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回流,当一颗火种——福安返乡青年从创业到众创的探索

2023-10-25 08:25: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单志强

image.png

占西坑村全景 陈雅芳 摄

东南网10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福安市上白石镇占西坑村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慕名而来者,不只是为了赏山之秋韵,他们多半想创业,到此觅良方。

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村民将离开村子外出务工作为唯一出路。如今,创业团队争相入驻,70多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目前,还有很多创业团队申请入驻,但工位不够,只能等孵化成功的团队撤离后,才能进来。

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众创空间缘何备受创业团队青睐?

作为共青团中央表彰的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之一,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已先后成功孵化109个创业团队,全园年产值达7600多万元。这背后浸透着返乡创业青年陈清奋斗的汗水。

回乡创业一波三折

“我养殖的肉鸽占全省市场的三成,平均每月能售出60万只。”谈起第一个创业项目,陈清感慨颇多。

1983年出生于占西坑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陈清,从小家里生活拮据,靠着优异的成绩走出山村。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便进入当时的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福建工作站。由于工作出色,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

也就在这一年,陈清的人生转了个弯。在亲友的不解和奚落声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福安,和几个朋友在社口镇沙溪村投建养殖场,开始养肉鸽。“城市工作虽好,待遇也不错,但回村创业,或许我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陈清说。

可养殖肉鸽并非一帆风顺:种鸽发生疫情,其他肉鸽被传染,最多时一天死掉几百只;每天近一吨的鸽粪无法处理,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养殖场面临整改……陈清带队外出取经,建立肉鸽卫生防疫体系、肉鸽饲养标准和病鸽管理标准,探索以养殖肉鸽为主,鸽粪喂猪—猪粪发酵沼气—沼渣养鱼—沼液种植果树的种养生态循环体系。

经过一年多努力,肉鸽养殖步入正轨,并发展成为闽东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

2008年,有一次,陈清返乡时看到占西坑村还是一个“四无”村落,村里仅有16位留守老人,年龄最小的64岁,种植的粮食无法运出去卖。基于肉鸽养殖经验,他开始在村里养鸭,为村民消耗粮食,“由于邻近三个自然村存在隔阂,出村道路被堵,养鸭项目因此暂停”。

养鸭不成,他又开始在占西坑村寻找新项目。

“占西坑村没有产业,只有300多亩竹林以及酿酒、做酒曲的传统。”陈清说,要发展产业只能就地取材,在竹子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他带团队两度到广西一家竹酒厂学艺,没想到这回却走了弯路。竹酒制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酒注入竹子中,当时外省师傅告诉他们,只要用针筒把酒注入竹子里就可以。

回村后,他们用针筒将酒注入竹内,但竹内有空气,注入几针后,压力变大,很难再注入。后来,改成打点滴的办法,依然不行。

“这次经历,让我有一种被骗的感觉。”陈清说,市场上很多竹酒都是后期装到竹子里的,并不是在竹内发酵而成。

外出拜师、流转竹林、人工成本……投入的200多万元颗粒无收。

于是,他就在占西坑村住下了。那时,他全身心投入竹酒项目,研发高压枪,解决了竹内注酒难题;通过流速来测定灌注的流量,掌握了一棵竹子所能注酒的量。

竹子注酒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接踵而来。白酒注入幼竹,流出来的酒寡淡无味,和白开水一样,而且有些被注入白酒的幼竹,出现“醉死”状态。两年里,都没产出过一瓶竹酒。

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陈清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指导。几经试验,终于选中适合毛竹“胃口”的纯粮优质原酒——占西坑村的“米烧酒”。于是,他开始尝试将现代技术与当地传统酿酒工艺相结合,通过微创高压技术把自酿的“米烧酒”注入软嫩的竹节,让原酒随竹子自然生长。

2013年,占西坑村的竹林里飘出了酒香,“青创竹筒酒”终于面世,经权威机构检测符合“露酒”相关标准,可投放市场。

竹酒项目获得成功,陈清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竹酒基地360亩,种植竹酒70万筒,成立占西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制定以种植竹酒为主,兼顾养蜂、养鸡、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发展路子,引导在家务农的村民一起发展生产。

竹酒项目成功能不能让占西坑村重获活力?“2015年,我们邀请乡村建设专家来村里,希望能为大伙指引一条路子。但专家走访后,认定占西坑村是典型的即将消亡的村庄。”这样的结论让陈清无法接受,当地明明有项目了,为什么还无法获得发展?

彼时,竹酒项目成功让陈清出了名,厦门、福州等地纷纷伸出橄榄枝,以最优惠的条件邀请他入驻创业园,但他铁了心留在对外人来讲根本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占西坑村。

“新乡民”带来新血液

靠16位留守老人来建设占西坑村无疑是天方夜谭,小山村需要新血液。

受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潮影响,村民把离开占西坑村作为唯一出路。陈清明白,如果没让村民看到家乡发展的希望,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我养过肉鸽、开过猪场、种过茶,真切地体会过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也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为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少走弯路,2013年,他在福安市区成立一家“青年创业辅助中心”,成为当地大众创业的带头人。

2015年,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热潮时,陈清看到了青年创业的无限前景。能否将创业团队吸引到占西坑村来?创业团队到村里发展,这里必须有城里无可替代的优势。

2015年3月,他在占西坑村建起两层的乡村众创空间,并对“青年创业辅助中心”服务模式进行优化。

养殖肉鸽、竹酒等创业项目的成功,让陈清有了一定积蓄,众创空间成立之初,场地建设、土地流转等支出全靠他自掏腰包。随着众创空间的发展,当地政府也对入驻的项目提供生活补助、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

“青年创业的主要成本在于建设项目实践基地,风险在于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为此,众创空间在创立之初,便在占西坑村及周边村庄流转4000多亩地,并对每块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提前规划,提高入驻项目实践成功率;注册了“青创”“占西坑”“善心佳品”三个自有品牌,为创业者提供品牌孵化;利用乡愁商城、央广商城等渠道,解决产品卖不出去的困扰。

扶持创业,需要有让项目落地的起落架。2015年,众创空间共开展创业培训90多期,培训人数超4000人,培训完后,实施创业的人超过85%。在项目落地方面,众创空间为参与创业培训的青年提供技术、销售、品牌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让创业者拎包入驻。众创空间因此在2016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首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

近日,记者在占西坑村采访时看到,已经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负责人谢鑫一早便盯在古法酿造坊项目现场,仔细与师傅沟通装修细节。眼前这个集葡萄散果收购、酿造、生产于一体的古法酿造坊,寄托着他对葡萄醋生产的新期待。

自2020年入驻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以来,借助于该孵化基地提供的酿造坊,谢鑫有了试验基地;在众创空间机器设备专家叶宗贤、宁德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专家黄晓辉的指导下,谢鑫在设备与发酵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出渣液分离高效打浆机、环保生物发酵池等设备;利用众创空间提供的青创农产品商城等销售渠道,谢鑫生产的葡萄醋累计销售量近5000公斤。

“心里有底。”谈及为何选择偏远山区的农村创业时,谢鑫的回答言简意赅。

谢鑫补充道,众创空间提供的酿酒坊让他省去了建设实践基地的成本,借助该空间的销售渠道,解决了葡萄醋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这也让他能腾出更多时间钻研葡萄醋生产技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大有可为,即便是像谢鑫这样,做好一颗葡萄散果文章,也有返乡创业者足够宽广的舞台。”陈清说,众创空间免费为创业团队提供实践基地、专业技术、市场渠道等服务,目的在于吸引有乡村情怀、愿意到乡村发展的乡村创业人才落户占西坑村,成为当地的“新乡民”,而项目在孵化成功后,他们能够反哺占西坑村建设。

“以村主干道为例,总造价130多万元,村里凑了20多万元,剩下的由第一批孵化成功的8支创业团队出资。”陈清说,目前占西坑村的停车场、自来水、网络等建设都是由孵化成功的创业团队牵头完成的。

让陈清倍感欣慰的是,随着村主干道开通,临近自然村村民发展心劲齐了,周边自然村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现在村里有事,大家都争着出谋划策。

离家雁变成领头雁

随着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一个个创业项目红火推进,村里再次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离家雁飞回家乡,变成领头雁。

“今年,铁皮石斛长势不错,市场价格也不赖,每公斤能卖近800元。”在占西坑青创生态产业园,返乡青年兰锦生在忙着采收铁皮石斛。

2021年,在外务工的兰锦生由于家人生病回到村里,缺少经济来源一度让他一筹莫展。

陈清了解情况后,将兰锦生纳入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帮扶对象,为他量身打造铁皮石斛种植项目。“占西坑植被条件和气候环境比较适合铁皮石斛种植,加之铁皮石斛属于粗放型管理,他能腾出时间照顾家人。”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销售渠道……一系列难题也曾让兰锦生犹豫不决,陈清为他垫付了创业资金,众创空间安排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兰锦生从12亩铁皮石斛起步,当年便获得近3万元收入。信心上来了,他次年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3亩,并带动其他村民共同种植。

“就业和创业是改变村民生活状态的有效途径。”陈清介绍,众创空间创立之初,旨在帮助创业团队孵化项目,以产业和人气带动占西坑村脱贫,并在逐步摸索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脱贫模式——“1234模式”:1个目标即党建引领,带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推行就业扶贫和创业扶贫2种模式;提供项目和物资帮助、开展技术和种苗支持、无偿赞助困难户入股3套方案;打造智力(培训)扶贫、项目扶贫、技术扶贫、营销扶贫4支队伍。

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内,还建有当地首家村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众创空间主要面向农村创业项目,因而农业技术对项目孵化成功尤为关键。”福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王云强说,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到众创空间,有利于为孵化的项目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目前工作站已有9位科技特派员。同时,当地科技局每年还为众创空间运转提供经费扶持,并对在该平台孵化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等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奖励。

实打实加快项目落地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新时代背景下,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迎来新的机遇和转变。

彼时,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东风正劲。“能否将众创空间打造为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陈清有了新的思考。

近年来,众创空间正探索乡村振兴“双融双促”新路子:以众创空间融合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以党建促进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

在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的一面墙上,一张创业辅助流程图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创业项目能实打实落地的秘诀。”陈清说,对申请入驻的项目,众创空间会提前评估,只有符合发展条件的项目才为其提供办公场地和生产场地,项目入驻后,除提供商业模式、品牌、技术等培训外,众创空间还利用自有品牌,为入驻的项目提供品牌孵化等。

孵化项目落户占西坑村,为村里提供了产业,“新乡民”的入驻和上级政策的扶持,让占西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陈清看来,现阶段,众创空间要紧扣党建引领这个关键点,以人才振兴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夏蜜不够卖,现在好好管护,争取冬蜜产量更高。”秋分过后,杨建峰每天扎在占西坑产业园内检查蜜蜂板,查看花粉、蜜源等情况,“我们在占西坑村共投放200多箱蜜蜂,每箱能取5公斤多蜂糖”。

作为养蜂能手,杨建峰以前也养蜂,但规模不大,销售也是一大苦恼。转变源于2019年。占西坑村海拔高、蜜源好,经多方考察,杨建峰决定以养蜂项目入驻占西坑乡村众创空间。刚开始投放40多箱蜜蜂,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一年蜂糖产量就接近250公斤,和山下养蜂相比,产量提高50%左右。更重要的是,众创空间提供销售渠道。

目前,他已将养蜂项目拓展至彭家洋等8个村庄,养蜂规模也扩大至300多箱,并带动10多户村民加入养蜂行列。

如今,众创空间将杨建峰吸纳为养蜂能手,一方面可以补充众创空间的养蜂技术人才资源,为有发展需求的村民提供技术辅导;另一方面,借助众创空间销售网络,蜂蜜销售不用愁,两者相互成就。

为让更多像杨建峰这样有技术的人才入驻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打出“乡愁引才、项目留才、岗位育才”组合拳,通过吸引在外乡贤、产业带头人、技术专家等形成智囊团,为村里产业、基建等提供指导,推动乡村发展。

众创空间现已引进高技能人才19名,以“项目+人才+技术+资金+渠道”模式辅助创业项目步入正轨,团队孵化成功后,为村里发展留住人才。为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众创空间还依托孵化项目,已先后将62名返乡村民培育为岗位人才。目前,众创空间已开展实用技能培训55场,受训学员超2000人次。

截至目前,众创空间孵化成功的项目已成功辐射带动6个乡镇30多个村庄高质量发展。“众创空间所致力的乡村振兴已不再局限于占西坑村,我们以实实在在的孵化成功率吸引团队入驻,用实打实的落地项目促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众创空间能不断壮大的秘诀所在。”陈清信心满满。

1  2  3  4  5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