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安国立福建音专校史馆:律动的音符,文化的牵手
2023-08-10 09:28: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魏兴谷 李晓娟《永安之夜》专场音乐会 国立福建音专旧址 东南网8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魏兴谷 李晓娟 文/图) 8月7日,走进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公园的国立福建音专校史馆,广场白色围墙上跳跃着的五线谱音符,格外引人注目。推开校史馆大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感人故事,让流淌在烽火年代的激昂旋律,久久萦绕耳畔。 抗战烽火中的“红色音专” 国立福建音专旧址是一幢建于清代的建筑,由院子、下堂、天井、春亭、上堂、左右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不久前,上海音乐学院和永安市联合在这里举办了“不忘初心向未来,同心同韵谱华章”《永安之夜》专场音乐会。大合唱《永安之夜》《我和我的祖国》、风琴二重奏《游击队歌》等节目精彩上演。 奋进的旋律、激昂的歌声,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永安,永安因此作为战时省会长达7年半(1938年5月至1945年10月)之久。当时,近40个省级机关部门在永安办公,一批中共地下党员、爱国进步人士和许多名噪一时的思想文化界名人云集于此,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址、革命文物、经典故事,永安成为当时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省会内迁后,永安新办了省立永安中学、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省立永安师范学校、省立农学院等多所高科院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到此学习。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0年在永安吉山创办,1942年升格为国立福建音专,成为民国时期全国仅有的三所音乐高等学府之一,素有“红色音专”之称,不仅造就了一批音乐人才,更培养了不少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儿女。在艰苦的环境中,国立福建音专的校友们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还利用假期进行巡回演出,开展抗日宣传、募捐等活动,足迹遍布福建、江西、浙江、广东等地。 据介绍,由国立福建音专校友创作的抗战歌曲有唐守谦作词、蔡继琨谱曲的《保卫国家》《抗战的旗影在飘》,郑贞文作词、蔡继琨谱曲的《保卫中华》,高时良作词、黄聪谱曲的《中国好比一团火》,沙海作词作曲的《赶走东洋兵》,郑贞文作词、郑锦谱曲的《福建青年》,张帆作词、陆华柏谱曲的《故乡》,以及卢前作词,尼歌罗夫谱曲的《永安之夜》…… “燕溪水,缓缓流,永安城外十分秋。月如钩,钩起心头多少愁,潮生又潮落,下渡照孤舟……”在《永安之夜》专场音乐会上,《永安之夜》动人的音符再度令听众心中激荡起阵阵律动。 1940年4月25日在永安出版的《现代文艺》发刊词,对《永安之夜》如此阐述:“它保留下一个伟大民族在苦斗中的血肉与呐喊,保留下人类最善的希望与进步的脚迹。” 战争毁灭文明,同时也创造文艺。抗战时期,这首作品激起人们对山城永安深沉的爱,对侵略者刻骨的恨。多年来,它的旋律一直在永安人民心中余音回荡。 红色血脉让沪永再牵手 1950年,国立福建音专并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沪永两地的红色血脉也由此相连。 历史需要记忆,音乐需要传承。近年来,永安市成功举办了由中央和省直相关部门、主流媒体、省内外高校和社科机构专家学者参加的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出版发行国立音专纪念文集《弦歌相承》。 2013年,永安三中音乐教师乐开丰先后到福州、厦门、北京等地拜访当年的音专校友。“他们遍布大江南北,大多年事已高,要见一面真不容易。”乐开丰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校友们只要听说来访者来自永安,“都像见到亲人一般,总会给我们特别的礼遇”。 “国立福建音专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杰出音乐人才。”乐开丰介绍说,音专毕业生中,有三人荣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的创作者陈其钢,是音专校友陈叔亮的后人。 国立福建音专校友,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创系主任黄飞立教授在《弦歌相承》的序中这样写道:“国立福建音专从建立到合并至上海音乐学院,还是很有成就的,应该写入中国音乐现代史。” 2022年5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沪明对口合作开展以来,永安市与上海音乐学院再度牵手。今年4月,在永安抗战文化公园国立福建音专旧址,双方签署校地对口合作协议,打造上海音乐学院红色音乐实践基地。 “我们将在资源共享、产品共创、活动联办、交流互访、宣传互动等方面统筹谋划、加强对接,深入挖掘校史记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共同用音乐艺术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永安市文旅局副局长冯炜说。 此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还与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签订馆际共建协议,围绕场馆共建、研学互促、课题共研等方面展开合作,谱写红色文化交流新篇章。 跨越千里,共同奔赴,沪永两地文化交集产生的共鸣,声声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