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让艺术之花永远为人民绽放——福建省梅花奖演员演出季观察
2023-09-26 10:04: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陈尹荔晋江戏迷包车赶到厦门观看高甲戏《半把剪刀》,并现场合影留念。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摄 东南网9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核心提示 福建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特色鲜明,以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芗剧)五大剧种最为出名。目前,福建有活态戏曲剧种23个,其中本土剧种18个、跨省剧种5个,还有5种皮影戏、木偶戏类型。 创始于1983年的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40年来,福建有19位演员20次荣膺梅花奖(其中一位实现了“二度梅”),2004年以来已实现十一届蝉联。在今年5月,福建成为全国唯一摘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双梅花”的省份。 今年6月29日以来,省文旅厅推出“为人民绽放”福建省梅花奖演员演出季,组织全省历届梅花奖获奖演员领衔,以“名演员带头、名剧目展演”的方式,为人民群众带来常态化的惠民演出。截至9月20日,已开展演出等活动226场。 其间,全省梅花奖演员在剧场演出精品的同时,加大了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的密度,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通过密集为基层百姓送好戏,梅花奖演员也不断在艺术上突破自我,更在传帮带、提升所在院团水平、助推精品创作等方面收到令人惊喜的成效。 双向奔赴 名家与戏迷的心灵之约 8月30日晚上7点半,由梅花奖演员、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团长吴晶晶领衔主演的高甲戏《半把剪刀》在厦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准时上演。 19:13,戏迷“永和戏迷玉玲珑”发布后台化妆视频,点燃了粉丝群。 19:33,戏迷“曾少雄(南安)”发布开幕照片。戏迷“厚德载物—小董”随即跟帖“@少雄 你也追去厦门看戏了?”,还没等来回复,就被一众戏迷的照片、短视频实时分享刷屏了。 次日凌晨0:40,视频号“星河辗转”发布了当晚剪出的每一个演出视频,长达5分钟,许多网友纷纷顶帖。 演出当晚,在“金莲陞戏迷群”“金莲陞高甲粉丝交流中心”等好些个微信粉丝群里,戏迷们全方位直播各种实况,呈现出“炸锅”火爆。 除了线上火爆以外,观众中还很大一部分是当晚坐车从晋江赶来的戏迷,有100多人。家住晋江市罗山镇罗山街道梧桐社区的居民陈龙君告诉记者,光他所在的闽南乡韵戏迷会集体包车过来的就有20多人,还有很多成员是自己开车来的,“剧团也经常到我们那边演出,演出质量向来非常不错,这次听说是梅花奖演员演出季,大家更是急着赶过来看。这部戏在剧团送戏下乡时我也看过,但这次看完更震撼了,感觉他们表演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好”。 当晚上演的《半把剪刀》是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讲的是跨越几十年的恩怨纠葛在半把剪刀的因缘际会下各得所报的警世故事。 “1982年以来,这个剧本我先后演过3个角色,光演主角就演了30多年了。”当晚结束表演的吴晶晶还被热情的戏迷拉着合影,晚上11点多才赶回家,新老戏迷的留言纷至沓来,令与这部戏结缘深厚的她仍然深感不可思议。 “梅花奖创设40年了,获奖演员越来越多,但使命是一致的——真正为人民服务。”吴晶晶每年坚持下基层演出,至今已演出60多场。面对戏迷的狂热,她保持着多年的冷静和理智。 实则,在这个演出季,梅花奖演员和戏迷“双向奔赴”早已成为佳话。 9月7日晚,在莆田市灵川镇过圳村,台风带来降雨,只见刚从戏台上下来换装的演员黄艳艳刘海被雨打湿了,衣服也都湿了,但她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 当晚是莆仙戏经典剧目《薛仁贵投军》的演出,尽管不时细雨迷蒙,但戏台下坐在塑料椅上的300多人没有一个撑伞。 薛仁贵投军15年,梅花奖演员黄艳艳饰演的金花在窑洞里过着苦日子。终于等到苦尽甘来的那一刻,黄艳艳动情落泪。下场后,同事告诉她:“很多观众不停地在擦眼泪,有的哭得稀里哗啦,纸巾都用了一大堆!”戏迷跑到后台告诉她:“坐在我前面的阿嫲一直在哭,哭得比你还厉害。” “我每年至少有10个月都在基层演出,下乡演出,观众会更近距离地给你反馈,让你找到酣畅淋漓的创作快感和表演激情。你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间一久,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黄艳艳说。 莆仙戏剧院党委副书记林春红向记者介绍,这台戏共10场,邀请到梅花奖演员、文华奖演员、水仙花奖演员等老戏骨上阵,戏金不过2万元,演员补贴不过百来元。 走进幕后,道具、服装摆放有致,茶盘、灯笼、绢花、刀枪棍棒归类整齐,无不诉说着这个剧团对演出的重视。 “在莆田,请大戏是一种民俗,看莆仙戏也是几百万乡亲的乡愁。莆仙戏从之前民间信俗的程式上升到今天的舞台艺术欣赏,但莆仙戏还是要下基层,没有群众,我们莆仙戏就没有根,不能活。”黄艳艳说,“这么多年下基层,很多戏迷是看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对我们莆仙戏来说,梅花奖演员演出季应该是常态化的。” 反哺艺术 表演与精品的双修之路 8月16日,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梅花奖演员苏燕蓉正沉醉在歌仔戏《侨批》的表演中。 “人——比不过命,七仙女——还给你!”一句看似决绝却中气不足的道白之后,她饰演的如意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将手中的布袋木偶递给男主角黄日兴,眼泪在强忍回去的一瞬间浑身颤抖了一下:“船头的白米,我这辈子是还不清了!” 该剧的主要内容讲述了永春布袋木偶戏艺人黄日兴为了赚钱迎娶心爱的姑娘如意,义无反顾地下南洋,被骗进金矿打工。在黄日兴冒着生命危险逃回国,却发现如意被家贫所迫另作婚配。黄日兴成立了批局,帮助海外华工联系家人,也在暗自帮助如意维持精神支柱。 歌仔戏《侨批》是我国第一个把侨批题材搬上戏剧舞台的作品,也是苏燕蓉的代表作之一。 “那个浑身颤抖我之前做得不是很明显,但我觉得要让观众感觉到。所以这次演出我加大了手抖的力度,把颤抖从指梢传导到全身……要留恋地慢慢走,还是决绝地快走,我揣摩了很久……”回忆这场演出的时候,苏燕蓉陷入了沉思。 这是一场2018年创排的戏,先后经历五次大规模改版,数十次打磨提升,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重量级认可。 然而,这次梅花奖演出季又拉开了苏燕蓉全新的艺术突破之旅。 她找来之前搜集的各种史料,反复研究历史背景;她将之前的所有表演录像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了3遍,反复分析人物性格;她随身携带业务笔记本,随时整理新的意见录音…… 从人物感情基调的确立到不同时空中对观众心理的换位思考和深切关照,从场次与场次间的情感铺垫到人物性格成长逻辑,从入戏与出戏的辩证关系到与对手、观众的共同创作,从戏的总体思想格局到历史纵深赋予剧情的人文关怀……苏燕蓉把自己调频到了全新的创作状态。 “戏是需要打磨的,但是戏也是永远会留遗憾的。唯一不给自己留遗憾的就是,在每一场戏当中,不断地把这个人物表现得更立体化,更深刻地去刻画它。”整个演出季,苏燕蓉坚持每天练功、良好作息、经常默戏,尽量减少社交,还不断在钻研纪念梅花奖设立40周年发布的一系列理论研讨文章,“作为一名梅花奖演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保持自己的艺术水准,引领和影响身边的一些人。要对得起观众的热爱,对舞台和角色有足够的敬畏,对自己有足够的要求”。 7月21日,武汉京韵大舞台,京剧《林祥谦》正在上演。 “心上急,心愈急来风更紧,步下忙,步愈忙处雪渐深。他衣薄,衣薄怎挡风雪狂,他只身,只身怎过豺狼关?”梅花奖演员孙劲梅饰演的陈桂贞抱着棉袄,赶赴与丈夫林祥谦的生离死别。 作为京剧程(砚秋)派的传人,孙劲梅在这段唱词中大胆采用了戏曲腔调高拨子。它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将陈桂贞复杂回环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年来,主攻青衣的孙劲梅在《北风紧》《才女鱼玄机》《赵武灵王》《红土》等一系列新创剧目中,一次又一次打破行当和流派的限制,坚持一切以服务人物创作为中心,形成了一套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这次的表演尤其撕心裂肺,飙到最高音时有一种全身发麻的感觉,比任何一次都酣畅淋漓!”孙劲梅说,在多次采风的基础上,为了准备这次梅花奖演出季中《林祥谦》的巡演,她专门又到了福州的林祥谦纪念馆、武汉的“二七”纪念馆和“二七”纪念塔瞻仰烈士遗迹,并再一次拜访了烈士后人。 林祥谦后人告诉她,在林祥谦及其父亲、弟弟相继牺牲后,陈桂贞怀着一个遗腹子、带着一个幼女,一个人扶着三口棺材,辗转水路回到家乡。 年轻守寡,幼女夭折,遗腹子50多岁的时候死了,陈桂贞硬是等到孩子送葬的那一天才走。孙劲梅再一次从一个普通女性的角度去揣摩陈桂贞不曾道出的悲痛与坚韧,在心灵深处找到了相知相惜相怜相慕:“作为一名中国传统女性,尽管她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业,但她默默无闻地成全了一颗为了民族解放慷慨赴死的天地悲心。她的遗像绽放出的坚毅又慈祥的光芒令我肃然起敬。” 这样的感怀和深思,越发赋予了角色灵魂,也更让孙劲梅怀着一颗清醒淡然的心态去进行艺术创作。 “不要炫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被掌声冲昏了头脑!”在这部戏中,孙劲梅饰演的陈桂贞只是第二主角,为的是烘托第一主角林祥谦,她警诫自己,“京剧是以传播真善美为使命的,只有台上和台下都做到德艺双馨,才能不仅做到用情用心用力诠释角色,更能在潜意识中流露出高深的意趣,在看似平常的举手投足间,不动声色地让角色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当你心中记挂着服化道的艰辛时,当你眼中看到其他演员的用心时,当你嚼透了编剧和导演的大局观时……你才能真正吃透剧本的初心,才能带起整台戏的气场,才能把人物演活!”这不仅是孙劲梅在演出季采风中从陈桂贞身上又一次得到的启迪,也是她越发老到的表演秘笈与作为梅花奖获得者越发成熟的艺术风范。 薪火相传 老将与新人的传灯之情 8月26日,福建省闽剧艺术中心剧场,闽剧经典剧目《贬官记》正在上演。 年近50岁的资深演员林强一个翻子落地,钻心地疼。他强撑到换场,马上被送医院,被告知是脚骨裂了,要动手术植入钢钉。 与林强同台的方传海,是同样年近50岁的资深演员,因为痛风无法完成下跪的舞台动作,为了完成演出,买了3天药量的止痛片。 林强、方传海在《贬官记》中演的是衙役,俗称“跑兵”。两位资深演员不顾年龄、身体的限制仍然坚持演出,为的是什么? 在此前的排戏过程中,导演反复跟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说,之前的演员就已经很好了。“你没见过更好的!”临上演前,周虹毅然决然请回了两位资深演员,为的是更好地给青年演员作好示范。 在这个梅花奖演员演出季,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以《贬官记》《双蝶扇》《王莲莲拜香》《大破天门阵》《梅玉配》《生命》等经典剧目的献演为抓手,着力对青年演员进行传帮带。 但也有质疑声:“不要带青年演员,青年演员的水平差距大,对戏整体效果呈现不利。”诚然,当演对手戏的年轻演员给不了激励时,梅花奖演员就要用翻倍的力量去带动年轻演员、把控表演节奏,在保证同样艺术水准的情况下,会吃力得多。 但周虹却很坚定地说:“我愿意!” 怀揣着“戏比天大,能争100分绝不满足95分”执念的周虹,经常“软硬兼施”地劝说资深演员给年轻演员配戏,林强和方传海只是一众资深演员的缩影。 “梅花奖演员演出季期间的传帮带要求更高,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剧院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应该拿出更多的努力回报。我希望越来越多的新秀不断涌出,希望他们也能够成为未来的梅花奖获得者。”梅花奖演员陈琼动情地说。 戏曲行当里有一个流传久远的说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年轻演员们都说,院里的两朵“梅花”真的是巨细无遗、倾囊相授。为了给年轻演员最好的配戏资源和条件,周虹与陈琼对两人同台的经典剧目进行演员分组。原则上,周虹上台,就带陈琼的学生;陈琼上台,就带周虹的学生。 作为此次梅花奖演出季的重要内容,在厦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演出时,周虹特意将自己的代表剧目《双蝶扇》进行编创,给6位年轻演员创造了上台演女一号的机会,而她甘当推荐官,台下辅导、推荐,台上引领、激励。 传授由表及里和由内而外的表演心得、做人物分析笔记、写演出心得、拍视频并截屏放大精研微表情、解读潜台词、做心理疏导、拿捏气场、气口和节奏的处理……周虹和陈琼用尽了能想到的各种教学方法,一遍又一遍地陪练、把戏。 同时,她们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年轻演员的艺术成长之路:“如果孩子们做得不好,我们肯定要求她们遵照我们的经验;但如果她们做好了,我们会充分尊重她们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涵养她们的艺术特色。” 有了“戏比天大”的信念还不够,还要在面对剧目成败与个人得失之间,学会选择在离功成名就一步之遥之处取义成仁,并且无怨无悔、矢志不移。 在演出季期间,作为《贬官记》主演的第二个备选,陈垚在排完所有戏后因长相稚嫩被换了下来,十分沮丧。陈琼不仅推心置腹地帮他分析原因,并分享自己第一次申梅失败等艺术经历,还帮他分析个人优势,力荐他成为演出季中《王莲莲拜香》的主角,甚至参与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 在台上酣畅淋漓的痴与狂之后,在策马千山的百世万代之后,在鲜花、掌声、聚光灯簇拥可能带来的个人膨胀之后,在台下怎么找到自我,怎么可以不忘乎所以,怎么立定脚跟做一个人民艺术家?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周虹以身作则,对年轻演员立下四条铁律:对艺术创作保持不竭热情,保证角色常演常新;在任何情况下,表演都要不折不扣;每次演出前每名演员必须做好对景对光;着装得体,仪容整洁,所到之处都要做好环境卫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的闽剧非遗到我们这一代,做好传帮带是义不容辞的。这一阵子梅花奖演出季以后,我觉得更要绷紧这根弦,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这样的职责和担当——在戏曲百花园中,要倾力助推薪火相传,让闽剧的明天和未来更灿烂更辉煌!”周虹说。 扫一扫 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