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郡接官亭
2023-07-11 08:52:4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泉郡接官亭 大雄宝殿 泉郡接官亭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临漳门西面的笋江公园旁,始建于南宋。据文献记载,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时,临漳门外有甘棠、棠阴、龟山3座石桥,桥尽处有古接官亭,供奉观音菩萨,又名观音大士亭,具儒释道三家文化内涵,现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及泉州古城示范区。 接官亭坐落于晋江东岸凸出的平原上,选址较为特殊。首先,寺庙坐西南朝东北,濒临晋江,西侧就是历史悠久的笋江桥。笋江桥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又名通济桥,俗称浮桥,为古泉州城十八景之一,附近有石笋古渡口。 其次,临漳门始建于南唐,是泉州七大城门之一,作为古代从南安等地进出泉州城区的必经之道,这里是官员迎接上级官员之处。在此建寺不仅可方便过往官民休息,而且还可“镇住”晋江里的“妖龙”,保护行人与船舶。 再次,这里是清源、紫帽两山脉的交汇处,传说是“神女坐机”之穴位。其中,甘棠、棠阴和龟山3座石桥与道路连成一条直线,穿亭而过,为织布机上的织线;亭外古井为浣纱井;接官亭正好坐落于机座之位,操机而织;平时人车往来,如同织梭来回移动;浩浩荡荡的晋江水,犹如织布机的声音。于是,接官亭及其周边景物共同构成一台完整的织布机,充满活力,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接官亭采用中轴线布局,轴线上依次为北山门、主殿(观音亭)、中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西侧为客堂,东侧为黄甲元帅殿、僧寮、藏经阁、功德堂,西北向有西山门。 接官亭正殿保留清代“皇宫起”建筑风格,屋顶覆盖红瓦,屋脊装饰剪粘,其余殿堂为近年重修或新建的红砖白石木构官式建筑,具泉州民居特色,屋脊饰剪粘和泥塑。 主殿(观音亭)建于清代,为闽南地区红砖白石木构“皇宫起”建筑,占地面积5880平方米,建筑面积746平方米,形制较为特别,由前后左右中五亭(中亭、前亭、后亭、左拜亭、右拜亭)组成,形成“十”字形结构,近年修缮时高度增加约1米,但仍保留原有形制。 其中,中亭与前后两亭组成主殿,单檐歇山顶,正脊上雕双龙护塔,两端燕尾脊高翘,脊堵饰两只云龙,垂脊牌头立金刚像,戗脊两侧雕花卉,翼角饰卷草纹。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彻上明造。中亭两侧开门,殿内保存4根粗壮结实的宋代梭形石柱,其中前亭石柱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题楹联“火宅莲花众生非异相,金身茎草百派想归源”,后亭两侧石柱楹联“空净罗天散花九万,光明大地藏栗三千”,柱头置木雕仰莲瓣。 两侧水车堵彩画写意花鸟图案。阑额、垂花、雀替、斗栱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雕,有凤喜牡丹、缠枝花卉、莲花瓣、神仙等。南壁上嵌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立的集王羲之书法的“观音大士像记”石刻。墙壁上还嵌有清道光年间的4方石刻竹石图。前亭祀十八罗汉,后亭中间供奉观音菩萨,左右分别为妈祖娘娘与地藏菩萨。匾额分别书“南海慈航”“西天活佛”“梵天圣母”。 主殿左右两间拜亭为卷棚式歇山顶,脊堵剪粘八仙、凤凰、狮子、花卉,垂脊与戗脊上站立瑞鸟,垂脊牌头剪粘孔雀开屏,翼角饰卷草纹。 中殿(圆通宝殿)建于清代,1956年被洪水所毁,20世纪90年代重建,红砖白石木构建筑,正中间为主殿,两侧有廊庑,共同围成一个四合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明造。明次间通透无门。墀头彩画金鱼摆尾、喜上眉梢,上方立一只戏狮,水车堵彩绘二十四孝图。背面红砖墙正中嵌一刻有“佛”字的深灰色石碑,两侧各开一石门,门上书“消灾”“免难”。 中殿前的拜亭为卷棚式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斗栱为五踩双翘。石柱刻楹联“笋水波涛气吞南海,浮桥风月景若西天”。梁上匾额书“梵天坛”“慧风甘露”。 大雄宝殿为红砖白石木构建筑,单檐歇山顶,覆盖红瓦,屋脊饰剪粘。正脊上雕双龙护塔,脊堵浮雕蛟龙出海、瑞鹿祥和,垂脊牌头立金刚,戗脊脊堵雕喜上眉梢,翼角饰卷草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彻上明造。正面通透无门,外檐柱为盘龙石柱。垂花、立仙、雀替、随梁枋木雕宫灯、武将、戏曲人物、蛟龙、花鸟图,梁枋上雕二十四孝图。 殿内两侧墙壁布满影雕书法作品,多为历代名家描写接官亭的诗句,如“风光旖旎接官亭,芳草三洲紫帽屏。冠盖往来皆遇客,几多名宦史垂青”,另外还有影雕接官亭全貌和宋代古迹笋江桥原貌图。 黄甲元帅殿为一进四合院,白石红砖木构建筑,正前方为门厅,两侧廊庑,后为帅殿。 接官亭石塔建于清代,五轮式石塔。三层四角形台基。塔座为单层须弥座,束腰六边形,刻“卍”字和宝瓶图案,正面辟一佛龛,转角施三段式竹节柱,上枭与上方均素面。塔身两层,一层圆鼓形,上下枋刻仰覆莲瓣,中间瓜楞形;二层卵形,辟一佛龛,雕一尊结跏跌坐佛像。八角攒尖顶,檐角高翘,三层相轮式塔刹。 接官亭北山门外建有大型放生池,四周树木茂盛,池正中就是笔直的龟山石桥。主殿旁边有小型水池,池旁筑假山石。正殿前后有多株高大、茂盛的榕树,其中有株300多年的古榕,高大古朴。其他植物还有柏树、文竹、棕榈树等。庭院中还建有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石亭。 接官亭东侧就是开阔的石笋公园,一派原生态景观,种植刺桐、木棉、龙眼、榕树等。园内有著名的石笋,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时王十朋有诗曰“刺桐为城石为笋”。附近还有山川坛、甘棠桥、棠阴桥、石笋古渡、古浮桥遗址、溪后古地、笋江公园等景点。(孙群 彭惠妮 文/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