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陈三五娘”传说在歌仔册中的嬗变

2024-01-09 09:49:42 作者:徐亮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曾经广泛流传于闽粤地区的“陈三五娘”传说以及由之播衍开来的戏文和歌仔册,成为展现“闽南文化圈”族群生活图景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记忆存照和文脉凭证。然而,闽南歌仔册的汇录和整理历来较少人问津,故而史料汇整工作举步维艰、十不存一。这也成为我们现代学人由于缺乏原始史料,无法对此深入开展研究的一大遗憾。

黄科安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从事的冷门“绝学”研究专项“两岸稀有古本歌仔册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正是基于上述语境作出的应时之变和长远规划。他们校理出版的《海峡两岸民间歌仔册校理丛书·民间传说卷·陈三五娘(上下册)》(2023年10月),作为阶段性成果,无疑是对歌仔册文献校理研究空白的重大弥补。

历经500余年的“陈三五娘”传说在民间演义和好事者的穿凿附会中,海峡两岸流传的俗曲版本高达42种,彰显了故事的喜闻乐见性和“在地化”特征,但故事类型又可分为独立成系统的“全歌系”和相关联故事演义的“四部系”。本书化繁为简,主要辑录了这两种类型的典型刊刻本:清代木刻本《绣像荔枝记陈三歌》和1915年厦门会文堂发行的《陈三歌》(包括《特别最新五娘掞荔枝歌》《特别最新黄五娘送寒衣歌》《改良黄五娘跳古井歌》《最新改良洪益春告御状歌》)。

这两种类型的刊刻本,在故事演绎上体现出后者对前者的增补和转化,不仅增添了更多神鬼传说,将才子佳人原型置换为陷害忠良模式,而且沾染上因果得报的民间伦理观念,在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也在契合民间信仰基础上得以流播更深久,为更多人认同和追捧。读者在两种典型刊本的对照中,能更鲜明看到正式刊刻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闽南社会的呈现图景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的嬗替轨迹。

本书除了辑录两种典型刊刻本之外,还特别收录了泉州民间珍藏甚至首次公开的四种手抄本,使大众得以一窥闽南民间对“陈三五娘”故事的喜爱程度与民间话语对正式刊刻本的同化和改造。我们知道,民间手抄本体现了草根大众的随性发挥空间,如本书辑录的四种手抄本中就有三种都出现“重戒男子”“重戒女子”的劝谕世人章节,甚至还出现手抄者直接发言的内容(“奉劝读者”),所以能更接近“在地化”本色和民间大众品位。同时,由于年代久远和信息的相对封闭性,民间手抄本更难被公众获取且知晓,也更显本书的珍贵性和可研究性。

就闽南语歌仔册文献而言,现今保存大都零散且芜杂,故纸堆中的散乱文献和散落于民间大地的手抄本,加上语言理解上的颇多区域限制,给普通读者了解、参照乃至研究闽地文化土壤增添了诸多障碍,需费一番工夫和诸多周折,才可能接近闽南先民生活现场及其背后的文化脉络。而本书通过原本影印和田野调查搜寻,呈现出的歌仔册文献资料能基本满足我们的求索需求。

本书在原始文献影印和后期文字校勘的两相对照中,且影印在前、文字整理在后,既能让我们返归历史现场、重观历史真容,产生深深的历史感和当下探索欲,也能在基本祛除原本影印不清的不良影响基础上,重新梳理历史风尘遮掩下的闽南人文风俗和闽地文化脉络。而且对于闽南文献研究者来说,原始文献的汇录和校理不仅便于就原有资料开展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工作,更能在史料分析基础上寻味以闽南文化为窗口的中华文化内在风韵,并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传承以泉州为重要起点的海丝文化精魂。本书的影勘对照方式,正是基于上述功能,方便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各取所需、各求所成,从而具有珍贵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陈三五娘”作为绵延500余年的闽南先民生活记录范本,蕴藏了丰富的方言史、民俗史和文化变迁史,因此要更科学地厘清、传播这份宝贵史料,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灵活的辑录理念。通览全书,校理工作采用“原貌保留,适当注释”的方针。作者在不破坏闽南风俗整体原貌的基础上,基本保留了闽南先民的行为举止和情感理念,如“亲相活虾落滚汤”比喻人的惊悚心理如同活虾落到滚烫的汤里一样,既形象贴切,又兼具闽南海洋人文。同时改换原影印本和手抄本中的错讹字和笔误字(如原影印本中“陈三接着心慌忙”的“忙”字错讹),去粗取精、去芜存真,且增加页后附录,方便读者通观海峡两岸陈三五娘歌仔册版本流变情况,从而获得版本史的全局感。

当然,如果这本书能在每篇文后适当添加注释,解说闽南文化现象和闽南生活风俗,对闽南文化的进一步弘扬或有裨益。但瑕不掩瑜,本书对传承“陈三五娘”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莫大焉,并且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融合乃至海丝文化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徐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