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描绘新时代的诗情画意
2023-11-16 09:54:0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邱春静 袁野匡山诗部落为当地农家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味。 张依婷 摄 这里,是南朝著名诗人江淹“梦笔生花”的地方,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作者叶绍翁的故乡; 这里,猫耳山商代古窑群遗址、管九周代土墩墓群分别入选2005年、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里,全国县城中规模最大的现代美术馆正在谱写文艺发展新的篇章…… 这里就是有着约5000年文明史、1800多年建县史的“八闽望邑”——浦城。拥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丹桂之乡等美誉,浦城坚持以文兴城、以文润城,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全力打造“梦笔生花 诗画浦城”城市名片,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让文化之美走进千家万户。 千年文脉传“诗情” 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在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富岭镇双同村,来赏秋的游客络绎不绝。史载,明初名臣刘基、宋濂、章溢、叶琛曾隐居于匡山景区,并称“匡山四贤”。 如今,双同村村民依然延续着作诗、吟诗的传统,村中新建的“匡山诗部落”已成为乡村游的新亮点。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诗歌名家“梦笔生花·诗画浦城”采风活动中,诗人舒婷、汤养宗、李元胜和评论家陈仲义等20多位诗歌名家来此同当地诗人交流互动,听他们用“沾泥土、带露珠”的诗歌咏颂生活。这次采风共创作诗词作品150篇,续写了新时代诗人的印记。 公元474年,南朝诗人江淹被贬谪浦城当县令,却为此间佳山丽水所吸引,留下了《赤虹赋》《青苔赋》《别赋》等佳作。相传,江淹一日夜宿孤山,梦中得一五彩花笔,日后便文思泉涌,诗文多佳句新韵,被后人传为“梦笔生花”的美谈。 自江淹首开文风,1000多年来,浦城涌现出无数优秀诗人和优美隽永的诗词歌赋。北宋“西昆体”的主要诗人杨亿、编撰《文苑英华》的杨徽之、名列“元诗四大家”的杨载等都是杰出代表。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等文豪也为浦城著有佳作。 千年文脉传“诗情”,文润山城气自华。2018年9月,浦城县获评“中华诗词之乡”。如今,行走在浦城街头,一句句诗词装点着绿化带、文化墙;进入公园、景区,章氏十五子诗廊、丹桂诗廊、匡山诗词漫道等独特景观引人注目……社会高速发展,诗词仍能如影随形,这都得益于长期以来浦城高度重视传统诗词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浦城先后出版了《浦城诗词读本》《南浦放歌——中华诗词名家浦城作品集》《南浦诗录》等浦城诗词丛书及《南浦诗录续集》等诗歌书籍,累计出版诗词约1.2万篇(首)。同时,鼓励当地诗词楹联协会及诗词爱好者积极创作投稿,截至目前,已累计在《散文诗世界》《中华诗词》等各级杂志刊登诗词文章500余篇(首),持续将浦城的诗词文化向外推介。 为了传播优秀诗歌,浦城一面大力推广“诗词进校园”,通过“晨间诗韵”、校园诗社、出版诗词校本课程等形式,以诗情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一面组织录制“诗画浦城”栏目,通过精巧的画面、通俗的语言、深情的诵读,将诗歌“翻译”出来,借助融媒体传播矩阵与受众共赏。 梦笔山下“画意”浓 梦笔山下,不仅有款款“诗情”,更有浓浓“画意”。 走进浦城县博物馆的裸眼3D数字展柜,只需手指轻轻一点,从新石器时代的陶豆、陶尊、三袋足陶鬶,到青铜时代的黑衣网格纹穿孔陶钵、青釉三系原始瓷盂,再到西晋时期的青釉瓷虎子,参观者即可在一件件文物中感受浦城先民对于美丽的原始表达。 大约在西晋年间,剪纸艺术随士大夫入浦定居而传入浦城,这“无墨的中国画”便与浦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千年以来,经过不断交融、传承与创新,形成了浦城剪纸既有北方粗犷大气、醇厚拙朴,又有南方细腻纤巧、纯净秀气的鲜明风格。2008年,浦城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2014年,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浦城的“画意”,在新时代又有新的表达。 上月20日,坐落于梦笔山西麓的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正式开馆。连日来,馆内“梦萦山河——范迪安捐献作品展”“笔耕风华——当代艺术名家捐献作品展”“生机蔚然——福建当代水彩画家邀请展”和“花开童心——央美全国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展”共600余件作品,携美育图书馆、范迪安策展海报展、建筑设计展等不同类型的展区,吸引着一批批市民游客前来观展打卡。前来参观学习的浦城小画家更是在现场创作中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等艺术名家的指导点评,在“梦笔生花”的地方放飞艺术心灵。 “美术馆是社会美育的终身课堂,希望有更多乡亲特别是青年朋友可以透过作品这扇窗口,去眺望更远的山、更宽阔的天。”范迪安说。正式投入使用后,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将以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美育为己任,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艺术殿堂。 诗画浦城再“生花” 诗情画意,传承千年文脉。如何将优秀文化照进现实,让千年前的妙笔在南浦大地上继续“生花”? 近年来,浦城县立足“文化强县”,一方面摸清“文化家底”,深入挖掘当地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布局形成具有浦城特色的“文化组团”。为进一步将“梦笔生花 诗画浦城”的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当地还在推动美育研学、本土特色文创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让传统文化滋养生活,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创作出更多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气象的作品,才能跨越时空展现永恒魅力。”浦城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周冬梅说。近年来,浦城剪纸开发出剪纸艺术相框及剪纸元素的茶器、汉服、真皮手包等衍生系列产品,与生活文创产品、农产品包装、餐饮企业等跨界融合,孕育出“剪花嫂”“武夷姑娘”“乡获”等特色品牌,赋予了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此外,剪纸艺人还采用皮影动画和剪纸相结合的方式,将《百年荣光》系列剪纸作品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为剪纸文创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大口窑青白瓷也在焕发生机。在非遗传承人陈雪芳和爱人李天保的巧手之下,这种兴盛于宋元时期的瓷器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他们塑造一把茶壶,将诗词、绘画与瓷器巧妙融合;烧制一盏茶杯,把壮阔山河、山野草木刻画其中……两人还推陈出新,创作出百福杯、福兔、福筷等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和喜好的青白瓷作品,并通过直播与观众互动,将老手艺玩出新花样。“大口窑青白瓷具有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看见浦城。”陈雪芳说。 千年妙笔再生花,诗画浦城谱新篇。如今,浦城正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笔,书写文化自信自强之章,不断赓续和激活文化生命力,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蓄势赋能,描绘新时代的诗情画意。(邱春静 袁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