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脉·人物 | 李宝焌、刘佐成:中国国内第一架飞机制造者
2023-06-28 11:26:04 来源:三明新周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不久前,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从制造第一架国产飞机艰难而执着的探索,到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次商载,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不断追逐飞天梦想、创造中国奇迹,书写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壮丽篇章。 国产大飞机C919(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如今,中国在航空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回首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不能忘记,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李宝焌、刘佐成,他们是“中国国内第一架飞机制造者”。 1912年3月,他们制造的飞机在南京凌空翱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在本土制造的飞机成功飞行,比冯如在广东的飞行表演早了5个月,这是我国航空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李宝焌(1886—1912年),字焜甫,乳名汉佬,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人,中国航空先驱、第一代飞机制造家。图为矗立在永安市贡川镇的李宝焌塑像。(杨为春 摄) 刘佐成(1883—1943年),字鹰公,又名国云,福建永安人,中国航空先驱、第一代飞机制造家。图为矗立在永安市曹远镇清水池村的刘佐成塑像(杨为春 摄) 缘定寰宇,壮凌空之志 1903年,陈宝琛将私立福州东文学堂改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聘请多位外籍教师,注重外文、时事和科学的教授与传播,还择优选派学生出洋留学。 在这里,李宝焌和他的同乡刘佐成,如饥似渴地学习,接触到不少西方先进自然科学知识。 全闽师范学堂(来源:福州师范学校校志) 1906年12月,李宝焌、刘佐成毕业。两人因成绩优异,被清政府选派,赴日本留学。他们就读于同文书院和宏文书院学习日语,之后李宝焌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刘佐成则进入工兵航校。这期间,他们接受“三民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 20世纪初,正是世界飞机制造事业起步之际,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制造飞机。这时,刘佐成、李宝焌对这门新兴的科学极感兴趣,也满怀冲向蓝天的憧憬。后来,刘佐成也转到早稻田大学,两人一起研究制造飞机。 为此,他们不仅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还到处寻找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将美国、法国、日本的航空理论和技术进行比较和研究,取其长处,合作写的一篇学习心得《飞行机之管见》,很快就在报刊上发表,渐渐引起了注意。 1910年,在中国同盟会和爱国华侨的资助下,他们悄悄自制了一架小飞机,但由于飞行场地使用不便,未能进行试飞。驻日公使胡惟德获悉此事之后,将情况报告清朝政府。摄政王载沣电召李宝焌、刘佐成二人回国制造飞机。 为了能够继续研究制造飞机,两人决定回国。 据说,为了带回研制飞机的核心技术,刘佐成故意用刺刀划伤左腿,将机密材料用油布包好,外面再套上纱布,伪装成绷带绑在伤口处,以躲过日本政府检查。遗憾的是仍有很多重要的研究资料被日方扣留。 当时国内报纸曾有报道:李宝焌、刘佐成在日本研制成“单页飞行机一具,屡经试验,颇见成效”,因“此种秘密研究,关系匪浅,侨寓外邦,诸多不便,是以驻日公使深知为难之处,于月前资送回国”。 试制飞机,开拓航空事业 1910年8月,李宝焌、刘佐成随同清政府驻日公使胡惟德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清政府随即拨款,在北京南苑庑甸毅军操场建筑飞机制造厂棚,还购进1架法国法尔芒式飞机作为实习之用,这是国内最早的航空工厂。 毅军操场前身是清朝皇家狩猎场,最初只有一片空荡荡的野地。 当时,清政府在这里拨款开办的飞机制造工厂,其实不过是用木头、毛竹搭了个棚架,挂上帆布挡风遮雨,里面设置了简陋的金属冶炼、材料加工、机件装配的作坊而已。虽配了些许工人,但购买原料器材,冶炼加工、设计安装等诸类事宜,均需要李宝焌、刘佐成两人从无到有地去张罗。他们借用毅军的军营房居住,在这里夜以继日研制飞机。 清末的北京南苑大门(来源:北京市城乡和住房建设委员会) 在当时,飞机制造的原材料都需要进口。1910年冬,回国仅三月的两人,在原材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尝试使用许多本土替代材料,合作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但飞机未能飞离地面升空。 1911年3月,他们改进出新的飞机,这架飞机终于成功起飞,这是中国人在国内制成并首次升腾的第一架飞机,可惜刚飞离地面不久也失去平衡坠落。 1911年6月,他们又改制出一架新的飞机,并决定在北京南苑进行试飞。飞行前的检查一切正常,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于是他们信心十足地决定驾机试飞。飞机果然在跑道上平稳起飞、直冲蓝天。 但遗憾的是,当时进口的发动机曲拐轴损坏,当刘佐成在机上听见一种不正常的发动机响声时,立即紧急迫降。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飞机不幸坠落,刘佐成在此次试飞中身受重伤。 同年6月11日《正宗爱国报》曾刊登这条新闻。 试飞失败后,李宝焌以购买机件为名,南下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李宝焌曾计划在三明永安市洋峰村百坟窠修建一个飞行试验场,用于继续试制螺旋桨飞机。但因辛亥革命爆发,计划随之夭折。而在试飞中受伤的刘佐成则在家中养伤,并研习飞行理论。 欲合全国之力,以竞胜于空中舞台 归国期间,两个有志青年除了专心致志地研制国产飞机之外,还在大力宣传飞机制造的重要性,组建第一个航空研究会,发表了第一篇航空论文,第一次提出了空战的概念。 1910年9月16日,从日本回国一个月余,李宝焌和刘佐成就在《大公报》发表文章,呼吁各界重视飞机制造,为国家之未来殚精竭虑,文中写道: 鄙人眷念宗邦,痛深积弱,窃思此机不早仿造,则事事落人之后,列强必以我地界为其试验飞机之目的场,用是忧惧交并,寝馈旁呈,竭力专心发明利器……于我国前途关系甚大…… 1910年11月,他们发起成立航空研究会,这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航空研究会。 他们在《大公报》发表了《航空研究会发起及简章》,简章目的十分明确:“拟网罗全国有志航空之士,组织航空研究会,研究其原理构造及运用之术,欲合全国之力,以竞胜于空中舞台也。”并提醒国人:“世界航空事业刚刚起步,中国要抓住机遇,勿再事事落人之后。” 简章中还称,“本会现用款项,暂由发起人担任”。无私赤忱及期盼中国飞机制造事业发展的迫切之心拳拳可见。 他们在研制国产飞机时,没有单纯停留于对前人飞机的仿制,而是不断深入研究世界各国飞机的重力、空气动力、螺丝车钹(螺旋桨)、发动机等,针对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问题和细节不断讨论、发挥创想、力求突破。 在讨论飞机的推动力时,刘佐成说:“我国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叫朱未孩的人,很善于运用火器,他将火炮中的子弹磨得极为光滑,出炮后空气阻碍少,射程很远。” “这太好了,将来还可以用火药向后焚烧,作为飞机前进的动力。”李宝焌由此得到启发,萌生了“喷气式飞机推进理念”。 1910年12月,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李宝焌的航空论文《研究飞行机报告》,这是我国第一篇航空论文。在论文中,李宝焌提出了这个“或用火药,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的观点,至今仍被航空界学者认为是喷气式发动机的最初设想。 《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1》中记载,这一年,他们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数年后必有空中之战斗”“此后须决胜负于空中”。 有航空界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空战的概念,在当时飞机还很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就已预见“飞机能投弹、安装机关炮射击、高空摄影侦察”等实战价值,实属不易。 至死不渝,执着蓝天梦想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召刘佐成、李宝焌赴南京,任命刘佐成为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副团长,李宝焌为交通团所属飞行营营长。 在南京,刘佐成和李宝焌再度合作研究制造飞机。 1912年3月,李宝焌驾驶他们制造的飞机在南京凌空翱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在本土制造的飞机在蓝天下成功飞行。南京临时政府为李宝焌、刘佐成颁发了奖状和勋章。 李宝焌还发表了《创建北伐飞行军队征求革命同志书》,着手创建了一支革命空军。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了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所属的飞行营,利用仅有的2架奥地利“鸽”式单翼机,培训飞行员,该营训练注重科学,飞行科学一律由李宝焌口授,颇具成绩。这也是中国第一支有正规建制和番号的飞机部队。 后来,由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他们建造飞机的经费中断。 政府不出钱,李宝焌便自筹资金。他说服父亲和兄长,将他们在上海的资产做抵押贷款,并四处寻求资助。上海笋干行总经理章庆候帮他筹措到巨额款项。解决经费困难后,他又回到南京着手制造飞机,为祖国早期航空事业耗尽心血。但不久,李宝焌不幸因积劳成疾,患上恶性痢疾,于1912年10月6日在南京去世,享年26岁。 中国早期飞行家厉汝燕(曾与刘佐成同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部交通团副团长)在《世界航空之进化》一书中谈到李宝焌造飞机的事:“李君在南京办飞行营,于民国二年病故,志仍未遂,诚为是我国航空学业中先导之一也”。 李宝焌去世后,其父李翔富将全部家产变卖仍不够偿还巨额借款,因而在沙县下狱,后由李宝焌之兄李宝镛代父坐牢。一年后,李翔富也撒手人寰,从此家道中落。 李宝焌未竟的事业,刘佐成仍在努力,一直在为飞行梦奔走。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次年,刘佐成回到福建和其他同盟会成员密谋行刺袁世凯派到福建的都督护军使李厚基,不幸事泄遭追捕。刘佐成辗转福建省南平市、台湾地区、日本等地避难。流落日本期间,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创办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当年8—9月间,刘佐成先后受孙中山接见面谈达12次之多。 在日本,刘佐成向孙中山虚心请教未来飞行事业及革命事业之路。孙中山对其今后的道路作了建议: 你熟悉北方航空业,等待时机,设法进入北洋政府内部抓航空,在关键时刻要稳住北洋的航空队,或驾机南飞。 于是,刘佐成于1916年再次回国,加入北洋政府。1920年,刘佐成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航空大队长,后兼任保定航空学校教官。其间,他培养出多名优秀飞行员。 1921年,刘佐成在天津创办出版发行《飞行杂志》,倡导宣扬航空精神。后任南京政府航空署参谋,并继续主编《飞行杂志》。他撰写的《中国航空沿革纪略》一书,于1930年出版发行,成为研究中国航空史的重要资料。 因刘佐成为人正直、廉洁奉公,不肯趋炎附势,一直未获重用。但他一直关心航空事业发展。 1925年6月11日的《世界小报》上刊登了一首诗《刘佐成的七律》:“蓬瀛航业已宏开,双舸乘风历斗魁。古国寄肱何足数,仙家列子此重来。环球士女钦神技,我辈军人仰妙才。东亚空权期共保,熙熙黄种乐春台。” 1931年他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所希望于航空会议者》称:“近年欧美空军之进步,日新月异,至可惊人,以我例彼,仅具雏形,真愧望尘莫及!若不急起直追,将来国防前途,更何所恃,以图自卫。” 1934年因抗日局势需要,刘佐成被派到福州主持修建王庄机场,并出任机场场长。这时他与福建海军耆宿李世甲、萨镇冰等交往甚笃。 刘佐成一生洁身自好,不慕钱财。在追随孙中山时,他用家资购买军火,支援革命。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又暗中资助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事业。 1943年9月20日,刘佐成因病去世,享年60岁。遵照他的遗嘱“抗日未胜利,丧仪从简”,归葬于清水池新坵余厝山坡上。 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2013年,位于永安贡川镇洋峰村的李宝焌故居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现还在筹建博物馆;2022年,位于永安曹远镇清水池村的刘佐成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李宝焌和刘佐成共同铸造了中国航空初期的辉煌,为我国航空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近代航空史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 林鸿程:《刘佐成传(二)》,航空史研究,1999年2期; 林鸿程:《刘佐成传(三)》,航空史研究,1999年3期; 刘亚洲、姚峻:《中国航空史(第2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3月;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编:《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1》,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编:《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 彭峰、魏兴谷:《百年前的飞天梦想》,三明日报,2015年12月4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