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资源系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党建品牌让乡村发展释放更大潜能
2023-08-18 18:55: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作者:薛莞馨东南网8月18日讯 (本网记者 薛莞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标志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局部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今年以来,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以“三级联动”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党建统领、创新举措、突出特色,凝心聚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党建品牌,以南平市为党建品牌建设主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机制和模式的持续探索,坚持把品牌创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精心安排部署,落实落细工作任务,由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分管领导、支部书记共同带头指挥参与,形成上下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用“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南平市与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共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践基地,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快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 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践基地挂牌成立。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存“绿币”产“金山” “生态银行”激活“生态红利” 森林覆盖率达78.89%、耕地和林地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8900立方米……南平市素有“绿色金库”的美誉,但资源“家底”不清、权属不明、数据重叠等问题,一度成为绿色发展的桎梏。直到2018年,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机制,将丰富的自然资源整合利用,将沉睡的生态资源有效盘活。 南平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探索建立“生态银行”机制,是省自然资源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南平市把森林、水、矿土、古厝、文物等碎片化、分散化资源规模化收储、整合、优化,再由政府搭台引入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导入新产业、新项目,搭建资源变资产为资本的转化平台,最终形成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武夷山市五夫镇“文旅生态银行”、建阳区“建盏生态银行”、延平区“古厝生态银行”等多种运作模式。 顺昌森林生态运营中心。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态银行”让青山变成“银行”,让林农变成“储户”,让资源变成“资金”。截至目前,“生态银行”模式全面推广至南平全市10个县(市、区)和省属埔上国有林场,共涉及74个乡镇202个村24489户,2022年“森林生态银行”股份合作经营面积新增5.1万亩。 护源头 引“活水” “水美城市”催生“水美经济” 初秋的南平市顺昌县,远山如黛,富屯溪碧波荡漾,溪畔富金湖环湖慢道曲折蜿蜒。走在余坊新城湿地公园的慢道上,几年前的沿岸荒滩、自建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林立的高楼。顺昌的飞跃发展,还要从“水美经济”说起。 2016年,南平在全国首创提出“水美城市”和“水美经济”概念,力图通过“水美城市”实现“水美之变”,并加快“水美城市”向“水美经济”跃升。 南平市加快推动水美经济高质量发展。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近年来,南平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勇于探索创新,充分利用闽江源头自然生态优势,建设水美城市,做好山水文章。南平市通过植树造林、产业调整、污染治理,精心绘制全域水美生态图景,涵养优质水资源;大力推进水产链发展,对水资源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引入社会化资本,积极发展包装水、绿色种植和养殖、涉水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通过创新绿水维护补偿考核等制度保障,将现实的保护效益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南平独特丰富的水资源价值得以充分挖掘释放,从而打造出因水而美、因美而富、因富而文明的水美城市。2022年,南平发布《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充分利用雷公口水库等富余的优质水资源,推动头部企业华润怡宝、银河水业等12个水产业链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逐步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水生态经济体系。 山高水长,流水带着“水美经济”的南平故事,向着未来可期的“水美南平”再出发。随着“水美经济”建设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南平的可贵经验,将为全国其他地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现代化能力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强“外圈” 护“内圈” “环带”建设赋能“武夷样板” 山环水绕,九曲清溪穿镇而过;竹筏悠悠,沿岸茶园满目苍翠。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达1280平方公里,被誉为大自然和人类历史共同缔造的“绿色明珠”。 武夷山九曲溪。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2021年11月26日,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南平“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新定位新要求。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近年来南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别是把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最大的生态产品,经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创造性提出了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即在紧邻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外围,初步划定了约4252平方公里的缓冲区,涉及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把国家公园的文章外做,用缓冲区大的“外圈”来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核心“内圈”。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在圈内圈外的协同联动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更好的保持。如今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人工智能、热成像等技术的采用有效提升了森林防火、生物保护水平,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此外,南平市通过环带和风景道的规划建设,提升一批国家公园门户小城镇及入口社区,建设一批特色村镇,依托国家公园的辐射作用,将特色村镇串联成片,带动沿线乡村振兴。 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同时,南平市扎实推动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岩茶品种众多,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利用武夷山茶叶资源优势,去年5月指导南平市成功举办中国(南平)茶科学家论坛,为南平茶产业“把脉问诊”。会上发布了《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着力提升茶叶品质,拓展茶精深加工产业,加快生态产品产业化经营开发,让茶叶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与此同时,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牵头指导下,南平市探索“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开发经营”复合实现模式,以生态补偿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对社区和社会资本利用国家公园生态优势开展特许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国家公园绿色发展,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共同富裕。 现如今,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已在八闽大地徐徐展开。未来,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负责干在实处,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党建品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