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便利福建”蓄势赋能 民营企业活力迸发

2023-08-16 08:14:58 作者:林蔚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福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的GDP和税收、80%的就业和研发投入、90%的企业数。优化营商环境,直接面对的服务对象就是数量庞大且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

从改革开放伊始的“0”,到今天在GDP、税收、就业、研发投入的贡献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我省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当年“晋江经验”提出要“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到今天全省上下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条线贯穿始终。

目前,我省已实现550个省级、1237个市县政务信息系统全部接入省市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省汇聚共享平台已汇聚有效公共数据逾880亿条,数据总容量达230T。

“以信息化为支撑,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一个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正在加快建设,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机活力正在不断迸发。”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表示。

企业难点,就是服务重点

市场准入问题,长期以来是民营企业高度关注的难点问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一开始就呼应企业群众的关切,提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

瞄准民营企业这一核心关切,我省近年来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各种不公平待遇,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深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成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线索处置效率。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在超市、餐饮、药店等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推动省级综合许可平台建设,进一步降低企业准入成本。持续提升经营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度,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压缩至20日。

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就是政府服务的重点。

针对政务数据共享难,强调促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确保数据安全;

针对惠企政策落实难,提出政策制定前广泛征求经营主体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

针对市场公平竞争,提出依法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在财政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不得制定或者实施歧视性政策措施……

在去年5月开始施行的《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企业群众关注关心的营商环境建设问题一一得到梳理回应。不仅如此,在制度层面上,我省陆续推出《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实施方案》,提出一批细化、可操作的改革措施,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精准协调的政策举措,源于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为实现上下协同,我省成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下设6个专项小组,涵盖营商环境18个一级指标,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我省各级各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倾心排忧解难。去年以来,省发改委常态化开展政策落地飞行检查,点对点了解企业困难,核实并推动解决问题600多个。

“我们为福建营造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鼓掌叫好!”多位福建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有为政府建设起有效市场,对我们企业大大有利。”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福建丰大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元洪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被列入省重点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多温区智能冷库105万吨,已投用30万吨,属于中印尼“两国双园”重要内容。

“受益于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奋力推动福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民营企业的担当!”丰大集团执行总经理卞晓丽告诉记者,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解决了资金补助、码头建设等关键问题。

积极、真诚、解渴,福建的营商环境建设举措如涓涓清水,活跃了市场大环境,激发了民营经济活力。

据统计,今年初,全省各地开工的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总额为877亿元。其中,民间资本年度计划投资达600多亿元,积极参与工业、服务业、康养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

解题思路,激活企业出路

曾几何时,设立公司手续烦琐、需要多部门跑腿,费时费力。而今天,这在福建只需花上“一件事”的功夫。

南平市去年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将企业开办涉及的税务登记及申领发票等8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与此同时,推行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窗发放”,惠及辖区内1.7万多家企业。

目前,“一件事”已在全省层面推广应用,并且得到进一步提炼升华。

打开“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网站,“倾情服务 马上就办”首先映入眼帘,在这行字的下面,是所需服务的搜索引擎——“公司设立”业务位于热搜的第一位。

在“一件事一次办”专区,点开链接,公司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等13件联办事项被列成一张清单,给予办事者一步步贴心的办理引导。

着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有利、群众有感。

与2019年相比,企业开办“一件事”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时间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供水、供电、供气、供网“一件事”时间,从49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省共推出4702个“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审批环节精简64.35%,时限压缩59.61%,材料减少31.36%。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省各类经营主体数量已从2012年的140.46万户增长到743.94万户。福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到今天,已覆盖经济社会的多个领域、多个行业,且生机盎然。新时代,打造有利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势必需要统筹协调多个部门,这是我省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道新命题。

为加速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福建拿出了全新的解题思路——推进系统集成优化,数据互联共享,流程整合再造,形成对内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对外提升经营主体便利度的营商环境数字化闭环,为市场主体在闽投资兴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改革集成创新思维,是我省解答优化营商环境这道题的关键。

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构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新体系;整合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形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截至4月底,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2.2%,网上可办率达98.5%;依托闽政通App,设置企业服务专区,推行“一企一码、一码通行”,集合全省2700多个高频服务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体化、畅通的便民服务;设置“招商引资”“供需对接”模块,力求实现“营商—招商—经商”全链条联动……

一个基于改革集成创新思维的优化营商环境机制正日臻完善。

2021年起,全省实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建设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构建全量化的指标体系,包括营商环境日常监测、经营主体满意度调查、现场核验督导。监测督导指标体系通过大数据手段实时监测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督导各项任务完成与问题整改,开展全省经营主体满意度调查。

“这一指标体系既尊重市场主体的主观感受,也关注营商环境的客观数据;既重视工作结果,也考虑工作过程;既采用全年全量的日常数据,也采用日常抽样和年度集中核验的数据。制定科学合理,能够较为客观、完整地反映实际情况。”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杰认为。

要素保障,着眼长远发展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之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遭遇发展困境。

中小微企业居多,是民营企业的一个特点。截至2022年,我省民营企业共吸纳就业约1241万人,其中,30人以下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达532万人,占民营企业吸纳就业总数的四成以上。

大多规模小的企业会面临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发展困境。为此,我省把资金、人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摆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位置。

“由于公司是科技型企业,融资抵押物有限,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并不适应公司融资需求。”福建富达精密科技公司总经理鲁少洲欣喜于公司今年从兴业银行顺利获得1000万元信用免担保流动资金贷款。

富达精密科技是一家集开发、制造、销售精密模具、光学材料等产品于一体的公司,虽然拥有47项专利、科技实力强劲,但现有的科研投入却跟不上公司日益加快的发展步伐。资金,成为这家正在成长中的科技型民企亟需的生产要素。

今年2月,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为该公司新增发放1000万元信用免担保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保障。“‘技术流’评价体系打破传统信贷主要依靠抵押、保证的模式,帮助科技型民企实现轻资产变现。”兴业银行泉州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已运用“技术流”模式,累计为超百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百亿元。

针对大多数民营企业受限于规模较小,存在缺乏传统贷款抵押物、财务报表信息不完善、风险抵御力差而难以融资的问题,我省出台《福建省银行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励评价暂行办法》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至今年2月末,全省中小微企业(含个人经营性)贷款38447.15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78.2%,余额同比增长15.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138.23亿元,同比增长24.5%。

“民营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不同的生产要素有着不一样的需求。我们要注重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要素保障。”近日到青拓集团走访调研的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恒回顾青拓的成长史,有感而发。她回忆,青拓项目2008年刚落户福安时,用地、基础设施配套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伴随企业发展,产业工人、科研人才等人力资源需求又成为政府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的着力点。

心与企业贴得越近,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就越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福建立足企业长远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要素保障。省市县三级联动,点对点输转用工,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对接我省“四大经济”,推动“揭榜挂帅”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出台政策文件,提出允许民营中小企业联合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灵活供地方式等措施,持续强化民营企业用地保障……

海阔天高,生机盎然。新征程上,福建民营经济正在“便利福建”的蓄势赋能下,大踏步向前,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