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福建:百万水库移民 后期扶持有“硬核”
2023-08-14 08:50: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黄雪梅 陈旻福清市的东张库区移民公园,库区移民村的小朋友在荡秋千。 谢贵明 摄 东南网8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陈旻 通讯员 陈佳颖 文/图) 核心提示 7月25日,福建省水利厅印发《福建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产型项目管理办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产型项目的管理,从多年探索的实践经验上升为规范且可推广的管理办法。 “北丰满,南古田”,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福建古田溪水电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第一座地下厂房水电站。肇始于此,我省已有近百万水库移民,分布在全省78个县(市、区)572个乡镇(街道)2313个村(居)。 从2006年开始,我国实施后期扶持政策(以下简称“后扶”),我省后扶工作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从2006年到2007年主要是后扶人口登记和后扶项目实施筹备;从2008年到2018年重点是补缺补漏、改善民生;从2019年至今着重移民村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10多年来,我省移民后扶工作重点从“保生活”转向“求发展”、从“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和库区维稳”转向“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从“输血”转向“造血”,保稳定的同时增效益,水库移民资金的相关权益反哺移民。 福建省探索库区振兴的新路径新做法得到水利部认可。2021年4月22至23日,水利部在我省三明市沙县召开南方片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座谈会。福建移民后扶示范区的特色做法入选2022年水利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典型案例选编》。 聚 变 资金用于刀刃上 8月3日,记者来到沙县小吃产业园,入园大门上有一块门牌——沙县移民创业园。现有二期项目投资全部来自沙县移民后扶资金,这是省水利厅与三明市沙县区协心合力共创的产业园。 产业园有16栋标准厂房,现有12家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在园区的“沙县小吃中央厨房”,集中展示沙县小吃的食品原料、预制菜、生产设备等产品。 省水利厅将移民资金投入到沙县的优势特色产业——沙县小吃,在省、市、区各级政府与移民管理机构的支持下,产业园二期的投资、建设、招商加速进展。 “为了快速推进产业园建设,沙县区党委、政府与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移民发展中心’)进行了10多个回合的探讨磋商,双方排除万难,精诚合作。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20年度地方水库移民资金的通知》,这个文件是针对沙县而发。而沙县区从拿地到建成产业园二期,仅耗时198天。”沙县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主任叶材森说。 创业园二期移民资金近期投入4000万元。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得到高校科研院所的青睐。近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发起创立的沙县小吃新品种研发基地(平台)入驻产业园,这不仅助力解决行业标准缺失、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还推进辣椒、药用植物、食用菌、水稻、菊花等精深加工。 为了实现资产增值增效,产业园二期项目在运营中实行“托管模式”。沙县移民创业园委托沙县小吃食品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按年收益率不低于5%的价格统一承租代管。同时,产业园的该资产型项目收益,通过沙县区永益库区移民创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按各个移民村所占股权进行分配,解决未来移民扶贫济困和移民村项目维护资金来源。 为了改变“小而散”分配方式,移民资金投入沙县优势特色产业,移民管理机构、沙县区党委政府、园区运营公司、承租从业者、移民务工人员五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凝心聚力,助力产业链发展,实现多赢。 如果说投资沙县小吃产业园,是助力产业链发展,那么投资清流县孵化园,则是希望“母鸡”孵化更多“小鸡”。 集美(清流)共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项目,是厦门集美区政府与清流县政府山海协作共建的产业孵化基地,现有12家企业入驻,其中三明伊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思莉纺织有限公司经孵化成长迅速,近三年年均产值分别达2750万元、1800万元以上,现已迁出孵化园,在城南园取得工业用地,自建厂房,大显身手。 经过多年发展,孵化园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可清流县财力有限,总体造血能力比较薄弱。看中孵化园集聚资源能力强、带动效应大,近年来,移民资金投入2000万元建设后扶示范区,进一步改善了园区软硬条件,打造“清流营商模式”,租金收入反哺了移民。 蝶 变 改善人居与投资环境 近日,记者来到宁德市古田县泮洋乡新华村村口,“归玉田居移民文旅小镇”的景观标识赫然在目。翠屏湖的湖光山色间,一座由白墙、黑灰色线条、落地玻璃和种植园组成的设计感十足的酒店,给这个白墙黛瓦的秀美移民村带来了雅致的现代气息。 来自浙江台州的团队斥资4000万元,在这里打造精品民宿“栖衡·翠坞里”,还计划把全村打造成集体验式旅游与食宿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投资新华村时,许呈肖曾考察两次,前后印象大不相同。2017年他受邀到翠屏湖畔考察,发现新华村虽然风景很美,但交通不便,所以没有看上。2019年再次受邀到新华村考察,发现投资环境大有改善,于是欣然而来。 “2019年,水库移民资金投入2000万元建成新华大桥,新华村到县城的车程从20多分钟缩短为5分钟。2021年以来,我们争取到环翠屏湖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一期)、泮洋乡移民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华村)等5个项目资金总额1628万元,用于乡村建设,让旧貌换新颜。”泮洋乡乡长余田告诉记者,如今站在民宿窗户边便可看到的湖边栈道、观景台、微景观等,投入的资金都来自移民资金。 在文旅经验丰富的许呈肖眼里,此时的新华村具备了成为“乡村CLUB式旅游目的地”的条件,这与定位发展“文旅+康养”的泮洋乡一拍即合。 “民宿从去年10月开始试运营,目前已接待游客万余人次,仅今年春节7天就有30多万元营业额。”许呈肖对未来很有信心。 在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移民黄爱煌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拓市场。他介绍说,水口镇通过45个总投资近4000万元的移民项目,让村庄周边面貌焕然一新,库区变成了景区。 通过基础设施补短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多措并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都发生“蝶变”效应。2006年至2022年,我省累计建成美丽移民村408个,库区村多点开花,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成了一批产业兴、乡村美、移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 裂 变 创新体制机制迸发新动能 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畔的梅口乡水际村,是福建2020年度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所在移民村。被称为“示范区里示范人”的蔡雪娇,是水库移民的家属,今年45岁,她从导游起步,抓住泰宁大力发展旅游的机遇,大胆投身旅游业,开起了饭店、旅游公司,如今年收入20万元以上。 “单打独斗走不远,抱团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尝到创业带来的甜头后,蔡雪娇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她说,水际村能快速发展,既有个人的打拼,更有组织的合力,这里先后组建了家庭旅馆协会、游船协会、渔业协会,形成了“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广泰宁旅游,蔡雪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自己近20年的工作经验及讲解方式编写成导游词传授给其他导游。同时,蔡雪娇还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扩大网上宣传,从安排导游、门票预订、景点推荐到住宿、餐饮等,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来到我们餐馆用餐,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菜品的价格和分量都是一样样的,没有差别!”蔡雪娇说,游客口碑才是我们的金牌。 正是涌现越来越多蔡雪娇式的旅游从业者,水际村吃“旅游饭”越来越香,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变为“三明旅游第一村”。 集中部分资金建设示范区、示范项目,产生了放大效应,众多像蔡雪娇这样的水库移民从中受益。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全省年度移民后扶项目由1000多个整合成700多个,42个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投入移民资金6亿元,带动其他部门资金投入4亿元,惠及水库移民30多万人。 “水库移民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是因为在战略、政策、管理、运行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体制机制。”省移民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卞宏达说。 战略上,整合资金,生成实施一批惠民利民的大项目、好项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上,先后出台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体制机制上,建立省市县协调联动,健全资金分批下达,项目分级管理,项目包片推进,工程量价复核,项目建后目标评估和稽察、内审、监测评估、绩效评价“四轮驱动”等工作机制;项目上,从原来以村为申报主体,变为以乡镇为最小单元,联村、跨镇策划生成项目;项目管理上,按照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年度计划审核实施分级管理,项目决算审计、项目竣工验收、资产产权明晰、建后移交管护、项目台账管理等环节实施项目闭环管理。 我省首创的“保优进位”工作法富有成效,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和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将资金绩效考核与资金安排、项目申报“双挂钩”,确保我省移民资金绩效考核在全国“保优进位”,2022年我省移民资金绩效评价获得91.91分,进入全国优秀行列。 通过工作机制创新,有效推进移民后扶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激发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我们移民示范区建设,既要对接政府,也要对接民众。若得不到当地政府支持,很多工作难以协调,项目放下去就没声音了;若没有民众支持,那么项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不断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力更生。”卞宏达说。 采访札记 共情,缘于换位思考 □黄雪梅 陈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果没有水,地球上的生命将不复存在。为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人类大力兴修水利,其中水库作用至关重要! 水库具有供水、发电、灌溉、养殖、防洪、航运等功能。水库不仅是“大水缸”,还是“镇水重器”。 人类逐水而居,适合建水库的地点,往往是当地集雨区域面积大、水资源丰富、水草丰美,且是不可避免需要人口搬迁的地方。 素有“北丰满,南古田”之称的古田溪水电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1958年建设古田溪水电站、1988年建设水口水电站,古田县这两次移民就达9万多人,淹没土地8万多亩。建设古田溪水电站,形成了翠屏湖,这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湖面碧波荡漾,而湖底是“一都两区五乡”所在地,古田旧县城全部沉入水中。 翠屏湖淹没土地5.57万亩,其中淹没海拔382米以下最肥沃、耕作条件最好的耕地3.74万亩,移民搬迁8019户43154人。这些人安置采取外迁与就地就高形式,重新安家落户、择业创业,生产生活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移民为水库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牺牲小家成全大家的水库移民,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各地各部门都竭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习书记多次到古田县视察工作,提出了很多先进发展理念,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据《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受访者之一蔡天初(1987.8—1992.10任古田县委书记)回忆:习近平同志对古田县发展和库区移民工作是十分关切的,提出要把新老库区的工作装到一个盘子里考虑、移民新村安置要“三靠”(靠政策、靠党员、靠群众)……为古田水库移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国家肯定移民作出的贡献,对移民进行后期扶持。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据此意见,我省已建的大中型水库229座,其中有205座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包括省内大中型水库安置移民和接收安置的三峡等外省水库外迁移民,中央累计核定到我省的后期扶持人口984293人,号称“百万水库移民”。 坚持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解决温饱问题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国家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等原则,截至2022年我省累计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85.91亿元,其中用于移民补助资金发放49.33亿元,用于项目扶持资金136.58亿元,建成美丽移民村408个,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移民村生产生活如何?最近,记者来到古田、沙县、泰宁、德化四个县区,深入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沙县区青州镇管前村、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等村落,看到令人振奋的情景。 60余年间,苏墩村历经九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们一任接着一任传承发展“晨巡晚议”制度,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治理,形成了“乡村发展,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管前村邀请专家技术指导培育铁皮石斛苗和山药组培苗,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优良种苗。水际村组建渔业协会、家庭旅馆协会、游船协会“三大协会”,形成了“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抱团致富。湖坂村推进“石牛山土特产”创品牌建基地,合作社更有效地开拓市场。 从全省来看,量大面广的水库移民,绝大部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实现安居乐业。也有少数人“等靠要”思想严重,极少数人希望享受“超移民待遇”。有的移民开非法网店,被当地公安查处,他居然要求网开一面…… 对此,黄玉芸有自己的看法,既是移民,也是德化县水口镇工作人员的他,深切体会移民和政府各自的难处,他说:“我们是移民,别忘了也是公民。既要享受移民的权益,也要负起公民的责任。政府与民众换位思考,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黄玉芸说得好!和谐的关系,需要同理之心,设身处地,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才能共创美好生活。 扫一扫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