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三明:科技创新 点“石”成金

2023-09-03 08:34: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三明立足丰富的萤石矿产资源,推动民营企业科研创新,培育出三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区域龙头企业,形成较完整的氟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构建氟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 点“石”成金

东南网9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东南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雷玉平)

核心提示

8月,全国首条千吨级全氟异丁腈产业化产线在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入试生产。这是三明氟新材料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抢占高端的又一新进展。去年,全市氟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27.9%,已集聚25家氟化工生产型企业。全市氢氟酸总产能今年将达25万吨,占全国约10%。

目前,高压电力绝缘气体主要使用六氟化硫,其单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000倍,是《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之一。而全氟异丁腈是新一代低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环保型电力绝缘气体,若完全替代六氟化硫,每年可减排超过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萤石又称氟石,是氟化钙的结晶体,在我国主要运用在氟化工、冶炼、钢铁等领域。萤石属于稀缺矿产资源,2016年被列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甚至被誉为“第二稀土”。据了解,三明市萤石矿储量约3000万吨,为氟新材料企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眼下,三明正主动融入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全力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优化生态链,加快打造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的国家级氟新材料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到2035年实现产值400亿元以上。

海斯福质检员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雷玉平 摄

海斯福航拍 雷玉平 摄

“含氟的项目不含糊”

萤石发展出氟新材料产业,就如同石油发展出石化行业。锅表面涂了聚四氟乙烯可以变成不粘锅;数据中心浸入含氟冷却液体,就可以实现浸没式降温;手机盖板添加氟聚酰亚胺,就可具有可折叠又透明的特性……氟新材料还广泛运用于化工能源、医药农药、半导体、智能通信、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等领域。

走进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展厅,记者看到了“泡澡”的数据中心——电子元器件在氟化液中浸没式冷却,实现高效安全运行。“新一代大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液不导电、不可燃,能源效率可以提高70%。”该公司总工程师吴成英介绍道。

作为“双碳”目标下最有前景的六氟化硫替代产品,全氟异丁腈成为公司另一个拳头产品。吴成英说:“与六氟化硫相比,新一代绝缘气体全氟异丁腈可以降低98%以上的温室气体影响,为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等高压输变电系统提供优异的解决方案。”

“含氟的项目不含糊”,这些新材料产品的研发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成本,更考验着团队的专业和决心。

瞄准新目标,实现新突破。海斯福20多名研发人员经过3年时间攻关,不断地分析、总结、更改方案,并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获得了产业化技术的突破。

“在研发全氟异丁腈的过程中,初期实验收率不足5%。在方案上迷茫过,然而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吴成英告诉记者,通过实践与总结,进一步探索化学原理、升级催化剂、优化设备结构,团队实现了收率不断趋近理论值。

科技创新是海斯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紧跟全球市场需求脉动,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8426万元。”吴成英说,公司每年研发3到5个新产品,目前已有12大类产品,其中六氟异丙醇和六氟异丙基甲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23年上半年,海斯福各类产品的产值超12亿元,同比增长20%。

用科技创新创造产业增长值,在三明还有许多像海斯福这样的氟新材料企业。

位于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内,已投入使用的三期工程“氟精细化学品及六氟丙烯装置扩产改造”项目正在忙碌运转。

福建三农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美燚介绍,该项目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预计2023年将实现销售收入超15亿元,进一步推动三明市氟新材料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刚来这里的时候,满眼是山,连路都没有。”徐美燚说,而今,公司已经实现全氟烷基酯产能国内第一、TFE(四氟乙烯)单套产能国内第一、分散聚合物树脂产能国内第三。此外,福建三农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底线和红线,以本质安全作为工作指导,在最开始建厂的时候,就已经建成了含氟废水的处理系统。

优秀的成绩单背后,是三农新材料始终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目前,我们公司有研发人员72名,占比13.58%。”徐美燚说,公司未来将向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农药医药中间体、电子级含氟气体、新型高性能含氟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发展,力争2028年产值超过50亿元。

三农新材料技术人员正在做实验。 (采访对象 供图)

上下游抱团赋能

三明氟新材料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备的产业链。三明市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链主企业为支撑,全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国家级氟化工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三农公司生产的六氟丙烯可以供应给海斯福公司,用于生产六氟异丙基甲醚、全氟烯醚等下游高端氟精细化学品。每年单单运输费用一项,就可以省去近百万元。

福建三农生产的有水氢氟酸直接供应给“邻居”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金氟化工董事长左立勇说:“福建三农生产的有水氢氟酸直接通过特制管道运输过来,省去了运输成本。园区企业抱团合作,氟化工产业链环环相扣,既省成本,又增加竞争力。”

“我们生产的氟钛酸钾、氟硼酸钾产品,是隔壁公司安美奇铝业生产高端铝钛硼的原材料,形成紧密产业配套。”左立勇说,不仅如此,企业生产的五氟化碘还是三农新材料生产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的原料之一,节省了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实现双方获益。

园区之内互补短板,产品之间相互供应,这种相互协作与共存的链群关系,助力氟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带动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三明拥有吉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元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明溪氟新材料产业园、清流氟化工产业园等4个专业化工园,现有氟新材料企业24家,培育出了海斯福、三农新材料、东莹化工3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区域龙头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萤石—氢氟酸—F22(氟利昂22制冷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六氟环氧丙烷—六氟异丙醇—吸入式麻醉剂(七氟烷)”氟新材料产业链。

当好“引导员”“护航员”“服务员”

为什么选择在明溪县成立公司?海斯福创始人之一、新宙邦有机氟化学品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吕涛回忆,当初,团队考察了许多地方,明溪的硬件条件并不突出,但这里亲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瞻远瞩的产业布局,成为吸引海斯福落地的关键因素。

16年来,海斯福从几十人的小企业成长为产值超过20亿元的明星企业,从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如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既是因为自身“苦练内功”,也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助推。

项目缺少资金时,明溪当地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政策,向上争取扶持;企业招工难时,定向提供优惠限价房、人才房,增强引才留才吸引力;实施“一企一策”服务,坚持实施全过程服务,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多年来,当好转型升级的“引导员”、惠企利企的“护航员”、要素保障的“服务员”,始终是明溪县服务企业一以贯之的理念。

近期,清流县东莹化工六氟磷酸锂、高纯五氟化磷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程进度稳步向前。对于当地政府部门的服务,东莹化工总经理徐能武感触颇深:“项目建设中,无论遇上什么问题,项目工作专班都会及时帮忙协调解决。”

三明市和清流县深知,氟新材料产业的前景,不仅仅关乎企业生存和区域经济发展,还牵动着全省乃至全国众多相关产业的规划布局。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叶克印表示,氟化工是服务于福建光电显示、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业。我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工程塑料、氟硅材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明溪县发展氟化工和氟新材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未来,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氟化工下游高端产品,通过产业链的集群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动,将民营企业产业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营商环境越优,经济发展越有活力。三明市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为当地的氟新材料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沃土,让企业更有信心做大做强,为三明革命老区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记者手记

老区崛起新产业集群的成功密码

□东南网记者 肖晓敏

作为革命老区,三明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萤石资源,围绕打造全产业链,把氟新材料作为未来重要的支柱产业培育。

产业要发展,就需要在“技术+需求”上形成闭环,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效益,方能占领高地。一步快,步步快,竞争激烈的氟新材料行业,必须用创新来创造企业新的增长点。三明这些氟化工民营企业的科研团队,十几年如一日深耕氟化工领域,潜心创新,攻坚克难,最终实现用科创成果来“填空白”“补短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也是当地氟化工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原因。政府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产业支撑、政策落实、服务引领,用“软实力”给企业带来“硬支撑”,为企业注入“强心剂”,让企业放心投资。

扫码观看更多融媒报道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