了多所学校。工作室团队通过建立导师制、项目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截至目前,“兰臻名师工作室”已经建立了一套乡村教师的培训模式并进行推广,让乡村学校也能够建立各级的名师工作室,带动乡村教师共同成长。

在过去的这十年,兰臻最大的感受是乡村的学校更美了,乡村孩子的成长更幸福了,教师的发展也更有获得感。十年之间,福建省、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飞跃。

兰臻在漳州市实验小学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受访者供图

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发芽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兰臻依托名师工作室的平台,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在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处提到教育,这些新的部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光荣,使命重大。”谈及对未来的规划,兰臻表示将凝聚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指引,更好地规划未来五年的工作。

从教34载,兰臻一直心系贫困乡村学子,奔赴在把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路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爱心的老师能够加入到我们的团队,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教育均衡的发展。”兰臻呼吁道。

东南网出品

记者:陈惠华 钟舒云 

视频:李姗姗

责编:黄丽红 

策划:许上福 王祥楠 林雯晶

监制:许上福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