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福建“村BA”展现“烟火人间”新图景

2023-07-25 09:26: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肖榕 王敏霞

image.png

泉州池店(白衣)夺得本次比赛冠军。

东南网7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王敏霞 通讯员 陈文经 林晓燕/文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图)

核心提示

作为一种新的乡村文化现象,“村BA”根植乡土,映照着当代农民的火红生活,彰显了新时代乡村的文化新貌。风潮之下,以往自发生长并且自成生态的乡村篮球运动逐渐走入主流视野,展示着乡球、乡亲、乡情之间的情感认同。

那么,福建“村BA”的源头在哪里?未来又将流淌向何处?

12日,为期7天的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落下帷幕,20支来自全省各地的球队通过48场角逐展现出我省乡村生活的丰富性。这期间,记者走访了多支参赛队伍以及晋江部分乡镇,以篮球为纽带,感受乡土文化的时代律动,触摸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

用“内卷”来形容晋江“村BA”的火爆场面一点都不夸张。

11日,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晋江英林镇东埔村迎来半决赛。70岁的洪中山从英林村骑着老人车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到场地。

球赛还没开打,现场已经如沸腾的水。老洪没有抢到好位置,他在架着摄像机的转播席边找到了个不错的角落,位置居中,视野开阔,闹中取静。“明天的决赛要提前两个小时来,还要坐在这里。”老洪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看球,具体有多久,他笑而不语。

一把折扇、一块椅垫、一个保温杯,老洪就可以在球场边坐上3个小时。“这场球宝盖队会赢,明天的决赛池店队会赢。”球场上,泉州宝盖队和晋江东石队的半决赛你来我往,比分胶着,但是老洪已经看穿了一切。

距离比赛结束还剩下一分钟,老洪摇着折扇飘然而去,留下了一个自信的背影。球场内,沸腾的水早已经涌到了球场的边线,喝彩声如涨潮撞上了礁石。场上大局已定,宝盖顶住了东石的反扑,有惊无险。

这些人、这些事、这样的夜晚曾经在福建的乡村无数次上演,热气腾腾。生于斯、长于斯、兴于斯的篮球,就像春耕秋收、冬藏夏耘一样,寻常但必需。

只是,把寻常的事做好,才是最不寻常的事。

生于乡村

像洪中山这类“懂球帝”的诞生来自于历史的沉淀。

被称为“晋江篮球活化石”的黄孔融在2010年退休后,开始担任晋江市农民体育协会秘书长。他说,早在上个世纪初,晋江就有了“村BA”的雏形,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在他的记忆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自己还是个小孩,“每到过年,晋江都会举办很多篮球赛,我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处去看比赛”。彼时,晋江的乡村篮球就已经有了模样,“有的时候冠军的奖品是一头猪,大家一起分掉;有时候是缝纫机或者手扶拖拉机”。

这在福建各个乡村并不罕见,并且也延伸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故事:

厦门翔安的珩厝村在1943年就建设了乡村首个篮球场并成立了篮球队,到了上世纪70年代,村中已经建有4个篮球场,加上小学里的2个球场,全村共有6个篮球场,被称为“篮球村”;

莆田哲理中学于1904年就率先开展篮球运动,曾经的旋风篮球队更是威名远播,其后20年篮球运动最终走出校门,在乡村、民间蓬勃兴起……

这样带着历史尘土的往事总会让人津津乐道,并且吸引着一代代村里的孩子走上篮球场,投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只不过以往没人喊出“村BA”这个口号,更习惯于用“村赛”或“野球”称呼村里举办的各色篮球赛事。而当“村BA”成为一种符号,福建各个乡村也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个名字。

无论称呼怎么改变,泉州池店队领队曾焕铭始终认为,篮球的基因就在晋江的血脉里。在晋江,乃至泉州,这支球队都是“霸榜”的存在。曾焕铭说,晋江的篮球史就是池店的篮球史。

上个世纪初,篮球乘海而来。曾焕铭说:“当时的归国华侨来到村里,第一件事情是修路,第二件就是建篮球场。”路有了,乡村和外界的联系就通了,球场有了,乡民和乡土的联系就紧了。

历经迭代,池店村在2018年拥有了一个带着顶棚的灯光篮球场。这里原来是个废弃的大水塘,垃圾遍地,蝇蚊成群。“2014年,村里提出要把这片场地翻新成篮球场,虽然这个水塘涉及五个村民小组,但是一听是建篮球场,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曾焕铭说,如果是做别的项目,那肯定就没这么顺利了。

这么多年来,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篮球不能解决的。

福建省篮球协会会长刘玉栋说:“福建的乡村篮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萌芽成长到蓬勃发展,加上全民健身的推广和普及,篮球逐渐成为人民幸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运动。”

长于乡村

乡土的记忆和羁绊始终在福建的“村BA”中发挥着作用。

本次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的决赛地——英林镇东埔村的灯光球场建成了11年,56岁的吴文艺就在篮球场边卖了11年的牛杂面。决赛当天,吴文艺准备了300份牛杂面的量,中午就在篮球场边摆起了摊位。

“有球赛的时候每天都来。”年轻的时候吴文艺也打球,后来出了车祸才离开了球场。决赛还没结束,牛杂面就已经售罄,吴文艺在车旁默默地洗着碗筷,仿佛场内的喧嚣与他无关。

不过,当众筹办赛的芳名录在比赛的大屏幕上一一闪过时,“文艺牛杂”赫然在列。“每次比赛都有捐钱,多的3000元,少的1000元。”吴文艺说,在这里摆摊村里没有收钱,那么村里办比赛自己一定要支持。

在东埔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吴晓东看来,东埔村人口不多、资源不多,但无论办什么事,都没含糊过,“这就是篮球带来的凝聚力,带来的团结,带来的文明村风”。

从最初村民利用自制的木板、铁圈和两根石柱组成简陋的篮球架打球,到沙土地,再到水泥地,最后升级到现在的塑胶场。如今,东埔村已经有6个篮球场……宗祠旁、菜场边、小学内、安置小区内,到处都有人们打篮球的身影。

根植于传统之中,福建“村BA”已经成长为传统,成长为更加符合乡村精神需求的传统。

曾焕铭也一直在审视篮球在晋江乡村长盛不衰的精神密码和底层逻辑,“首先当然是‘爱拼才会赢’,逢对手必亮剑;其次就是闽南人常说的‘输人不输阵’,始终坚持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永固根基;最后就是要‘输赢笑笑’,人生没有永远的赢家,比赛场上更是如此”。

其实,团结拼搏直至看淡输赢,同样是福建“村BA”最鲜明的底色。

延平区夏道镇是南平参加本次比赛的代表队之一,队伍组建于2014年,吴丹村的老村长魏发桥是球队的教练,他说:“队员中有养猪大户、有养鸡能手、有农机手、有种植标兵……他们都是吃着脆豌豆、小芋头、乌饭果长大的土生土长的‘农后代’。”

这些年,魏发桥自筹资金组建了一支篮球队,并多次与友邻村、单位比赛,夏道的篮球氛围已经越来越浓。“白天忙各种活,到了晚上凑在一起打球交流。到了比赛,在外地工作的都会赶回来参加。对于他们来说,‘村BA’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对家乡的一份牵绊。”魏发桥说,尽管队伍在小组赛中连续输了三场,但是大家都心满意足。

在很多时候,“村BA”的比赛更像是日常的切磋和游戏,重要的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兴于乡村

福建“村BA”火爆的背后,不仅是农民对新文化生活的渴望,更是在不断证明乡村无限活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带来全新场景。

带着本地的特产来推销,后援团在现场唱起《爱拼才会赢》,在“人气之队”评选中斩获桂冠,来自宁德福鼎点头镇的球队在晋江市永和镇西坑村的赛场上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

据点头镇篮球协会会长王陈财介绍,这支球队由一群爱家乡、爱福鼎白茶、爱篮球的茶乡小伙组建而成,“得知球队要参加福建‘村BA’,不少乡亲主动报名,组建了60多人的助威团队,一方面给家乡球队加油,另一方面借这个机会到晋江走走、看看”。

每当两场比赛的间歇,助威团中的孩子们总会举着提前做好的宣传旗帜,绕着球场跑上几圈。“这几天,赛场有人说我们不是来打篮球的,是来宣传福鼎白茶的,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我们不仅在认真打球,也很珍惜这个平台。”王陈财说。

不过,在永和镇西坑村的美食街上,那些做生意的村民没能亲眼见证宁德点头队的比赛过程。作为交换,他们获得了游客,当然还有生意。

“原本美食街的摊位只设计了60个,最终扩大到了超过130个。摊位免费对外开放,只要服从村里的管理,都可以进来。”村委会副主任林小虎说,“平均一个晚上有1.1万人次的人流,最高达1.3万人次。”

西坑村的篮球场在2015年落成,2019年在球场的一边开辟了美食街,另一边则成为广场舞、游乐场等休闲场所,并改名为“西坑村文化广场”。

在晋江市体育局局长许紫竹看来,这样的场景像极了城市里的商业综合体,“乡村把篮球作为一个支点也好,一个爆点也好,其实已经把人聚集起来了,自然也就有了形成乡村版综合体的基本要素,跟城市综合体的核心是一样的,夜市这样的商业元素进去了,整个消费就上来了”。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时代已经将“村BA”卷入一个叫作“流量”的潮水。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的决赛吸引超过310万人次在线观看。

浪潮之中,吴晓东也想带着东埔村“游”得更远。

东埔村没山、没海、没产业,全村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均一亩左右的耕地,以种植蔬菜为主。相比乏善可陈的资源,“篮球村”成为东埔村最响亮的名片,远近闻名。

在吴晓东和村两委的谋划中,篮球早已经超越体育的范畴,一个“体育赛事+传统文化+农特产品+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计划正呼之欲出,试图吸引更多的“流量”。

东埔村内带着闽南文化鲜明标签的骑楼、通过土地流转的成片菜地、规划中位于村西南角的樱花公园,即便是周边的湖尾、嘉排、围头、塘东等村子都在吴晓东的规划中。

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宏大的故事,但是因为篮球,故事却变得生机勃勃。在吴晓东的理想中,未来因篮球而来到东埔村的人,都能够留下来,好好体验闽南文化,体味福建和美乡村。

当福建省2023和美乡村篮球大赛的余温散尽,“村BA”的故事依然在各个球场延续。据不完全统计,晋江单单17日一天就有15个赛事在各个乡镇同时举行。

许紫竹说,在晋江,村里办比赛的理由很多,小孩周岁、老人生日、学校建成、祠堂落成、考试发榜等都会成为原因,“如果举办‘村BA’的理由有一百种,那么走进赛场的理由只有一种,那就是热爱”。

记者手记

看到不一样的乡村

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举办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缘由是两部委(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文,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这也让火出圈的贵州“村BA”摇身一变,升级为国家级赛事。

从乡村赛事,到国家级赛事;从昔日难登大雅之堂,到如今得到官方认可;从自娱自乐充满农趣农味的乡间娱乐,到农业特色融合功能突出的体育赛事,这事关全民健身、事关乡土文化、事关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解码“村BA”爆红的流量密码,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比赛门槛不高,人人皆可参与;这里的奖品有猪有羊,件件都接地气;这里的场地都在露天,个个进出方便。恰恰就是这样的草根性、乡土味、烟火气,让更多美丽乡村以篮球为媒,展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乡村面貌。

毫无疑问,“村BA”已经成为观察乡村的一个全新窗口,通过对体育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充分整合,让那些隐藏在经济活力下的文化底蕴和人间烟火,让那些亦静亦动、有快有慢的乡村节奏成为另外一张乡村振兴的响亮名片。

同时,在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当下,火爆的“村BA”在不断呈现出当代乡村的精气神,诠释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精准破题的催化剂,凝聚起建设美好家园、实干成就梦想的奋进力量。

其实,无论是产业的振兴,还是精神的振兴,“村BA”的启发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如何发展篮球运动,其更让人看到了恢复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广阔空间。正如晋江市池店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施超群所说,希望通过“村BA”,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和美乡村。

至于未来,如何在人与人、人与篮球、人与乡村的互动中赋予“村BA”更多的内涵,从而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仍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和更多的地方探索。

1  2  3  4  5  6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