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总医院:无陪护 有照顾
2023-07-24 09:01: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7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曾程) 患者一个人输液也能安心入睡;病人自理能力有限但不需亲友守在床前;护理员服务分级定制;家属远程查询陪护记录、费用清单…… 19日,建宁县总医院外科二B区“无陪护”病区内,患者过着一种“独自而方便”“身心都被照顾”的住院生活。 设备智能化 护士站内,智能输液云平台大屏上数字跃闪,病区内所有患者的输液进度、流速、预计结束时间等信息一览无余。病床上,几位没有亲友照护、正在输液的患者已经睡着。 6311病房里,因交通事故导致脚踝和脚趾受伤的朱水龙正在输液。药液所剩不多,他也不担心,和记者聊起来。没过多久,一阵蜂鸣声响起,系统显示“6331输液结束”。与此同时,输液被自动切断。随即,一位护士过来为他拔去针头。 一个人住院十几天、每天输液两次,朱水龙对这个智能输液系统相当熟悉。除了自动报告、结束输液,它还可以及时发现输液滴速异常等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医护人员听到后会立马到位。 “以前输液得有人在旁边看着,是不是滴得快了、慢了。一个人的话根本不敢睡觉,怕输完了不知道,回血。”朱水龙说,“现在我自己输液,家人可以去忙别的事情,偶尔来看看我就行,省了不少事。” “无陪护”病区副护士长余正华告诉记者,输液滴速的设置取决于病人身体条件、病情、药品种类等综合因素,智能输液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或家属自行调整滴速,不仅方便,也更安全。 当前,医院已为30个病床配备了智能输液系统。“患者不带家属,病区来往的人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降低。智能设备支持下,医护效率更高,整个病区比以前更井井有条。”建宁县总医院副院长何林盛说。 近期,建宁县总医院还在试用智能床垫、智能定位监测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 服务定制化 患者自理能力有限,需要人工护理,但亲友忙碌,不能长久陪在床前。分级定制、耐心周到的护理员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朱水龙脚受了伤,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和自理能力,推荐了C级照护。 根据医院的护理分级,C级照护每人每天50元,服务事项包括协助患者漱口、洗脸、洗手、穿衣、修剪指甲、刮胡须等,中午帮忙订饭、取餐,适合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病人。再往上还有B级、A级,分别是每人每天80元、100元,收费越高,照护内容越多、越难。 根据患者病情、自理能力等情况,医生会推荐相应的护理等级。随着患者病情变化,护理等级也会相应变动。 6272病房的林阿姨,刚住院时腰腿都有伤,行动非常不方便,医生给她推荐了A级照护。随着病情好转,她的照护逐渐转为B级,现在只需C级护理。 “护理员会把洗头水都端到我床边,让我躺着洗,照顾得非常好。”林阿姨说着说着,就竖起了大拇指。 和病区内其他患者一样,林阿姨住院期间的一日三餐由院内营养食堂提供,搭配均衡、干净卫生,院方按每人每天35元的标准进行餐费补贴。“根据病人过往病史、身体状况等,医生会给出饮食意见,护理员和营养食堂也很上心,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余正华说。 身心受照拂 除了身体健康,病人的心理需求同样需要关注。 今年76岁的刘阿姨,因手骨折和腰伤,已住院近两个月。她每日可以吃上医院免费提供的三餐、新鲜水果,确保营养均衡,加上护理员提供的协助洗脸、洗手、穿衣等生活照顾,协助陪送检查等,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两个月下来,她和医护人员的关系越来越好。“想吃啥就让他们点啥,有什么问题就找他们。”医护人员都知道她有个在福州读大一的孙女,经常帮她给孙女打视频电话。“一个人住院,也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刘阿姨说。 另一边,患者家属人不在床前,心里时时牵挂。 通过建宁县总医院“无陪护”系统小程序,绑定患者的住院号信息,家属就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陪护记录,包括住院清单、住院报告、住院费用等,还可以通过小程序对病人进行远程探视。 “每天都要和奶奶视频,看看她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了,一天都吃了什么,用了哪些药,这样我才放心。”电话那头,刘阿姨的孙女小徐说。 便捷的沟通、透明的信息、人性化的服务也减少了医患矛盾。据统计,建宁县总医院“无陪护”病区自去年投入使用以来,共服务了240名患者,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 “我们会继续引进适配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提升‘无陪护’病房智能化服务水平,确保患者满意、家属放心。”建宁县总医院院长艾远光表示,下一步,医院将增设一个新的“无陪护”病区,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