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福建如何海上争“xian”
2023-08-24 10:06: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近日,福建全线开海!梭子蟹、鳗鱼、银鲳鱼、青口贝、虾蛄、花蛤、鱿鱼、海螺、蛏子……经历了3个多月的闭关修养,一大波生猛肥美海鲜,正从福建沿海大规模登陆,激动人心。 福建的海洋,可不止只有“吃” 经略海洋,从海上突破,大有可为。 吃遍“海鲜江湖”,凭“海”捧起金饭碗 吃海鲜,是福建人最地道的生活方式。 虽然福建不是最能产海鲜的省,但福建人是最能吃海鲜的中国人。 从大餐到小吃,从家常到宴饮,海鲜无疑是排第一把交椅。可以三天无肉,却不能两顿没海鲜。 以蚬子汁为汤的锅边糊,搭配海蛎饼、虾酥、芋粿、油条、生煎包,成为最能勾起福建人乡愁的早餐美食。将鱼肉打制成最劲道的鱼丸,搭配清淡的汤汁,便成了福建人最眷恋的家乡味。 数千年前,福建居民就以捕鱼和种植米为生。福建的美食文化深入东南亚甚至影响了全球的饮食习惯,海鲜也早已刻入福建人的DNA里。甚至有网友开玩笑称:“以前老厦门人有时候,穷得只能吃海鲜”。 虽然海鲜总产量“屈居”全国第二,但福建海鲜“人均产量第一”和“人均消费量第一”,足以稳坐中国海鲜大省的C位。 作为福建人妥妥的“铁饭碗”,福建的海鲜可是种类众多,常见的人气高的有鲈鱼、黄鲫鱼、梭子蟹、海蛎子、皮皮虾、花蛤...... 拥有13.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逾3700公里海岸线、125处大小港湾,福建的海洋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都说福建多山,其实,福建水网的密集程度也同样不遑多让。只是这些大小河流很少在外省入海,而是携带种类多样、营养丰富的饵料,汇入福建海域。福建海域有着常年适宜海鲜生长的水温,丰富的饵料与适温的海水相辅相成,养育了700多种海洋鱼类,使福建成为我国海水养殖、捕捞业的扛把子。 在国内,每三只鲍鱼 就有一只来自连江。 被冠以“国鱼”美誉的大黄鱼, 年产量早已是全国的90%。 福建海水养殖、捕捞业之所以发达,与福建拥有大片面积广阔的滩涂也脱不开干系。河流汇聚入海,为福建积累出总面积达280万亩的大片滩涂,是全国人均数的21倍。这种由河流自然开垦出的“海上陆地”,是海洋养殖的绝佳场所。 经多年发展,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三;水产品年出口78亿美元,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打造蓝色"聚宝盆" 向大海创未来 大海就是“聚宝盆”,从中能打捞出多少宝,考验的是综合实力,展现的是科技水平。 依靠地道的海鲜,福建人的致富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蓝色粮仓”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福建人对水产种苗的持续攻关研究。 ·深海装备养殖添“利器”——全国租赁试点首台套大型渔旅融合、渔光互补、绿色低碳深海养殖平台“闽投宏东号”下水;“闽投”系列养殖装备预计将形成高品质水产养殖量5000吨,产值10亿元; ·海洋种业创新号角吹响——“高抗优质大黄鱼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海洋养殖由近海、浅海延伸至远海、深海。 截至2022年底,福建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18台(套),养殖总水体超过47万立方米,深远海养殖迈出坚实步伐。 福建立足“大食物观”,大念“海经”,2022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625亿元、水产总产量达862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和水产品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 此外,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丝路海运”,开辟出一条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 “丝路海运”是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是由福建率先开行的。截至今年3月,“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94条,“触角”遍及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座港口,联盟成员突破300家,成为一条融汇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强力纽带。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与2022年6月正式启动,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2万标箱,总货值超80亿元人民币。 大海,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的粮仓和药库。让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让身体更健康,福建一直在努力。 厦门蓝湾科技凭借福建的海洋资源和科研优势,转化国家海洋三所的科研成果,生产出的被喻为“关节粮食”的氨糖,正是从海洋虾蟹壳中提取出来的。蓝湾科技生产的氨糖纯度高于99%,并且在今年实现了年产100吨的跨越,处于全球同行业第一的领跑地位。 不仅是蓝湾科技,近年来福建还培育了金达威、汇盛生物、致善生物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提出高质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建设临海石化、海洋旅游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地下水封洞库储油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工程装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环保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优等生的“蓝碳”实践 打造生态新引擎 海洋,蕴藏着澎湃动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福建绘就蓝图,持续在大海中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 福建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第二长的海岸线,具有明显的海洋渔业产业优势和巨大的碳汇潜力。 海洋碳汇,是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相对于陆地森林固定的林业碳汇——“绿碳”而言,海洋碳汇被称为“蓝碳”。 自2021年7月成立至今,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已完成了12.7万吨的海洋碳汇交易。 12.7万吨是一个接近当前全国交易总额八成的数据,而该交易服务平台也是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 打开网络搜索海洋碳汇的新闻,你会发现福建拥有着许多“全国第一”: 莆田秀屿区完成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 2022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是全国首场以海洋碳汇抵消会议碳排放实现零碳目标的大型展会; 全国首例以“蓝碳”赔偿渔业生态环境损害的案件依托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在福州执行; 兴业银行在厦门设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 厦门航空开出全国首张以海洋碳汇结算的“碳中和机票”; …… 勇当开路先锋 这就是福建的海~ 福建人的海鲜自由,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日常食俗与拼搏勇敢的闽人精神累积起来的。如今,海鲜已与福建人深深绑定,而海,更是与福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福建人以海,打开了文旅致富的通道。 狭长的海岸线为福建孕育出一众秀丽缤纷的海边盛景,从风起浪涌、碧涛拍岸平潭岛到碧海溢彩、落日熔金的霞浦滩涂,恬静闲适的风景如诗如画,络绎不绝的游客纷至沓来,福建文旅经济发展因此连年走高。 对于海洋,福建不只是开发利用,还有保护和修复。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构建人海和谐美丽家园。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面向大海,面向未来,心怀鲲鹏之志,勇当开路先锋,福建将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