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调查研究,福建最大优势在哪?
2023-06-13 07:45:0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时间里,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调查研究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将调查研究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创造了一系列弥足珍贵、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方法,为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了光辉典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恰逢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9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下基层”35周年。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这些重要理念、重要方法,是福建上下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独特优势、源头活水。 穿越时空、追根溯源,我们一起探寻福建做好调查研究的最大优势——老一辈革命家在八闽大地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实践,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开创的注重调查研究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方法。这些历史实践和思想财富是福建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遵循。 一 看才溪乡调查历史,深入学习领会我们党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苏区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模范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1930年到1933年,毛泽东三次到才溪调查研究后写成的《才溪乡调查》一文,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总结了苏区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也树立了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1933年,才溪乡因在乡苏维埃选举、扩大红军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中央苏区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被誉为“第一个模范区”。才溪乡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因此,从调查研究历史进程、经典调查研究文献中汲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福建做好调查研究的最大优势所在。 二 谈作风传承,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提倡:做县委书记,一定要把下辖的村走完;做市委书记,一定要把乡镇走完;做省委书记,一定要把县走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厦门,习近平同志亲自抽调100多人分21个专题组深入调研,不仅邀请国内百多位专家到厦门调研、座谈,谋划发展,还带队到新加坡考察、比较,在调研基础上分析论证,制定了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宁德,他跑遍了闽东,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东地区“弱鸟渴望先飞”“扶贫先要扶志”等发展思路,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在福州,他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四个万家”,更是历经“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十易其稿”,打造出影响深远的“3820”战略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时,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比如,习近平同志六年七下晋江,多次深入企业、基层、农村调研,从实践中寻求发展对策,不仅帮助企业找方向、定航标,而且调研总结“晋江经验”,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说,在福建工作十七年半,习近平同志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调查研究上。多位曾与他共事的退休老同志回忆说: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坚持以调研发现问题、推动工作,是习近平同志一贯的工作方法。 其一,把“调研起步、调研开局”作为工作的首要步骤。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起点。他在《任职以来工作情况的汇报》中写道:“从到任开始,就尽可能多进行调查研究,尽可能快地熟悉市情,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 其二,把“立足调研、规划引领”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进行反复比较、鉴别和论证,“这样,制定的决策就有依据,执行决策就有基础,才能保证决策实施的坚定性、有效性和可操行性”。 其三,把调查研究作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重要途径。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最喜欢直接接触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调研途中,他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无论是在厦门、宁德,还是后来主政省会福州、担任省领导,百姓的安危冷暖,习近平始终记挂在心,访贫问苦成了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下基层”“四个万家”“三进下党”,就是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一个生动缩影。 其四,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有力抓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注重将调查研究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有力抓手、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他在《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中写道:“通过深入基层,提高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发状态;同时,要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改进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 历史映照现实,当下福建如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 首先要弘扬优良传统,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从1988年“四下基层”创立以来,福建省不断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的探索与创新,创造了许多鲜活形式与方法,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不断转化为福建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调查研究、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办法,是来之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造性举措。我们要深入践行“四下基层”重要理念,走稳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其次,必须坚持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态度和方法直接决定了调查研究的成效。开展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眼睛向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调研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真正把功夫下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所谓“眼睛向下”,就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满腔热忱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再次,必须坚持常态化和制度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调查研究也永无止境。调查研究重在坚持,贵在经常化。要做到调查研究常态化,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是关键。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非常重视调研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开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四下基层制度”“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极大推动了调查研究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这一系列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传承弘扬。 最后,将调查研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需要实际行动,重点要落实在“做”上。在落实为民办实事方面,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每年为民办一批实事。从1990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33年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突出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我们依靠调查研究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调查研究走向未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兴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传家宝”的作用、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福建在这方面的优势转化为胜势,也成为摆在福建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时代之问”。 如何答好这一问卷,我们共同期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