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福安:万亩竹林拔节有声
m.folksfolks.com 2024-08-15 07:53:36 单志强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福安“百里绿竹长廊” 李郁 摄

东南网8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从来没吃过如此鲜甜的笋!”“第一次生吃鲜笋,像水果一样甜!”……在上月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上,福安绿竹笋以其“鲜、甜、脆、嫩”的风味俘获了大众味蕾,从上千件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博览会最高奖——优质产品金奖。

这般鲜甜的绿竹笋产自福安“百里绿竹长廊”。近年来,当地优化绿竹笋栽培技术、延伸竹产业链,竹业年产值达6亿元。

专家进了村 绿笋满林间

“走!挖笋去。”拂晓,溪柄镇黄兰村竹农钟伏荣顶着头灯,带上编织袋,拎着铲子入了竹林。踩着黄褐色的泥土,每走几步就有一棵冒尖的绿竹笋。扒开落叶,斜铲泥土,手腕用力一撬,便得到一根筷子长短的绿竹笋。不一会儿,编织袋就装得满满当当。

“黄兰村共有竹林8000多亩,过去绿竹笋只挖一茬。如今,农技专家到村里教授村民科学种植,绿竹笋产量提高20%左右。”黄兰村村委会副主任刘铃光介绍。

在竹笋大家族中,绿竹笋因鲜脆甘甜的口感备受青睐,但产季集中,过时不候。近年来,福安市与福建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围绕竹业生产技术进行攻关,3项技术获福建省科学进步奖,1项获梁希科技进步奖,1项获宁德市科学进步奖。同时,福安还制定了《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等省级地方标准。“《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的应用,让绿竹笋笋期延长2个月,亩产量从2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超1万元。”福安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旺利介绍。

如何让丰产培育技术在竹农中快速推广?福安以示范户、示范片为突破口,建起科普示范基地6个、科技示范片1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200多户,并安排科技特派员深入指导,让绿竹笋成为竹农增收新亮点。

黄兰村建立了冷藏库。收购完当天最后一单绿竹笋,收购商薛雨清回到村内,清洗、浸泡、入库。拉开冷库大门,盛着竹笋的篮筐码得整整齐齐,等待发货。“绿竹笋常温下只能存放两天,有了冷库后,保鲜期可以延长至10来天。”薛雨清说,高峰期,每天有近3吨绿竹笋从这里销往上海、浙江等地。

“外地客户要吃到和本地人一样口感的绿竹笋,保鲜技术是关键。”杨旺利说,目前,福安市林业局已携手浙江农林大学,在鲜笋保鲜技术上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技术推广后,福安绿竹笋就能“鲜”到各地。

链条延得长 发展有力量

拉丝、分段、打磨、烘干……距黄兰村数公里外的福安市川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伴随着机器的运转声,一根根毛竹“变身”竹签、竹勺等日用竹制品。“每天竹子加工量有100多吨,其中超7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市场。”企业负责人何苏平介绍。

近年来,福安扩种竹林的脚步从未停歇,逐渐形成沿104国道、赛江两岸的“百里绿竹长廊”,总计5.5万亩。

绿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福安大力引进和培育竹制品加工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竹屑能卖给下游企业进一步粉碎加工成颗粒炭。”何苏平介绍说,“我们企业每年消纳5万多吨原竹,年产约2万吨竹制品,产值2000多万元。”

近年来,川和农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周边300多户竹农建立合作关系,并与甘棠镇观里村携手建设农产品仓储中心,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还为50多名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年龄大了,在家门口每月有5000多元的工资,很满足。”观里村村民张亦利笑意盈盈。

目前,福安拥有像川和农业这样的竹木制品企业10家,产品从过去单一的竹凉席、竹枕头向竹工艺品、竹日用品等多个系列转变,年产值超2亿元。

“我们的产品仅20%左右内销,其余都出口。”何苏平说。

去年,国家发布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让何苏平对打开国内市场有了信心。“‘以竹代塑’将提高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对企业打开国内市场是一个新机遇。”何苏平说。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