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化腐为宝的双向发力

2023-08-31 09:43: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林霞

image.png

厨余垃圾被运至分层发酵池。

东南网8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文/图)

核心提示

送到沤肥池,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可以供村民在田间地头使用……当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处于垃圾分类推行的初步阶段时,光泽县的乡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竟达100%!

这得益于光泽县住建局与省农科院土肥所的一次携手实践,引入由土肥所液态肥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孔庆波设计的分层发酵设施,可以便捷地将大量餐厨废弃物制成有机肥,成功破解长期困扰城乡的厨余垃圾处理这一难题。

分层发酵池的出现,为农村分散式有机废弃物处理提供了可执行的参考。据了解,目前全省共设有50多个分层发酵池,分布在宁德、三明、漳州、福州等地。

厨余变高肥,究竟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对此,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残羹剩饭,如何处理?

在餐厨废弃物精制有机肥研发及其应用领域全面开展产学研创新合作,对于孔庆波而言,似乎是时代推着他往前跑,与市场双向奔赴的一个结果。

时间回到201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印发,通知提出,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彼时,“餐厨垃圾猪”也被称为“泔水猪”,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关注。“餐厨剩饭剩菜和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收集喂猪,容易传播疫病,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孔庆波说。

宁德市五色土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挑战中看到了机遇。这家公司有一项业务是负责一些企业的厨余处理,每天处理量1.2吨。如何处理这么多餐厨垃圾?2019年初,该公司总经理陈瑞正来到福州,找到了孔庆波。

孔庆波2008年进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后,就专注于农作物需肥配方的研发,在精制有机肥、液态水溶肥工艺及配方等方面,积累大量的研究经验。

陈瑞正试图对餐厨剩余物进行堆肥化处理,但堆肥时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很深”。

刚开始,陈瑞正的想法也很简单,孔庆波是否能在餐厨剩余物方面做些新文章?“譬如,生产出能用到田间地头的有机肥?”

孔庆波给出了专业性意见:您通过这种方式沤肥,腐熟程度也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不能直接用在田间地头。

“这便是我来找你的原因。”陈瑞正说道,公司特别购买了一套设备,价格达六七十万元。“经接电升温后,让餐厨剩余物发酵得更完全。”

陈瑞正的想法是,购买更多的设备,使“餐厨剩余物变液态肥”能成为现实,变废为宝的同时,衍生一条产业链,为公司带来新效益。

对此,孔庆波给他算了一笔账:您的餐厨剩余物若要及时处理,一次性需要加购十多套设备,同时还要全天无休通电使用,用电成本可想而知。

几天后,孔庆波来到宁德市蕉城区,实地了解情况。

从专业角度,孔庆波很快就看出该公司在对餐厨剩余物进行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厨余堆肥,是在空气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虫分解有机物质(食物垃圾)的过程,要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比如,碳氮比就是一方面。”

孔庆波想到了距离蕉城区不远的食用菌之乡古田,可以尝试用蘑菇渣来吸附发酵物料,降低含水率。

“蘑菇渣经过一次微生物发酵,因此内部含有菌体蛋白、代谢产物以及未被利用的营养成分,是一种良好的堆肥原料。”孔庆波说,一直以来,“菌渣”没得到科学利用,而是直接燃烧,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经济损失。

回去之后,孔庆波率团队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寻找厨余堆肥最合适的碳氮比。

其间,孔庆波团队指导该公司通过合理、智能控制辅助物的添加量及加热、搅拌的程度等,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节约人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高效节能的方式,精制有机肥。

几乎是同一时间,距离宁德300多公里的南平市光泽县,也在寻找农村厨余的可利用化路径。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方案》。那一年4月,光泽县作为全国唯一县域代表纳入“无废城市”国家首批试点城市。

“餐厨垃圾因其带来的城市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和集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抓手之一。”光泽县住建局总工程师张添文说。

一边,是一家企业正跃跃欲试,想通过产学研融合找到厨余堆肥的有效方式;另一边,是一个县域正摩拳擦掌,想为“无废城市”建设找到餐厨垃圾治理途径。

双方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努力。

厨余堆肥,路径何在?

在精制肥料领域深耕多年,对于宁德市五色土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难题,孔庆波很快就解决了。

2019年9月,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与该公司开展产学研创新合作。

“整合双方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上的优势,共同研发养分利用率高、环境负面效应低的精制有机肥”,这是双方最终达成的共识。

2019年底,在光泽县住建局挂职的干部陈庆懋,也联系了孔庆波。

彼时,光泽县正在建设“无废城市”,以“无废圣农”“无废农业”“无废农村”为着力点,而其中餐厨剩余物处理,正是“无废农业”“无废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农村餐厨剩余物,土肥所是否有处理的办法?”刚开始,陈庆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交谈时,得知孔庆波已为宁德市五色土肥料科技有限公司解决厨余难题时,陈庆懋颇为激动:“这下找对人了!”

孔庆波认为,农村餐厨废弃物具有高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以及营养物质丰富等特点,是“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构建完善的农村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体系,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大有可为。”

但农村餐厨废弃物,与企业的又大不相同。

孔庆波理智地分析,农村地域广阔、村民居住地较为分散,餐余产量相对较少,难以大规模集中处理。更重要的是,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难以负担高成本的餐余处理设施建设。

在光泽县偏远、分散、老人居多的农村地区搞垃圾分类,确实很难。

其实,从2016年起,光泽县就采取堆沤还田技术模式处理厨余。“将农村厨余垃圾原地分离利用后,送到沤肥池,经一个月左右的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循环供村民浇灌农作物。”张添文说。

这是光泽县采用的直筒式发酵池,也是第一代发酵池。

那段时间,孔庆波团队先后探访了光泽县寨里镇桃林村、浆源村、山坊村三个村落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并指出症结所在——单层发酵的效率较低、固体发酵翻刨不便利、经济效益低。

有没有解决方案?结合当地农村的人口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孔庆波第一时间组建课题组团队,依托团队持有的相关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农村小型化餐余废弃物精制有机肥分层发酵池设备,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当乡村调研开启时,孔庆波团队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要跟村庄的厨余“打交道”。

在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早晨5点,天微亮,孔庆波骑着小电摩,跟在保洁员的垃圾车后,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每到一户,就要细细将厨余与其他垃圾分开。油溪村有200多户,一天下来,他要耗时三四个小时给垃圾分类。

盛夏时节,孔庆波戴着口罩穿梭于大小村道,在忍受厨余的异味之余,还要详细收集厨余相关数据,如厨余的产生量、厨余的消耗量、厨余的油水比例等。因此,每看到一份新的厨余,孔庆波首先要拿出随身携带的秤称一下重量。一上午下来,汗流浃背是常态。

采集来自一线更多的数据,才能为厨余堆肥化处理提供更扎实的解决办法。孔庆波团队共有7人,分别在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 崇仁乡大洋坪村等地驻扎。

而在实验室里,孔庆波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分析不同碳氮比,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动力学参数、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关系的影响等,掌握发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各处理单元的工作状况及处理效率……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技术,孔庆波都亲自把关,经过反复试验,多次优化,最终提出最适宜的方案。

“分层发酵池的本身占地面积比较小,光泽县拥有较多的闲杂土地,这就为分层发酵池的建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我们只需要在非农用地的边角处择一隅空间,依山而建即可。”孔庆波特别提到,每个分层发酵池建设总成本约为2.7万元,适合在农村投用。

“分层发酵池”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刚开始村民多有抗拒。

“农村厨余处理,必须要从政府层面出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通过‘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方能做到源头减量、干湿分类、就地利用、减负增效。”张添文说。

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光泽县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处置利用,以全县域为单位捆绑打包引进第三方专业保洁公司,专业运作垃圾分类、收集,确保垃圾分类收集的常态化、制度化、体系化;设置村级再生资源回收兑换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废弃农膜回收点、厨余湿垃圾沤肥利用装置等;明确各类废弃物资的回收和积分兑换规则,鼓励村民用积分和直接兑换形式,把可当废品卖的废弃物收集起来兑换日用品……

在光泽县原有的第一代发酵池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孔庆波团队研发“第二代”湿垃圾处理设施——分层发酵池。它更好适应光泽县山区地形特点,充分利用高差因形就势而建,包含分层发酵池、物料暂存平台、固液分离沟引流装置、沼液发酵池和棚屋等,依托分层处理技术使湿垃圾发酵更为充分。

“农村餐厨垃圾原地分离利用后,送到分层发酵池,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就能循环供村民施肥。”孔庆波说。

去年初,由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作为技术实施单位申报的南平市光泽县农村餐余废弃物分层发酵精制有机肥技术,成功被遴选为农业农村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分层发酵池,正在推广

近日,记者来到光泽县崇仁乡大洋坪村。整洁干净的村道两边山峰簇拥,沟渠河道水清鱼跃,花圃、菜地、庭院井然有序。

村道口附近是一座依山而建、占地2平方米左右、二层楼高的建筑,从二楼铁栅栏门进入后,只见一口占地约1平方米的方形“井”,“井”里是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蘑菇渣等有机废弃物,但记者却没有闻到一丝异味。

这便是2019年在大洋坪村建起的分层发酵池。

“分层发酵池共分为四层,工作人员仅需定期转动驱动装置,实现发酵池内物料的搅动和换层。含有一定水分的固体垃圾进入第一层发酵池,经过一定时间的层层发酵(过程释放热量)变成干性发酵物质,再通过一定的筛除杂质操作,最后包装制成半成品有机肥料。”孔庆波解释道。

沿着坡走到一楼,一张挂在墙上的“大洋坪沤肥池收集点记录台账”详细记载着大洋坪的每个月沤肥池厨余垃圾收集情况。“这一个分层发酵池供大洋坪村、金陵村使用,每个月投放厨余垃圾500余公斤。”大洋坪村委会主任王俊华说。

在大洋坪村,每天清晨,保洁员会挨家挨户地收集厨余垃圾,统一运至分层发酵池,加入农作物秸秆、蘑菇渣等,放入发酵池发酵。“经过几年的探索,村民已经养成干湿分离的习惯,将家庭餐余废弃物倾倒在专用收集桶中,待村卫生员收集。”王俊华说。

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来大洋坪村“取经”的江西贵溪市白田乡党委副书记杨健。对着分层发酵池,杨健竖起了大拇指:“在网上看到光泽县农村餐厨垃圾处理的消息,实地到访后觉得很实用,投资小、效果显著,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这一天,杨健与孔庆波团队就分层发酵池的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马上,就要带更多的人过来学习‘取经’。”临走前,杨健这样说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光泽县已建设一代、二代湿垃圾处理设施50处,平均每个湿垃圾处理设施可提供就业岗位1~2个,减少农村垃圾转运量36%,每个月制成2.8吨有机肥,所产生的利润924元,可用于支付保洁员基本工资,从而达到运营收支的基本平衡,有效打破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瓶颈,并达到农村湿垃圾就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记者在福清一都镇也见到同样的分层建筑。2021年春天,福清市一都镇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枇杷废果分层发酵精制农家肥”项目建设。如今,一都镇的枇杷废果,都可以在分层发酵池得以“善终”。“枇杷收成季每天处理废果150公斤。”孔庆波说。

“分层发酵设施建设技术已产生多项专利且均已获得授权,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这项技术已经在多家肥料企业转化使用。”孔庆波说。

据了解,目前全省共设有50多个分层发酵池,除光泽县外,技术还推广至宁德、三明大田、漳州平和等县市。试点数据显示,分层发酵池所获得堆肥产品的有机质含量完全达到或高于有机肥标准。

这段时间,孔庆波团队的10多名成员仍然驻扎在一线,开展乡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调研、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家庭日产生餐厨垃圾量的统计、对餐厨垃圾处理建议的收集。

“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尚处起步阶段,只有在一线掌握更多的调研数据,方能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探索出适合农村村情的餐厨剩余物利用路径。”孔庆波说。

记者手记

打通乡村厨余垃圾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林霞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厨余垃圾不再是以往采用填埋、焚烧的处理方式。孔庆波的“分层发酵池”专利走入乡村后,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一项具体实践。

而这一项具体实践“扎根”乡村,不仅仅是技术的支持。

在采访过程中,光泽县的做法令记者印象深刻:在运营管理方面,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将厨余垃圾投放至村内收集点,再由保洁员运至处理站;在垃圾处理方面,厨余经除杂和固液分离后,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置入分层发酵池,添加微生物菌剂,最终得到有机肥,供周边农户免费使用。

可以说,这是在政府主导之下,干部与群众共同配合、一致努力下完成的一项大工程。

建设“无废城市”,光泽县的做法不止于此,县里全域推广垃圾分类,创建2023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进一步完善全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和“户收集、村兑换、多点集中处置、就地利用”两种模式双轨运行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等。

当前,福建持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宝贵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福建省农科院的技术,显然为厨余垃圾处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标准,而通过在乡村的实践证明,科技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需要立足农村实际情况,建立整套的垃圾处理方案,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接地气的招数,探索出不同的治理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乡村厨余垃圾处理,需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常态化,以村为主体努力提升分类精准度和执行力,通过奖励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最终在科技加持之下,因地制宜,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

落地一项民心工程,必须想群众之所想,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让分层发酵池在农村落地生根,对餐余废弃物进行转化、利用,实现整个发酵过程收支平衡,最终让群众成为第一受益者。

期待更多相关的科研成果延伸到福建乡村,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帮助,探索出更多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image.png

扫一扫看视频

1  2  3  4  5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