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仓山金山寺
2023-07-25 09:26:4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金山寺 金山寺塔 金山寺原名金山塔寺,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位于闽江下游乌龙江上,寺庙四面环水,寺随江动,水绕寺转。原是江心的小石埠,因其形状像石印浮于水面,故曰“小金山”。但因地处江心,易遭洪水侵袭,现在的金山寺是1934年重建的。 前殿为天后宫,供奉着妈祖娘娘,昔时洪塘是出入闽江的要道,商贾、船民在启航出海前,要先祭拜妈祖保佑顺风和安全。妈祖殿后墙上的横匾“是最胜处”,为1935年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游寺时所书。 大慈楼位于妈祖殿正后方,是金山寺的主殿,供奉着西方三圣——代表光明与寿命的阿弥陀佛、代表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的观世音菩萨、智慧之光的大势至菩萨;三圣的两侧分奉着地藏王菩萨和目犍连尊者。 大慈楼前的左厢房是怡怡斋,是古时学子读书的地方,现在这里供奉的是伽蓝菩萨,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大慈楼前的右厢房借借室,是当年三一教主林兆恩的寓居之所,林兆恩曾于此著书立说并为倭患死难者建造普度,因普度用的器具都是向周边的村民借来的,所居之所也被称为借借室,后又被辟为三一教主祖殿,敬塑金身供人敬拜。 福州河流众多,先民在江河以及一些支流畔建有不少塔,但直接位于江中的塔较少。金山寺的金山塔主要的作用是船舶航信标志,建于五代时期,高约十米,由185块白梨石砌成,是座七级八角实心石塔。金山寺依塔而建,在石塔建成数百年后,于宋代绍兴年间在塔的周围修建殿堂、厢房等形成寺庙。金山寺塔也被称为“浮塘金印”,眺望寺塔,犹如一方带柄的金印。 金山寺前殿正门有一副对联,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讲学时所题:“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冲屹立,独能一柱抵中流。”上联写出金山寺特殊的“水中寺”的建筑特色,江水绕寺而流,远望金山寺,仿佛一条逆水而行的船,力争上游。下联则写出金山寺屹立江中的气势。 金山寺地理位置特殊,空间有限,其古树名木按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植物,南端有一棵百年榕树,不仅点缀寺院,还起到了障景的作用,让游人自江中上岸以后无法一览寺庙全景,而产生了“探幽”的心理。该古榕树上世纪60年代因台风损坏后,在1992年被重新种植,现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犹如重生之凤,在夜景灯光的投影中更加的灵光四射。 另一类是祈福植物。在金山寺位西方向有一棵古樟树,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翁正春亲手所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古樟树高20多米,两人合抱才可,离地3米高的地方又生一横枝把两枝相连紧紧地抱在一起,似一条虬龙盘在树上,枝干相连,人称连理树、爱情树。因它生长在西方,沾大慈楼三圣菩萨雨露,又被称为菩提树。学子在此树下求金榜题名,所以又被誉为状元树。 金山寺中的水与山石相伴而生,因潮汐的原因,每日有两个时段的水位是最低的,这时被淹没的鼋石便会露出水面,形成天然的石桥,从鼋石走到金山寺只需半分钟左右。时至今日,洪塘一带的渔民相信,金山寺之所以能“从潮升降,水涨山升而不淹没”,是因其所建的岩石是鼋的化身。潮落鼋则下潜,潮起鼋则上浮,即使洪水泛滥,古寺也会在鼋忠心耿耿的守护下安然无恙。 金山寺不仅景色优美,还是福州洪塘地区的文化摇篮,明朝名将张经、学者林龙江、状元翁正春和吏部尚书曹学佺相继读书、著作于此。金山寺虽因地形限制,没有巍峨的殿堂和巨大的佛像,但却小巧精致,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庙。 金山寺岸边的清水亭畔是著名的洪塘古渡口。明万历乙未年(1595年),洪塘乡绅在金山寺造桥以通人,但文人墨客认为“通以桥反损佳趣”,在翁正春的主持下,拆除了石桥。时至今日香客想要入寺,仍需小舟引渡。江岸距离金山寺70余米,船只不需用桨,有麻绳相连,艄公双手交替拉拽麻绳,惯力带动船只前行,远离岸边,驶近金山寺。(潘慧雅 张春英 文/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