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物质基础
2024-02-06 10:27:2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
最近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守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靠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转变。农业产业实现由“特”向“优”转变。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围绕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林竹、畜禽、水产等十大特色产业,创建了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0个、福建名牌农产品178个,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万亿元。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2022年全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己内酰胺、厦钨材料等产量居全国前列;23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居全国第7位。服务业实现从“传统”向“新兴”转变。以创新引领发展,促进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动能持续释放,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数字经济、文旅经济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服务业加快向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走向中高端。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化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科技创新优质企业群体。2022年我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80家,比2015年增加10045家;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8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04%,较2012年的1.14%提高0.9%。建设创新平台。全省初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梯次布局创新体系。壮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提速增效,2022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宁德时代、京东方入选世界“灯塔工厂”。相继培育形成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集群入围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带动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等要素加速集聚。 坚持绿色优先发展,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协调发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九市一区全覆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三明、武平等地林权改革经验,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率先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林业碳汇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持续为全国林改探新路、出经验、作示范,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坚持生产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激活绿色发展动能。2021—2022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9.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为全国的一半;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1.4%,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6家,以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4.4%的经济总量,“绿色”已成为美丽福建发展的新引擎。 ◆多措并举,加快夯实福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福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根基。 要稳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必须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工业用电量等先行指标与行业增长情况的协调性分析,用好各类惠企纾困政策措施,扩大政策措施的覆盖面,为企业排忧解难。精准培育中小企业。加大对新投产、新开业、“个转企”、“小升规”企业的培育,确保达标企业及时入库。加大对小微企业、传统产业的政策扶持,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精准抓好项目储备。发挥各类招商平台作用,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补短板增优势项目,通过产业有效投资增量调整存量,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着力增发展动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增效。 要以更大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提升行动,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体系。做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万亿级主导产业,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打造更多的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万亿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业,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拓展福厦泉和平潭特色金融集聚区效应;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和品质效率,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加快发展高质高效高优农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巩固和提高粮食、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农业,打造“福农优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3212”工程,发展茶叶、水果、食用菌、林竹、畜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升级。 着力强创新驱动,抢占现代化产业竞争制高点。 要强化创新驱动,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创新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先进制造业、软件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强产业人才培育,开展省级产业领军团队遴选、人才引进,引导制造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实训人才培养,在就业创业、职业培训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深入实施“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利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的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发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协同发展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与鼓励传统行业与企业改进技术、升级产品,向绿色、创新型企业转型。 着力促统筹协调,增进区域与生态协同互动发展。 要构建山海协作新机制,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山海协作新机制,高质量建设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研究制定产业布局分类指导政策,引导与促进都市圈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都市圈产业规模。创新完善对口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群协同、基础设施联通、公共资源共享,共同构建协同招商平台,提高产业项目落地的成功率。完善共建产业园区机制,制定出台“飞地经济”政策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快园区建设,厚植产业生态,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良好格局。提升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流域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实践成果,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机制与实现路径。强化绿色低碳创新行动,抓紧实施“双碳”工作方案,推进生态环保产业、环境友好制造业建设,促进一批国家级绿色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所研究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