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职同心班:千里同心育人才
2023-12-06 09:25: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2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吴伟锋) 11月24日,在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湄职校”)的工程实训中心和数字影音实训室,来自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的学生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讲,一边积极动手操作。 这些孩子跨越山海、千里访学的“桥梁”,是“湄职同心班”。2018年,同心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同心职校”)创立,填补了当地没有中等职业教育的空白。在闽宁协作的大背景下,2018年11月,省教育厅确定湄职校与同心职校搭建“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5年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探索千里帮扶促成长、两地同心育人才的东西部教育协作新模式。 跨越山海联合办学 同心职校建成之初,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实训等方面都是“一张白纸”。 而创建于1985年、现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所辖的湄职校则是福建省首批四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之一,入选全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一系列结对帮扶实践接连展开。2021年,湄职校投资19万元,为同心职校建设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硬件有了,软件如何跟上? “两校联合成立‘湄职同心班’,同心定期选派学生到湄职校学习(实习),探索出专业班级成建制访学和技能竞赛集训两种模式。”湄职校副校长陈玉彪介绍,2022年3月,第一期“湄职同心班”开班,同心职校2020级平面设计专业班的40名学生,成建制在湄职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让宁夏学生学有所成,湄职校精心选派平面设计专业的优秀骨干教师给予全方位指导,扎实打牢学生专业基础,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技能实操水平。 参加技能竞赛是促进职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同心职校校长施风荣介绍,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同样依托“湄职同心班”,选派技能竞赛选手到湄职校跟岗训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竞赛学生来自同心职校不同专业,我们将他们按专业分到相应系部、班级,与湄职校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共同训练,专门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跟踪辅导、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跨校学习,稳步提升技能水平。”陈玉彪介绍。 今年10月,第五期“湄职同心班”开班,30多名同心职校学生很快感受到了进步。 “湄职校师生互动性强,同学之间学习探讨的氛围也很浓。”就读于同心职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虎峰遇到了“如何设计‘福’文化海报”的难题,“福建的同学向我介绍妈祖、非遗等文化元素,助我成功设计了海报”。 得益于“湄职同心班”,同心职校在技能竞赛中的成绩快速提升。在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以“湄职同心班”为参赛主力,该校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9个,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这个成绩让学校、师生和家长都信心大增。”同心职校青年教师李若楠介绍说,“湄职同心班”学生回宁夏后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提高技能水平,就业后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深化帮扶助教师成长 同心职校建校时间短,教师平均年龄只有约28岁。尤其是专业课、实训课教师,多数是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教学经验不足。 2022年8月,湄职校选派教学管理骨干前往同心职校,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进一步拓宽结对帮扶思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依托“湄职同心班”,同心职校也选派青年教师到湄职校跟岗学习,与学生同步成长。 青年教师李若楠在同心职校负责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今年10月,她和5名同事在第五期“湄职同心班”开班时来到湄职校,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训学习,并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得到湄职校资深教师的精心带教,授课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是懂得教学不是灌输而是启发,不能照本宣科,要为学生打通知识层,做到触类旁通。”李若楠说,11月初,她在湄职校顺利完成了一节“青蓝工程”汇报课,得到很多精彩点评和精心指导。 去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同心职校的青年教师高欢说,到湄职校以来,他一方面担任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到教务科学习锻炼,教学和管理能力都得到提升。 以“湄职同心班”为纽带,湄职校的结对帮扶力度持续加码,两校多次开展线上线下教研、线上示范交流课等活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带动同心职校教师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同心职校建成名班主任、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14名教师获自治区优秀指导教师奖,10名教师被评为吴忠市骨干教师,7个教师团队(28名教师)在自治区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也荣获自治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湄职同心班’的协作育人模式,为东西部教育协作提供一个生动案例。”同心职校校长施风荣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常态化设立“湄职同心班”,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合作,助力当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