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沿森林风景道走进八闽春天

2023-02-24 08:32: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郭斌
又是一年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在这个春天,约上三五亲朋好友,沿着身边的国家森林风景道,走进姹紫嫣红的八闽春天。

image.png

姹紫嫣红的大金湖步道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东南网2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核心提示:近日,福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在武夷山市成立。该旅游联盟将最大限度发挥福建生态资源优越、文化习俗多元、人文精神独特的优势,努力构建福建线性旅游格局,打造森林风景道新业态。目前,各地正策划和实施环国家公园251风景道、环大金湖风景道、环南靖土楼风景道和环东张水库风景道建设。

又是一年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在这个春天,约上三五亲朋好友,沿着身边的国家森林风景道,走进姹紫嫣红的八闽春天。

初春的武夷山,和风暖意,万物复苏。

19日上午,武夷山主景区武夷宫、宋街人流如织。“武夷山我们来两次了,九曲溪的竹排坐过了,天游峰也上过了,这次是听说这里的森林风景道很美,专程开车带一家子来走走看看。”来自泉州泉港区的陈俊逸是这个家庭团的“团长”,领着6个人经过武夷春秋馆、武夷君殿,径入万春园。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全程大约5公里,走一圈下来,算上我们沿途拍照、逗留,差不多两三个小时吧,不过运动强度不会大,我们应该都能轻松完成。”陈俊逸显然做过“功课”,一边招呼着家人,一边介绍道。

当天恰逢雨水节气。武夷山风景区内双眼所及皆是春,所到之处皆有福。不多时,一行人抵达武夷宫后山的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止止庵。庵前水光潋滟,低头可观鱼,抬头可赏不同年代摩崖石刻,这里更是欣赏和拍摄玉女峰的最佳角度。

从止止庵开始缓慢爬升至大王峰麓,抬望大王峰巍峨耸立,武夷丹霞景观尽收眼底。过幔亭峰,下七十二板墙,越龙潭瀑布,从三姑石下方抵达兰汤村。一路走来,沿途绿树成荫,植被茂密,漫山茶香引人沉醉于春天的芬芳。九曲溪、玉女峰、大王峰相伴左近。“确实是世界双世遗的精华体验路线。”陈俊逸赞叹道。

在武夷山,类似的森林风景道还有岩骨花香漫游道、绿野仙踪漫游道、崇溪漫步漫游道等许多条。景区的管理者贴心地给每一条道都标注了总长度、空气指数、景观指数、文化指数、运动指数、趣味指数以及难度系数等,以方便不同年龄段、不同游览时间的游客各选所需。

“不要羡慕抖音视频里国外的登山步道啦,咱们自己身边就有,而且一路走来美景如画!”网友“瘦瘦的壮壮”在个人微博首页这样留言。

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可不仅仅在武夷山市。它的福建境内路段由北至南连贯了南平、三明、龙岩3个设区市的15个县市区。

“在‘双世遗’武夷山,品上一泡大红袍,乘竹筏,赏奇峰,惬意舒心;在‘中国绿都’三明,踏上一座座青山,山林间的空气似乎都带着春天的味道;再到‘客家祖地’龙岩,重温红色经典,漫步美丽乡村。”携程上,有网友表示,“疫去春来,让我们沿着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去邂逅福建的春天。走起!”

立春刚过,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及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省级森林步道沿线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等9个设区市文旅局,就在武夷山市共同商定成立福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发布了福建森林风景道和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标识,研究出台促进森林风景道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有特色、有品位的我省森林风景道旅游发展新模式。

“福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旨在打破行政区划概念,有效利用森林风景道旅游资源,构建平行于‘1号滨海风景道’的森林风景道旅游体系,促进全省文旅资源的高效整合。”南平市政府副市长余文权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作为福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成员,南平市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为契机,着力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样板工程建设,积极打造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以251公里风景道路串联国家公园周边山水人文自然景观,集成了应急保障、生态保护、科研科考、智慧监控、生态旅游等复合功能,展示好六大世遗名片,把“好风景”转化为“好经济”。

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公布了武夷山、秦岭、太行山等三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我省林业部门也正在开展国家森林步道、省级森林步道和滨海森林步道的规划建设工作。森林步道正日益成为群众开展徒步旅游、森林旅游和健身运动游的重要场所,也是承载休闲旅游、健身运动、生态教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诸多功能的自然与文化综合体。

记者从省文旅厅了解到,为延伸拓展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的旅游功能,推动森林步道向森林风景道的升级转换,打造森林风景道旅游产业带,省文旅厅早在2020年即启动编制《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福建段)旅游专项规划(2021—2030)》,深挖“双世遗”资源,整合沿线文旅和相关产业资源,并提出“七沿”发展思路。

“我们提出沿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沿1号滨海风景道、沿戴云山森林风景道、沿江沿河、沿绿道、沿古驿道古驿站、沿长征国家公园(福建段)等‘七沿’来建设旅游目的地,部署旅游产品,构建福建线性旅游格局,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福建生态资源优越、文化习俗多元、人文精神独特的优势。”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告诉记者,这一思路提出后,得到各设区市的积极响应和拓展,各地都在积极策划和实施环国家公园251风景道、环大金湖风景道、环南靖土楼风景道和环东张水库风景道等。

福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还倡议,有效利用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及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省级森林风景道文旅资源,全面加强沿线文旅资源开发的协调与合作,形成我省森林风景道“一道一带一区”的发展格局,实现从线性旅游到带状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逐步联通环武夷山风景道、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客家土楼旅游度假区等周边重点文旅区域,形成武夷山国家森林风景道旅游产业带,打通福建绿色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全面构建福建红色旅游带、蓝色滨海带、绿色生态带的“红、蓝、绿”全域生态旅游空间格局。

“‘一道’是配合林业部门加快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森林步道建设,充分利用步道自然和人文景观,满足游客徒步旅游、运动和森林旅游的需求;‘一带’是以森林步道为主轴,利用步道周边文旅资源,开发建设具备观光、休闲、度假、研学、运动、康养功能的森林旅游带;‘一区’是森林旅游带往外的邻近区域,通过整合步道沿线市域、县域文旅资源,连接各类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旅游项目开发,进一步拓展森林风景道功能。”吴立官说,“森林风景道、1号滨海风景道建成后,我省将形成山海联动、东西呼应的山地、滨海两大旅游风景道体系,有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目光,成为福建文化旅游新名片。”

记者手记

实现从步道到风景道的提升

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一条绵延千里的绿色生态走廊,正以福建的青山绿水为轴,绘就八闽大地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大写意”。

这里满目苍翠。绿茵茂盛,云雾缭绕,幽深静逸,生机盎然。

这里文化多元。朱子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交相辉映,古镇、古村、古道星罗棋布。

这里茶香四溢。岩茶岩骨花香,韵味绵长;白茶如银似雪,清雅甘香;花茶茶汤清爽,滋味沁人;红茶汤色红浓,品高香远。

这里文旅资源荟萃。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文化遗迹有160余处,省级以上重点旅游村镇4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8家。

2021年,福建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将省内主要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古村古道等历史文化区域串点成线。

以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为依托,我省各地文旅等部门携手组建森林风景道旅游联盟,通过武夷山脉带状空间体系,串联步道沿线重要文旅资源,在森林风景中叠加场景,把文化和旅游的场景移植到森林风景,构建“一道一带一区”的文旅空间布局,打造福建旅游新业态。

实现森林步道向森林风景道的升级转换,需要创意开发森林、文化、习俗、非遗、特色区域物产等文旅产品,让游客来定义旅游。

一方面,文旅业者要树立从游客和市场的视角,审视森林文旅产品思路的理念,并以此为导向整合沿线资源,建设一批、提升一批A级景区、度假区、金牌旅游村、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乡土风情和特色产业,做好“森林+”这篇文章,推动森林风景道由单一观光游览型向复合体验旅游型转变,做大做强做优森林旅游这一新兴业态,进一步优化我省旅游产品体系。

另一方面,要出台政策,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引导市场,努力满足游客的需求。有风景的公共开放空间,市集、坊巷等生活空间,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愿意打开的生产空间等,都可以策划建设成为旅游点,使我们的身边有更多旅游目的地。让生产活动生活化,让居民生活艺术化,谋划旅居共享的实现方式,打造旅居共享的空间。通过旅居共享、风景加场景,培育旅游休闲度假生活方式,拉动沿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市民游客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1  2  3  4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