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沙县区做了这些......
2023-07-13 09:46:24 来源: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福建省委、省政府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五级同抓、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全面振兴”思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三农”力量。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对沙县乡村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建新村、要搞好统一规划,规划要先行,起点要高,要有超前意识。”近年来,沙县区委、区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创新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沙县样板。 暑假来临,三明市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的曲洋山庄,成了亲子游的好去处。登山览胜,乘船漂流,竞速越野,好不惬意。 过去,这里被称为“猪圈村”。“村里不到400人,却有60多个猪圈,杂乱无章、臭气熏天、苍蝇成灾。” 村干部黄禄华说,2020年沙县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依托“宅改”契机,当地整改房屋,提升道路,挖掘农耕文化、曲洋瀑布和山水田园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从“猪圈村”到“旅游村”,黄溪坑村是怎么完成蜕变的?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沙县区做了哪些工作呢? 规划先行,绘就乡村最美底色 沙县区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全面完成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乡村两级制定计划和方案,做到“一乡一计划、一村一方案”。 区政府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建房政策、标准、风貌,实现规划“一张图”,同时发挥村民参与的主体意识,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在乡镇区域内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科学合理选址,科学布局美丽乡村建设。 建立乡村规划编制委员会,完成村庄规划编制61个,实现全区村庄规划编制应编尽编。 54个集聚提升中心村庄,进一步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23个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纳入城镇建设统筹安排;68个保护开发特色村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15个搬迁撤并衰退村庄,限制新建、扩建活动,严格规范村庄搬迁撤并工作;11个待定类村庄,在未明晰具体分类前,暂不安排重点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 先行先试,充分释放改革活力 沙县区把握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重要契机,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宅基地509宗4.15万平方米,腾退宅基地1354宗8.48万平方米,有效利用率达95%,盘活农村闲置宅房2436宗110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10余万元。 01 “宅改+特色产业”。 鼓励村民采用寄存、以地换地、出租等方式腾退、流转闲置宅基地,由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发展沙县板鸭、木竹加工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有夏茂镇俞邦村、郑湖董厝村等村78户农户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02 “宅改+乡村旅游”。 通过引进第三方公司盘活农村闲置宅房,推出生态休闲、康养健身、餐饮度假等多形式乡村旅游项目。如:高桥镇黄溪坑村统一流转20余处闲置住宅,发展山地健身项目;青州镇澄江楼村利用沙溪河畔十里平湖等景观优势,打造精品农家乐。全区有8个村通过盘活闲置宅房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 03 “宅改+美丽乡村”。 将宅改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成立宅基地管护巡查队伍,及时制止违章搭盖行为,对占用公共区域、影响村庄环境美观的违章搭盖予以拆除,村容村貌显著提升。2022年累计建成美丽乡村庭院503个、美丽乡村微景观171个、美丽乡村小公园30个、美丽田园8个、美丽休闲乡村7个。 04 “宅改+文明积分”。 对严格按照“一户一宅”原则退出多占宅基地的村民予以积分奖励,对于不配合宅改工作的予以减分,建立宅改“黑、白名单”,结合绿色积分贷款授信,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与文明乡风倡树有机结合。 05 “宅改+文化传承”。 通过“无偿”“有偿”退出方式,由村集体对古建筑、红色遗址等进行统一管理修缮和文化资源开发。通过对凤岗街道水美土堡群、虬江街道茶丰峡村孝子坊、富口镇荷山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6000余平方米进行修缮,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孝文化基地。 机制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一把手”推进机制。区、乡、村三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挂帅出征、带头研究部署、带头督促落实。 建立分类推进机制。制定《沙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导则》,结合全区实际,因地制宜将全区所有的村分别对照“清沟、扫地、摆整齐”、“拆旧、拓新、整漂亮”、“穿衣、戴帽、扮靓丽”三个整治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5108.75万元,谋划实施项目134个,全区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金额占比68.76%。 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开展乡村振兴竞赛活动,对考核成绩优异的乡镇予以奖补,形成乡村振兴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如今,在沙县区广大乡村,共富与共美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主要成效 沙县区坚定不移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围绕沙县小吃产业,统筹推进现代种业、蛋禽渔业、茶果蔬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累计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培育省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全区共有38家企业的46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打造形成具有沙县特色的农业强县。 2022年,沙县区村集体平均收入133.06万元,同比增长4.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3元,同比增长6.9%。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