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回放

2024-01-19 11:26:33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整理)

于宏大处显思考,于细微处见成效。

2023年是新一届省政协履职起步之年。一年来,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共提出提案896件。提案紧握时代脉搏、紧盯发展重点、紧扣社会热点,涵盖经济建设、改革发展、社会民生、两岸融合、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关于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地的建议》等10件提案被确定为省政协2023年度重点提案,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领导共同领衔督办。截至2023年底,经审查立案的715件提案交由89家单位办理,共交办1929件次,已全部按时办复。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已采纳或拟采纳1891件次,办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胸有丘壑,心系苍生。提案展现了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的责任与担当,汇聚了委员的智慧和力量,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期盼,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行稳致远贡献坚实力量。本报特撷取一年来省政协重点提案的内容及办理落实情况予以呈现,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地

【提案内容】省政协委员林斌提交《关于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地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要以最严保护、最优环境、最好政策,把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下简称“环带”)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地,为国家公园建设探索新路径、作出新样板。为此建议,省级层面牵头围绕规划管控、风景道路、城镇风貌、生态旅游、绿色交通、民宿酒店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国家公园建设标准体系,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圈内圈外联动机制,健全扁平化、高效化圈层保护协作机制。加快智慧“环带”建设,构建全方位、无死角、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加大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力度,推动朱子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等文旅经济发展。支持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251”生态旅游环线,加快文旅、茶旅、康旅、体旅、农旅融合发展。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旅厅和南平市政府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环带”建设,在工作机制上,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关于推动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实施意见》,与江西省协同立法修订《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建立综治中心联盟议事协调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组建“环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环带”建设。在保护成效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累计发现29个新种;加强文物保护传承,编制《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城村古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基本达到开放条件,武夷岩茶文化系统已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在产业发展方面,推动文旅、茶旅融合发展,推进“1号风景道”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多条短期游和研学线路,创新制定“茶庄园”等领域标准,武夷山“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列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主推十大集成模式;支持22支台湾建筑师(文创)团队进驻“环带”内51个县、镇、村开展“陪护式”服务,指导并促成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等74个项目签约落地。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发现新物种”“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推出相关报道,与南非开普区(桌山)国家公园、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签署增进友好合作会议纪要、加强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提升武夷山国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福建样板。

把宁德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窗口”

【提案内容】少数民族界与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联合提交《关于把宁德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窗口”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把宁德打造成“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窗口”,对于推动各民族形成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民族团结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的总结提炼宣传。重点支持宁德打造一个民族团结产业示范园、打造提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打造一所高技能人才培训院校(应用性大学或职业院校)、打造一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点项目和基地、打造一批民族乡村振兴科技示范项目。争取将宁德纳入国家民委重点联系点,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培养、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窗口。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民族宗教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重要嘱托,深挖理论实践富矿,形成一批成果。支持振兴发展,推动福安坂中畲族乡、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一体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纳入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实施方案;国家级、省级财政投入150多万元用于宁德民族非遗保护,建成畲族文献资料中心,打造民族文化站、传习所等140多处;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工业(产业)园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2个;支持宁德打造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基地示范点(村)”,促成两岸民族乡村签订18个产业合作协议。加大帮扶力度,“十四五”以来,各级累计支持宁德民族乡村发展资金8.57亿元;建成“福建省云上民族乡村应用系统”,实施“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等5个科技帮扶项目;省农信系统推出专项金融产品,完成宁德民族乡村整村授信224个,发放贷款10.2亿元,惠及少数民族群众1.7万户。

畅通我省中职教育上升通道

【提案内容】民进省委会提交《关于畅通我省中职教育上升通道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上升通道依旧十分狭窄。为此建议,增加应用型本科招生人数和规模,支持帮助高职院校升格职业本科大学。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建立以技能为导向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多路径探索本科职教,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功能定位;为转型试点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师引入、招生考试等方面赋予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构建政、校、企互助共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培养新模式;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体系。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中华职教社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十条措施》。在健全办学体系方面,已建立覆盖中、高、本三个层次的办学体系,全省现有职业教育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49所、中职学校239所(含技工学校72所),在校生规模从2018年的68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102万人。在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对接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体系,推动行业性职业院校与我省主导产业对接,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3个、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04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45个、各类实训基地297个。在职普贯通培养方面,搭建横向融通和纵向贯通的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中、高、本贯通培养机制,开展“职普融通”和专本衔接试点,5所高职院校和4所本科院校开展“3+2”贯通培养。在职教高考改革方面,在全国率先实施“两依据一参考”职教高考制度,推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创新,中职生升学率从2019年的42.8%增长到2022年的76.6%;推进专升本考试改革,2023年,专升本报考人数7.8万人,比上年增长21.6%,录取人数3.1万人,比上年增长6.6%。

做大做强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推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案内容】省政协委员黄祥谈提交《关于做大做强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推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做大做强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对推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此建议,打造东南国际供应链集散中心,依托厦门、福州、泉州等主要空港,加快建设航空货运枢纽,打造亚太地区航空货运基地;积极开通面向台湾、东南亚等地的海运干线物流服务,支持省内陆地港、跨境快递等企业布局海外分拨中心、海外仓等;吸引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跨境货物在福建集散,打造跨境电商新高地。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多式联运的统筹协调,加大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培育,打通多式联运新通道;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探索赋予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凭证功能。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攻坚,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落实《福建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五大类43项具体任务,持续拓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范围。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扶持政策激励和“丝路海运”平台效应,鼓励增开“丝路海运”航线,对接中欧班列,陆海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效应初显。在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招引全国快递电商龙头企业来闽建设区域节点型产业园,落地建设一批网络货运产业链和延伸链项目,促进交通运输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重点以物流园区、物流平台、客运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要载体,服务内涵拓展到网络货运、电商快递、陆地港、多式联运、邮轮经济、城市绿色配送、智慧出行等多个门类。

以“迁台记忆”为抓手,推动“福”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提案内容】省台联提交《关于以“迁台记忆”为抓手,推动“福”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迁台记忆”档案文献承载着两岸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寄托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挖掘“迁台记忆”档案文献中“福”的故事,有利于推动“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征集保护,增进台湾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为此建议,充分挖掘“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对台作用,尤其挖掘“迁台记忆”档案文献中“福”文化的生动故事,引导台胞知福、谋福、惜福。以福文化与“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结合点为切口,吸引台青文创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打造“迁台记忆”中的福文化等IP。发行以“迁台记忆”福文化为主题的邮票,编辑电子丛书,精选一批高质量的档案文献,生动展示蕴含其中的“迁台记忆”福故事。探索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迁台记忆”档案文献保护征集在两岸群众中的知悉程度。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委台港澳办,省委统战部、省档案馆、省文旅厅、省邮政管理局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做好“迁台记忆”工作,推动“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立法保护,初步形成《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草案)》,已列入2023年度立法计划预备项目。在档案文献普查、征集方面,全省馆藏“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约22.6万件,截至2023年10月,全省共征集“迁台记忆”档案文献50619件。在挖掘“福”文化内涵方面,出版闽台“福”文化研究系列丛书,邀请两岸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开展专题座谈研讨。在讲好“福”文化故事方面,连续两届举办闽台青年信俗渊源寻根之旅,聚焦在闽工作、生活、扎根的台胞,摄制播放微纪录片《我家的两岸故事》。在推动“福”文化交流方面,开展“缘起一脉·福泽两岸”两岸民间宫庙叙缘交流会、“福临浯洲”(金门古称浯洲)两岸“福”文化交流等一系列“福”文化主题交流活动,举办“共同家园 共同记忆——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

打造海岛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版”

【提案内容】省政协委员董良瀚提交《关于打造海岛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版”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我省海岛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还处于开发的起步阶段。为此建议,引进高水平规划团队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各海岛特点确定独特性的旅游功能和主题。出台促进海岛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海岛旅游产业,属地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项目审批难度。着力提高海岛旅游体验感,打造舒适的海岛旅游交通,统筹考虑旅游岛的环岛道路、观景栈道的建设,加强海岛的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改善游客食宿条件,高标准发展海岛旅游购物。统筹串联优质的海岛、渔排、沙滩等特色海上旅游资源,策划多条海上旅游线路,积极申报纳入国家和省级推荐旅游线路。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文旅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深耕“海上福建”建设,大力发展海岛文旅产业,出台《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旅游通勤方面,打造“1号滨海风景道”、“福往福来”海上游项目、水路客运精品航线,实施陆岛码头建设提升工程,开通“平潭—莆田湄洲岛”“湄洲岛—南日岛”航线,建成陆岛交通码头282座,开通水路客运班轮航线83条。产品供给方面,形成湄洲岛妈祖平安塔灯光秀、嵛山岛全国海钓精英赛等海岛旅游产品精品线路,推进莆田南日岛、霞浦海岛乡四礵列岛等探索海岛休闲垂钓试点开发,推动福州、厦门等试点开发建设海上精品酒店。品牌创建方面,打造鼓浪屿、湄洲岛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潭、东山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21个海岛型重点旅游村镇,湄洲岛、鼓浪屿等6个海岛获评“和美海岛”,培育平潭大福湾、泉州惠屿岛等一批海岛旅游型“水乡渔村”。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提案内容】民革省委会与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提交《关于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中存在领军企业少、信贷融资难、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有待深化、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我省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绿色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事业进行引导和扶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举办省级“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培训班,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培训学校或实训基地,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联结机制。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加大引进、吸收台湾的农业人才、资金、技术、品种的力度,持续开展“闽茶海丝行”等活动。宣传推介龙头企业品牌,依托“福农优品”平台,组织企业就近就地入驻高速服务区(便利店),组织企业参加菌博会、茶叶交易会、国际茶日等省内外展会。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金融监管局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发展,制定出台《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八条措施》。省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5亿元以上,以龙头企业为主实施特色产业重点建设项目800个以上,推动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排头兵。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主导作用,组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4个,联结2059个合作社、家庭农场,辐射带动28.5万农户实现增收。创建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示范点74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950个,组建16个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品研发。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以“福农优品”公用品牌为导引,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交会”“林博会”“渔博会”等活动。

集纳多元力量强化防灾减灾科普社会责任

【提案内容】省政协委员潘敖大提交《关于集纳多元力量强化防灾减灾科普社会责任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加强防灾减灾科普,能促进公众更好地理解、积极响应政府的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提升我省应急减灾工作成效。为此建议,优化完善科技科普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将科普编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在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中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探索设立科普成果奖,搭建科技成果科普宣介平台,选树科技科普协同发展优秀典型。强化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靶向式”防灾减灾科普培训。强化面向青少年“滴灌式”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加强科普传播主阵地建设,督促报刊、电视、图书、出版、网络等传媒,进一步依法履行法律责任,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的方法占领科普阵地。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应急管理厅,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科协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科普教育工作,将科普工作纳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建立省级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防灾减灾科普纳入全省科普规划。通过用好传统科普阵地、建立新媒体科普平台、建设安全文化公园、开发科普数字作品等途径,加强线上线下宣教平台建设,提高防灾减灾科普传播力。推动各级组织部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和防灾减灾救灾、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组织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守牢学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主阵地,推动课堂科普教育,常态化举办校园科普活动。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防灾减灾线上科普,开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

【提案内容】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交《关于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近年来,我省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部门政策要素支撑相对有限、财政金融资金投入不足、村集体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夯实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基础工作,全面摸清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的存量,建立健全数据库。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协同和政策支持,省级层面研究提出盘活利用的主要路径,出台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有偿使用、收回使用权等支持政策以及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规范等具体政策。推动村集体完善农村宅基地村级议事决策机构和规范流程,采取作价回购、统一租赁、农户委托、农户入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集中整合本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统一盘活利用。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福建监管局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管理九条措施的通知》,采取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利用多种方式盘活土地等措施,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取得初步成效。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集约统筹建房、使用权转让、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有偿使用等方式,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新模式。充分发挥古厝古建筑“乡土味”特色和山水林田“原生态”优势,引导群众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创新打造“企业+”“集体+”“社会资本+”“合作社+”等多元投入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家入乡、市民下乡、大学生到乡、乡贤能人回乡、村民在乡有序参与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盘活利用工作,不断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快建设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审批管理平台,逐县(市、区)、逐乡镇(街道)推进。

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提案内容】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界别提交《关于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建议》提案。提案指出,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存在对薪资待遇期望过高、慢就业现象严重,人才政策覆盖面不广、求职生活成本较高,影响就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问题。为此建议,针对高校毕业生有过高薪资期望的问题,由人社部门与人力资源机构、大型企业共同研究出台行业薪资指引,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参考。由政府部门牵头,大力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重点龙头企业岗位,根据学历分类,多渠道帮扶就业。建立全省人才“一网通办”平台,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办理情况】该提案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住建厅、团省委共同承办。

【落实情况】我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促进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福建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实施方案》,通过“拓岗位、促对接、优服务、强指导、暖帮扶”等方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拓展就业岗位,提供升学、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基层就业等政策性岗位10万个,举办全省性大型招聘活动10余场,高校举办各类小型化行业性校园现场招聘活动近3000场,累计参加企业数量6万余家,提供近100万个岗位;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九市一区主要领导带领2600多家企业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走访单位近1.4万家。开展就业帮扶,组织实施就业“红娘”帮扶行动、落实定期联系服务制度和分级分类服务机制、统筹推进“三支一扶”以及服务欠发达地区和服务社区项目。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衔接,依托教育部门移交的实名信息和通过线上线下摸排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台账,持续跟踪帮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