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杂拌面:给福清人海外谋生打气
2023-08-15 09:49:3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在日本,中华料理与西洋料理、日本料理并列为三大菜系。中华料理传到日本后,很多逐渐按日本人的嗜好和口味改造加工,成为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的日本料理,或者称之为日本的一种国民性料理。 中华料理在日本的传播、普及和创新,与日本华侨紧密相关。长崎是日本华侨的发源地,历史上曾经是东亚、东南亚多边贸易的重要中继中心,400多年前即有华商渡航到日本的长崎、九州各地。1858年日本开港后,与长崎华侨有亲缘关系的福清人日益增多,并逐渐形成以福清人为主体的长崎华侨社会。其中,他们传承的长崎杂拌面成为长崎的地域特产。 江户时代,中华料理以唐人寺为媒介传播,普茶料理便是这一阶段的典型,它是由应邀前往日本弘法、首站抵达长崎、来自中国福清的高僧隐元传到日本的精进料理。此后,又有众多的中华料理包括福清特色饮食,随着侨民东渡谋生传到日本,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长崎的杂拌面就见证了福清人海外谋生的一段历史。 讲到长崎的杂拌面,就要从来自福建福清的华侨陈平顺说起。 长崎四海楼是陈平顺创立的中华料理店。1892年,陈平顺来到长崎,最初是行商。7年后,他与几位朋友租借了广东会馆的房屋,作为四海楼最早的店面。后来他独立经营,设立了四海楼门店。陈平顺移居长崎生活立业曾得到亲友帮助,站稳脚跟后,他因此常常帮助后来的华侨和留学生。为了让他们吃得好一些,增添在外生活的勇气,陈平顺结合老家福清面食的做法,从长崎近海出产的海产品、豆芽、卷心菜等材料中就地取材,做出色味俱佳的“什锦汤面”,成了流传至今的长崎地域特产杂拌面。 “杂拌面”(ちゃんぼん)一词在日语中意为“掺和”,是江户时代出现的词语。据1938年出版的《长崎论丛22辑》所述,“Chanpom”既不是汉语名字,也不为中国人所知,是长崎特有的珍品。对于长崎杂拌面的叫法,四海楼第四代经营者陈优继认为,它(Chanpom)来源于福州福清或闽南方言中“吃饭”的发音,即“sepon”或“japon”。这种“什锦汤面”的做法,与现在福清流行的“海鲜面”“焖面”很相似。 物美价廉的杂拌面受到当时留学生的欢迎,很快在华侨居住区普及,并得到了长崎本地人的认可。1905年12月25日,《东洋日之出》报刊登报道,描述了当年前来四海楼客人络绎不绝的景象。1907年出版的《长崎县纪要》以“书生喜好的料理——Chanpom”为题,介绍杂拌面是当地学生喜爱的料理。 四海楼开业后的8年间,长崎陆续开设了10多家杂拌面店,大部分是华人开的。据陈优继介绍,当时开杂拌面店的店主,都曾在四海楼当过学徒。当年一碗杂拌面售价四钱到五钱,而一个面包大概是十钱,即一碗杂拌面比一个面包便宜一半。这也许是杂拌面能受到长崎华侨和当地人欢迎的重要原因。 1909年4月5日,《东洋日之出》报又以《长崎的名物名产》为题做了报道,把杂拌面称为简单便宜的长崎特产。1914年发行的《长崎指南》中,也将杂拌面作为长崎最流行的特产进行介绍,还将其写入歌谣中。这表明20世纪初,杂拌面已经被长崎本地社会所认同。 二战后,作为长崎中餐馆的头牌菜,杂拌面逐渐演变为长崎乡土特色菜和旅游资源,出现了更多由日本人经营的专卖店,在日本有较高的知名度。慕名前来光顾元祖四海楼的客人,除了一般的本地客和外来旅游者外,还有日本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挪威国王五世及夫人等。 与长崎杂拌面的普及有直接关系的是长崎滨胜餐厅。滨胜餐厅是由日本商人米滨豪及其兄弟几人创建的。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面条产业得到很大发展,拉面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大众料理之一。当时在长崎以外的地方很少能吃到杂拌面,米滨豪决定以长崎杂拌面为产品开发连锁店。 米滨兄弟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研发,1974年店名为“长崎Chanpom”的第一家店在长崎正式开业。由于价格便宜、味道独特,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不久后又开了3家连锁店。1979年,米滨兄弟将企业本部设在东京,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连锁店。1982年,企业正式更名为“Ringer hut(格林小屋)”。目前,格林小屋拥有长崎杂拌面连锁店600多家。 长崎杂拌面已成为日本的大众料理,除了格林小屋,以长崎杂拌面为基础打造的各种风格的杂拌面也遍布日本各地,如在日本关西地区有58家连锁店的“近江Chanpom”。长崎发源的“Chanpom”文化也传播到海外,据称韩国杂拌面也源自长崎。 长崎是杂拌面的发祥地,杂拌面是长崎中华料理的代表,同时也是长崎的文化旅游资源。长崎人对杂拌面喜欢至极,如今杂拌面店遍布长崎各个角落,从高级酒店到街头小店都会提供杂拌面,经营者既有华人,也有日本人。前来长崎的游客,也会光顾长崎中华街等地的中餐店吃上一碗杂拌面。长崎四海楼作为杂拌面的元祖,每天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