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严羽“别趣”对诗教传统的超越

2023-12-05 15:52:03 作者:吕东旭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回溯文脉源远流长的闽文化,福建邵武人严羽所写的《沧浪诗话》被视为传统文论体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明代诗论家许学夷誉之为“故古今论诗者,不得不以沧浪为第一”,可见这部诗学批评著作对于后世文学观念的影响颇深。而“别趣”作为《沧浪诗话》中的核心观念,有着独特性与丰富性的内涵,尤其是它能够为当下生活带来一些美学思考,使之具备了生动而深刻的现代价值。

严羽的“别趣”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理想。他在《沧浪诗话·诗辩》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就是说,诗歌创作虽然基于渊博的学识,但是更高的美学层次在于“别趣”,即源于日常的情感体验与生动情趣。故而,他十分崇尚的标准是“惟在兴趣”的唐诗,相信一首好诗的作用在于提升人的感悟能力。

“别趣”是在审美直觉的前提下,围绕着“什么是好诗”“如何作好诗”等关键性论题,呈现出一种诗歌创作的理论指南。如汉学家宇文所安认为《沧浪诗话》和郎吉努斯的《论崇高》有着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都向往过去诗歌那种消逝了的、难以言喻的魔力,它们都试图提供一些重振诗歌的技巧,都属于技法诗学的范畴(即创作手册)。”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诗歌深受“温柔敦厚,诗教也”“文所以载道也”等观念影响,被长期赋予着社会道德教化的责任。及至严羽生活的时代,诗歌在教化的角色外,又构成一种“理”的载体。他对于宋代“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风气深感忧虑,认为这种创作多是堆砌典故或逻辑说理,忽视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他敏锐地捕捉到“别趣”的实践路径,即以盛唐为法,恢复诗歌“吟咏性情”的本质属性,使诗歌创作走向了美学规律的探索。

可以说,严羽提出的“别趣”超越了长期以来诗教独尊的传统,回归于诗歌的情感体验与美学规律的思考,扭转了晚宋时期诗坛的不良风气。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王士祯的“神韵说”都与“别趣”观念一脉相承,而朝鲜学者李晬光于1614年写作的《芝峰类说》中共10次征引了《沧浪诗话》。这足以看出严羽诗学观念所产生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严羽的“别趣”闪烁着诗性批判的锋芒。在他生活的南宋末年,占据着文坛主流的江西诗派提倡“点铁成金”,强调诗歌创作的思辨意识,后来又逐渐表现出卖弄学识、空洞说理的弊病。此时,严羽认识到这一诗派的错误倾向,力图针砭时弊、恢复诗道,形成了“别趣”“妙悟”“入神”等诗学观念。作为当时文坛名气甚微的后生,严羽却对奉为圭臬的苏东坡、黄庭坚等大家的诗风予以批评,可见其勇往直前的精神。

不仅如此,严羽可以被视为敢于批判的“孤勇者”。例如,王安石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鲜有人对其作品进行批评。但是,严羽有别于当时的诗评家“以荆公所选,敛衽而莫敢议”的态度,以不惧权威的姿态对王安石的选诗标准进行批评,认为其在《百家诗选》序言中的“观唐诗者观此足矣”的评断,存在着言语夸大之嫌。

《严羽传》中评价他为人“粹温中有奇气”。仅一“奇”字生动地概括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品格。严羽在1213年前往江西南城求学于宿儒包扬,包扬曾先后在陆九渊和朱熹门下学习,在当地颇有名望。依据常理,严羽师承于理学正统,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他对科举应试之学(赋与论策)皆不热衷,即使没有得到仕途的“正式编制”,却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命运。在屡遭碰壁之后,他选择隐居在家乡邵武,一生未出仕,或读书,或寄情山水。最终,他在“学而优则仕”的主流意识的别处,追寻内心的感悟与自省,以《沧浪诗话》的诗性智慧拓展了思想境界。

现在看来,严羽以苦难为友,以勇气为伴,开拓出独树一帜的诗学体系,成为宋韵美学的“引领者”。显然,当代研究者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的文学批评视域理解“别趣”,可以尝试从哲学观念或方法论层面进行创造性阐释,使之成为现代文化的组成因素,为当下生活提供一种积极性的启示。

一是“别趣”最直接的现实性价值在于重视审美趣味的独特性,感悟诗歌写作或外在世界的美感。在“内卷化”“996”等关键词席卷网络,充满竞争性的社会氛围使人陷入焦虑的语境下,严羽以自身的理想选择告诉人们,要从工作的别处寻找“兴趣”,主动抽身于纷繁的日常生活,回归到丰富性的内心世界,在不断提升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的有机统一。

二是“别趣”不仅是理论家的美学追求,也构成了一种化解个性品格与现实冲突的诗性智慧。面对强大的诗教传统而勇于突围,严羽的诗学批评实践象征着普遍性的人生价值足以贯通古今。它启示着人们,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坚定信念,保持着一种独立思考与批判性的锋芒。

总之,在理性与思辨盛行的当代生活中,严羽的“别趣”肯定了丰富性情感的功能,强化了文学的感悟能力与美学特征,这有助于提升人的审美趣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今天,我们汲取其中有益养分,使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为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添砖加瓦。(吕东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