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册“东山再起”
2023-09-28 09:18: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李妙珠码头社区东山歌册传习中心学员到风动石景区唱歌册。刘若青 摄 东山歌册宣讲团参加宣讲活动。 蔡林琳 摄 东山县实验小学“东山歌册”社团里,学生学唱歌册。(采访对象供图) 东南网9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妙珠)“曲艺之乡是东山,曲种多多非一般。歌册爱唱谷书记,独占风骚顶呱呱。七十阿婆像后生,跳舞唱歌成明星……”在东山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年少时在街头巷尾、渔船码头、房前屋后总能听到那一首首没有伴奏、抑扬顿挫的说唱,其火爆程度不亚于时下的流行歌曲。 这种说唱艺术便是“东山歌册”,从潮汕地区的歌册演变而来,至今传唱数百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移世易,历经发展沉浮的“东山歌册”,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挖掘、抢救和创新下,古老的歌声唱出崭新的曲调,再度成为最动听的蝶岛之声。 渔家娘仔爱歌册 “县委书记谷文昌,造林镇沙打头关,谋事为党树形象,执政为民人赞扬……”近日,东山县铜陵镇码头社区的东山歌册传习中心里,几位老人正手捧歌册,全神贯注地唱着《谷文昌》选段。她们唱词亲切、情感真挚,唱出谷文昌的担当精神与公仆情怀。 据《东山县志》记载,明代,“潮州歌册”传入铜山,经历代传唱,逐步形成具有东山方言特色的“东山歌册”。这是一种说唱文学,以闽南语为演唱语言,以传统册子为记录文本,结合南音、秦腔、“观姑调”等独特唱腔的民间曲艺。它的歌词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押韵顺口、易唱易记,曲调简单。演唱时无须管弦伴奏,演唱者随故事情节发展,适时变换曲调节奏,抒发情感,极具艺术感染力。 “过去,我们这里不分老妪、少妇,都喜欢唱歌册。”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蔡婉香已年过八旬,谈起“东山歌册”时兴致高涨,“我祖母爱听歌册,曾请人到家里唱,我母亲边听边学也会了,我十多岁时便跟着母亲开始认真学歌册。” 据蔡婉香回忆,那时在庭院厅堂、街头巷尾或小广场等地都能听到有人在唱歌册,往往是一人唱,众人围着听,妇女们可以一边聆听一边干活,娱乐工作两不误。 “东山歌册实际上是旧时代东山妇女生活的教科书,她们通过听歌册、唱歌册了解社会、认识历史、识文学礼,甚至有的家庭嫁女会添置新歌册作为嫁妆。”东山县图书馆馆长王晓婷说,当地人称之为“铜山娘仔能唱歌”。 《东山县志》记载,清末民初,“东山歌册”从城关逐渐传到农村。1963年,文化部门到潮州选购新歌册并建立近百个唱歌册场,组织群众唱、听,让“东山歌册”的春风吹遍整个东山岛。目前,“东山歌册”还在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的闽粤侨胞中传播流行。 边抢救边创新 “东山歌册”属长篇叙事诗,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它注重叙事的条理性、材料组织的严密性和故事的完整性,地方色彩浓郁。 “过去的东山歌册为线装本,年久破损不堪,散失甚多。”省级非遗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张丽卿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后,时任东山县铜陵镇码头社区书记的张丽卿开始组织老歌手凭借着记忆和仅有的材料修补完善歌册资料,至今码头社区一直延续着“东山歌册”抢救工程。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从老人手中收集、挖掘旧唱本,将卷本完整地重新整理成册。”码头社区书记张贵双说,社区已整理《竹钗记》《白蛇传》《秦世美》《崔鸣凤》等4部22卷。 早在1965年,东山县文化工作者整理加工了10首歌册调,配上唱本,其中《山顶青松根连根》等5首被选入《中国民歌集成》。 “我的愿望就是做好传承工作,让这朵闽南地方曲艺奇葩‘东山再起’,展现新风采!”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黄春慧说。她曾任东山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室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歌册研究与传承工作。10多年来,她积极向社会征集各年代的歌册,向歌册收藏者借旧歌册40部进行拍摄,制作成4张光盘。为保存东山歌册原声,她采用录音的形式对10多名年岁已高的歌手进行抢救性记录。历经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的多番努力,东山县图书馆通过抄写、收购、复印或动员捐赠等多种方式收集歌册原书,建立了“东山歌册”资源库。 “东山歌册”作品题材内容不外乎历史演义、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等,听久了未免“审美疲劳”。在对歌册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同时,黄春慧还注重结合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东山地域文化、英雄人物、好人好事等进行创作,并在唱的基础上加入了肢体动作表演形式,让东山歌册从厅堂走上舞台。如今,她创作的《道德模范》《小学生规范歌》等近60篇新歌册,在群众中逐渐传唱开来,让古老的歌册唱出新时代“好声音”。 近年来,当地的一些学者还从歌册的录像整理、文本核对、乐谱记录等不同方面展开调研,并撰写论文、专著,为“东山歌册”传承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如东山县图书馆原馆长游明元专著《留住渐渐远去的歌》《铜山娘仔会唱歌》先后出版;《东山歌册搜集与整理》获“华东地区图书馆学会年会”二等奖。 非遗唱响学堂 虽然歌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坚持传唱的大部分仍然是高龄人士。受众断层,如何破局? 东山的实践是,不仅在社区传习中心教唱传承“东山歌册”,还走进校园,让学生们从小了解东山民俗文化,掌握东山歌册的演唱艺术。 “实小八个小学生,疾恶如仇挂心胸,自愿加入防卫队,机智勇敢战匪兵……”每周四下午,东山县实验小学“东山歌册”社团准时响起孩子们稚嫩欢快的歌声。 据东山县实验小学校长何永明介绍,为做好“东山歌册”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学校创办“东山歌册”社团,每年招募30多名二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并把传统的歌册融入音乐课日常教学,扩大“东山歌册”的普及面。同时,挖掘本地资源,选取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且适合学生吟唱的方言歌谣、顺口溜及渔家、时令、气象、天文谚语等编制成校本课程。 为确保“东山歌册”教唱传承的质量,2017年,东山县实验小学邀请黄春慧等传承人到校教学校老师演唱,并签订师徒结对协议,要求学校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学会10首歌册,并会娴熟演唱。 在“东山歌册”社团里,老师正逐字逐句地教学生用闽南语读歌册《东山十八景》,随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尝试唱歌册,让同学们掌握唱歌册的要领,整个教室洋溢着清脆的童声和浓厚的氛围。 “学唱歌册并不难,难的是用原汁原味的闽南语吟唱。现在很多孩子会的方言并不多。”“90后”的陈唱萍是一名音乐老师,5年前跟随黄春慧学习“东山歌册”,如今已成为学校独当一面的“东山歌册”传习人。 此外,学校还与黄春慧老师合作,挖掘学校百年文化底蕴,创作了新歌册,作为学校文艺汇演和外出文化交流的重头戏。目前,该校歌册原创作品《歌唱东山八少年》《绿色的足迹代代传》《颂模范》等节目多次参加县、市、省级比赛并获奖;东山县实验小学设立“东山歌册”传习中心,2020年获评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色校。 东山县实验小学的传承实践是东山推广“东山歌册”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东山已在学校、社区、村创建了10个传习中心;组建东山歌册宣讲团,组织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到景区、公园、学校、渔船等地开展“口袋宣讲”;积极开展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东山歌册”成为两岸同胞、海外侨胞情感连接的纽带,推动“东山歌册”从东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们多次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向二三代台胞传授歌册演唱艺术,部分台胞学者也专程来东山实地调研歌册。未来,我们计划应邀在台北东山同乡会设立‘东山歌册传习中心’,让更多的台胞了解‘东山歌册’。”黄春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