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闽台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龙文化

2024-01-09 09:49:42 作者:李积庆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鹿港龙山寺的“螭龙八卦窗”

image.png

台北艋舺龙山寺交趾陶塑龙虎堵

image.png

厦门青礁慈济宫“苍龙教子”龙虎堵

image.png

鹿港龙山寺戏台的八卦藻井

闽台地区盛行龙文化,这与其地域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福建古为百越地,闽人将蛇作为图腾,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闽”为“东南越,蛇种”。龙与蛇关系紧密,一些地方至今还将蛇称为“小龙”。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龙已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闽台地区因具有蛇崇拜的悠久文化传统,使得龙崇拜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

龙元素在闽台传统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部分结构常被赋予龙的称谓。例如,合院式建筑中的厢房被称为“护龙”,三川门中的左门被称为“龙门”,屋架中的栋桁则被称为“龙脊”。

建筑匠师会根据建筑结构及审美需求,通过石雕、木雕、剪粘、彩绘、泥塑及交趾陶等多种装饰手法,表现出升龙、降龙、行龙、坐龙、飞龙、团龙、蟠龙、云水龙、穿花龙、戏珠龙等各种龙的形象。龙纹与云头、卷草、如意、花卉、万字等纹饰结合,所形成的云龙纹、草龙纹、如意龙纹、万字龙纹等各种纹样,被装饰在建筑中的各个部位,如龙柱、螭龙斗拱、鳌龙雀替、散水螭首、云龙御路等,实现了实用功能与装饰艺术的完美融合。

民间匠师总结出许多有关龙饰的技巧和经验,如画龙步骤有相应的口诀:“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焰,九画鸡脚画龙罢。”在雕塑瑞兽时,则有所谓的“啼龙笑凤凸额狮”的要诀,即龙口需微张作啼吟状,凤施柳眉嘴含笑意,如此方能体现龙凤的神韵,而狮子则需将额头突出,以表现其威猛状。

在普通民居中,一般不使用龙柱等大型装饰物,而多采用如螭龙斗拱、鳌龙雀替等尺寸适中的龙饰物,在遵循礼制的前提下展现对龙的尊崇。如泉州杨阿苗故居的鳌龙雀替,龙的双目神采奕奕。而庙宇、祠堂等公共建筑通常设置有龙形脊饰、龙柱、龙虎堵等大型龙饰部件,旨在通过龙的高贵神圣形象,凸显建筑的规格与等级。

龙形脊饰是屋顶装饰中最精彩的装饰部分,闽台地区通常采用多重檐宇及丰富多样的剪粘作品以增强其建筑的华丽感。匠师将色彩斑斓的瓷片镶嵌成各类立体造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观感,且历久弥新,色泽不褪。相较于北方建筑中常用的正吻装饰,闽台传统建筑主要采用在燕尾脊设置一对相向而立的双龙装饰,尽管南北脊饰造型各异,但龙与鸱吻在屋顶上都被赋予了降雨降火、驱邪祈福的功能。

较为常见的龙形脊饰有“双龙抢珠”“双龙拜塔”“双龙拜三仙”等造型。如泉州天后宫和台北三峡祖师庙中有“双龙戏珠”脊饰,双龙面向一颗光焰腾腾、象征太阳的摩尼珠。而台中林氏大宗祠和台北大龙峒保安宫的屋顶则是“双龙拜塔”脊饰,双龙面向一个七层宝塔,有守护宝塔之意。

龙柱是雕花柱的一种,兼具承重实用与装饰审美的功能。在没有机器雕刻的年代,要打造一对精美的雕花石柱,往往需耗时数年,并且对工匠的技艺要求很高。龙柱造价不菲,因此一般都会被安排在庙宇建筑中最显眼、最重要的空间。台湾早期的龙柱基本都是单龙盘柱样式,一般是在大陆雕刻完成后经由船只运往台湾。如彰化县鹿港龙山寺有一对清道光年间的龙柱,为较为罕见的乾坤交泰柱式。其柱身为圆形,左公右母,左侧龙柱为升龙柱式,龙头向下俯瞰;右侧为降龙柱式,龙头昂首向上。双龙皆苍劲有力,堪称台湾寺庙龙柱中的清代精品。

清代中后期,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闽粤地区的许多工匠到台湾发展,来自惠安崇武的蒋馨、张火广等家族的石匠群体是其中的代表。蒋氏家族声名远播,鹿港天后宫、彰化南瑶宫、南鲲鯓代天府等重要宫庙的龙柱都是由其创作而成,其造型多为单龙降龙盘柱的样式,采用镂空雕刻,柱上装饰有八仙、封神榜故事人物及鱼、虾、蟹、鳌鱼等元素,具有典型的闽派风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闽台地区的许多祠庙建筑形成了“处处有龙柱,柱柱是龙柱”的景象,雕刻越来越精美,形式越来越多样。

龙虎堵是闽台传统建筑遵循建筑空间秩序的体现。龙虎堵又称“对看墙”,分布在祠庙建筑屋前步口廊之左右两端,因常在左侧装饰青龙、右侧装饰白虎而得名,其起源于古代四象之说。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形成了苍龙、白虎星象方位观念。河南濮阳西水坡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有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正是古人关于“苍龙白虎”思想观念的体现。

龙虎堵多见于闽南台湾地区,其他地区较为少见。早期的造型左右分别为单龙、单虎形象,后来加入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等题材,形成了如“苍龙教子、二虎游林”“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画龙点睛、为虎医喉”等图案。以石刻居多,如厦门青礁慈济宫、台北艋舺清水岩祖师庙的龙虎堵有石雕“苍龙教子”的图案:其龙父在空中吐出龙珠,波涛中龙子现身,将登“禹门”,仰首接珠。包含望子成龙、教子有方、子承父业等吉祥意义。台北艋舺龙山寺的龙虎堵则是比较罕见的交趾陶作品,作品釉彩绚丽,出自交趾陶名匠洪坤福之手。该龙飞翔于天,身附祥云,龙嘴向海中吐水,作行云布雨状,海上则波涛滚滚。

惠安崇武溪底派的大木名匠王益顺以擅长藻井制作而出名,在闽台两地留下了多处藻井杰作。藻井由层层斗拱叠接而成,类似蜘蛛网,闽台匠师将其称为“蜘蛛结网”,也多有龙纹龙饰。如鹿港龙山寺戏台有一处八卦藻井,是台湾现存年代最早的藻井,由十六组斗拱五次出挑而成,十分复杂。结网至最上方有一个中央平板,被称为“顶心明镜”,上面有团龙彩绘,并有沥粉贴金等工艺,富丽堂皇。

在所有龙堵形象中,螭龙在闽台传统建筑中出现最为普遍。台湾建筑学家李乾朗曾指出,台湾任何一座庙宇的螭龙都有百只以上,仅台北龙山寺就有五百只以上螭龙。螭龙又叫“螭虎”,其造型千变万化,既可做成斗拱、雀替、门印等建筑构件,又可做成“螭龙团炉”“螭龙团字”等图案。“螭龙团炉”或称“螭虎围炉”,以数只对称的螭虎围成香炉之图,多应用于格扇门窗及石雕窗。“炉”既可理解为香炉,也具有鼎的含义,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螭龙团炉”具有国泰民安的寓意。“螭龙团字”以螭龙造型构成各种美术字,最常见者为“福”“禄”“寿”“喜”等,北港朝天宫右过通门上有一副“功参造化”“德配乾坤”的“螭龙团字”。

鹿港龙山寺五门殿板堵有一对“螭龙八卦窗”,采用里外双面透雕工法,中雕刻两只鲤鱼做成阴阳太极图,双鱼外的圆形外框卦爻不同,左窗为“先天八卦图”,右窗为“后天八卦图”;四只螭龙交错环抱做成四象,螭龙外则为八角形窗框,象征八卦。八卦窗四边挞角则由四只蝙蝠(取赐福之意)填满画面,并有如意云头、卷草纹等装饰,象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经含义。

在闽台传统建筑台基部分,还有散水螭首、云龙御路等装饰物。散水螭首因其具有封建特权象征意义,故在普通建筑中并不多见。台南大天后宫原为明宁靖王府,其正殿台基座下方嵌有四个散水螭首,双眼圆睁,口中含珠。民间还有“龙生九子”之说,若将负碑的赑屃、屋脊的螭吻、门上的椒图等其他“龙子”也纳入考量,那闽台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龙文化可谓是异彩纷呈,难以尽述。(李积庆 文/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