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乡村振兴进行时

省委、省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围绕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是谋划我省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  讯 

邵武拿口镇:试水混合所有制,放大农业生产效益

即时 | 2020-05-09 07:41

如何让二产带动一产,实现二者携手并进,为农民增收?且看邵武拿口镇的探索—— 

试水混合所有制,放大农业生产效益 

东南网5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何兴明)近日,邵武拿口镇绿色农业(食品)产业园迎来一个大利好——与长乐一家食品公司成功联姻,新设鑫锦食品有限公司,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专门生产冷冻章鱼制品,让当地生产的淀粉、蔬菜有了新出路。

“二产是农业生产稳定的‘强引擎’,也是降低农业弱质高风险最重要的抓手。因此,我们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让二产带动一产,二者共融共生,放大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民增收。”拿口镇党委书记廖轶斌说,然而,说易行难。让民企来搭台唱戏,对于拿口镇这样的山区乡镇来说,获得生产许可证资质SC等门槛很高,动辄几百万元的投资让民资望而却步。没有政府信用背书,民资裹足不前;没有民资做活市场,国资机制不活。因此,二者缺一不可。

去年5月,邵武天棋美术工艺品有限公司撤资退出拿口镇园区,留下了128亩土地和1.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为拿口镇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契机。镇里利用土地得来的资金“造船出海”,将拨款改成投资,新设“国字号”企业振鑫,斥资盘下整个园区,成立了绿色农业(食品)产业园。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国资与民资共同组建了4家混合制企业,专门打造农产品加工企业。此外,还引进了民资独资企业顺意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植保无人机服务。

第一个全链条改造的产业是红薯。

去年底,振鑫和乡贤曾繁翥分别出资,合股成立鑫业公司,专门生产红薯淀粉。其中,振鑫占股七成。

根据市场调研,淀粉处于卖方市场,而且拿口镇的土地很适合种植红薯。从源头上与首批试点的90多户农户签了订单,实行包销,给农户吃下“定心丸”。“扣除成本,每亩效益约1500元。”园区管理人员李应福说。

肖坊村村民虞绍忠是与鑫业公司首批签约的农户。他原来种水稻,但是效益不佳。因此,今年他尝试与鑫业合作种红薯,效益是原来的4倍多,他准备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

高兴的不仅是老虞,还有他所在的村集体。按照每公斤6分钱返还给村集体,意味着村集体有了一笔稳定持续的收入。

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曾繁翥来说,减轻了企业负担。国资只管大方向,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鼓励民资在成本和售价上做文章,按照阶梯式给予奖励。缘此,鑫业整合2000多亩土地种植红薯,产业粗具规模。

“今年试点成效很好,为一产农产品的消纳提供了新平台,解决农民仅靠出售初级农产品效益低的问题。大家跃跃欲试,准备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廖轶斌说。

依靠混合制新治理结构,民资、村集体、村民和镇政府连成“一条绳”,集合各方力量,产业振兴有了眉目。按照镇里的蓝图,第二条产业链是槟榔芋,第三条产业链是茶树精油提炼,全部采用混合制改革的模式,促进一产提质增效。目前,槟榔芋生产线已经试生产,茶树精油提炼生产正在进行工商注册,将与7家合作社(农场)合作,为后端加工铺路垫石。

数据表明,改革后,去年红薯淀粉和槟榔芋产值达800万元,民资、村集体、村民和政府都分了一杯羹。今年,产值预计达2000多万元,带动了产业振兴。

闽侯马墘村:让盛开的牡丹花扮靓山乡

即时 | 2020-05-06 08:47

闽侯大湖马墘村曾经因土壤板结不宜种植作物,难以发展,近年来通过封山育林,建设登山步道,引种牡丹花,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让盛开的牡丹花扮靓山乡 

东南网5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朱海华) 

“五一”假期,闽侯县大湖乡马墘村的水满山上,许多市民从周边各地赶来,欣赏福州唯一一个牡丹花园。

“有了这个南国牡丹园,我们村的乡村振兴找到了方向。”村支书翁祚棋说。原先,因为村里的土壤板结难以种植作物,大量山地抛荒,村子要怎么发展,困扰了马墘村几代人。

马墘村位于闽侯县大湖乡西南部,曾是大湖乡的4个贫困村之一。由于村里的水满山土壤不适宜大部分作物生长,久而久之,山地被大量抛荒。为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当地政府为马墘村想了很多办法。

从2011年开始,村里通过封山育林种植马尾松,修了上山道路,建设了登山步道,发展旅游,还发展种植板栗、苦笋,养殖土鸡土鸭等。2017年,马墘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马墘村拥有海拔996米的水满山,山上有700多年历史的道教文化仙君殿、仙井等奇特景观。”翁祚棋说,“不发展文旅产业,太可惜了。”

2017年,在乡贤的帮助下,马墘村与山东菏泽的牡丹种植加工单位对接,请对方前来考察。“牡丹耐干耐寒,适宜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地方,考察发现,水满山适合种植。”村委会主任陈文介绍,2018年,村委会又组织人员前往菏泽考察学习。

回来后,村里发动村民和乡贤,成立兴玉墘农业专业合作社,当年11月开始筹建南国航天牡丹基地,119户加入,首期投入约70万元。目前,牡丹园已种植20多亩约8000株牡丹,还配套种植了2000多株芍药。

每年四五月,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翁祚棋说,之所以叫航天牡丹,是因为这个品种跟随神舟十一号飞船上过太空,花朵特别大。除了这20多亩牡丹,山上还有两棵从菏泽引进的百年牡丹,“作为镇园之宝,是游客的‘打卡’必经点”。

游客刘阿姨就是来“打卡”的。“全福州,就这儿有牡丹园。我以前在北方看过,这次特地带着老姐妹从市区过来看看,这么一大片,很难得。”她还向村支书建议,“你们这儿有点难找,得取个响亮的名字,在网络地图上登记一下,肯定有更多人导航过来。”

牡丹花期二十七八天,花败芍药接着开花,加起来约50天。去年四五月,一天就有1000多人次慕名而来观赏。这几天,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山上不易发生人员聚集,牡丹园里来了不少自驾前来的外地游客,甚至还有旅游大巴载客前来。

游客来了,当地及周边的土特产、小吃也成了热卖品。村里安排贫困户打理牡丹园,一天工资180元。翁祚棋说,接下来,马墘村计划打造航天牡丹标志,修缮瞭望台等,完善牡丹园基础设施;拓展珍稀牡丹品种与种植规模,打造百亩牡丹园;强化花卉养护管理,售卖牡丹盆景;同时,结合仙君殿道教文化,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

无中生有,马墘村找到了发展的路子。这也为大湖乡打造“一村一品”提供了经验。乡党委书记陈夫文介绍,目前,该乡在雪峰片区,依托千年古刹雪峰寺,打造禅修圣境;在箬洋村内,对青红酒文化加以提炼,并修建了酒文化公园,打造出独特韵味;在集镇片区,还规划了大湖红色旅游。

“打造‘一村一品’,要让每个村都有故事可讲。”陈夫文说,“同时,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打造福州名副其实的最美后花园。”

宁化吴陂村:向荒山进军 向脏乱宣战

即时 | 2019-11-28 07:47

推动乡村振兴,宁化县淮土镇吴陂村 

向荒山进军 向脏乱宣战 

东南网1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刘国军)

吴城水今年52岁,是宁化县淮土镇吴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村里引进了宁化宏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他有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工钱100元一天。

更让他开心的是村里的变化:脚手架上的工人忙着给房屋立面改造,河堤上挖掘机轰轰作响……十几个项目在吴陂村同时进行。吴陂村从过去远近闻名的“脏乱村”,变身为宁化县十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攻坚“村中村”

过去,吴陂村的脏乱差远近闻名。有外地人曾不留情面地直言“吴陂是他走过最脏的村”。而最脏最乱的地方,就是村中央的65间老房,这些多年没人居住的老房就像“村中村”,破烂不堪,污水横流,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那时我家的窗户根本不敢开,一开就有浓浓的臭味冲进来。”村民吴大妈说。

这样的日子久了,大家的精气神也受到影响。“跳跳跳,吴陂到,走走走,一身灰。”2017年12月,从省不动产登记中心被选派到吴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刘相明还记得当时的局面,“破题还是得从这个‘村中村’开始”。

旧房虽旧,却都有主,要除旧迎新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取得村民的支持?刘相明与村干部们商议,村党支部书记吴有林、村委会委员吴茂镜决定,要服众,就得先从自家在“村中村”的闲置房拆起。

干部带了头,困难迎刃而解。经过3个多月攻坚行动,土墙危房全部拆除。此后,拆除的空地上修建起4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26间附属房。如今,吴大妈茶余饭后最爱到广场里散步,跟老伙伴们聊聊天。“现在臭味没了,环境好了,心情好多了。”吴大妈笑着说。

新村貌逐渐带来了新变化。村民们的家禽散养陋习渐渐没了,村里的环境整治建设由此得到顺利推进。

种下“摇钱树”

吴陂村下辖吴陂头和黄大垅两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50户共2000多号人。基础设施落后,资源贫乏。

把穷脉才能断穷根。摆脱贫困,还是得先从村情民意着手。刘相明通过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村民代表、信访户、贫困户等,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村情寻找合适的脱贫产业。

宁化县是我省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而吴陂村地处淮土镇,更是宁化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淮土淮土,光山秃土;宁当尼姑,不嫁淮土。”近年来,随着水土流失治理的推进,周边各村陆续走上了致富路。吴陂村却依然原地踏步,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

产业不强是吴陂贫困的症结所在。此前,吴陂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薏米、茶油以及外出务工为主。刘相明在林业部门工作过多年,在他眼里,当时吴陂村的几千亩荒山蕴藏着全村脱贫的希望。

这与在省外打工多年的吴陂村村民吴宏斌不谋而合:“早就想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专业的人指导,我们有信心把荒山利用起来。”宏腾农业发展公司很快成立了,并投入200多万元,租用荒山种植200多亩脐橙。

“这个村本来并没有什么资源,但通过镇村两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顽强奋斗,硬是‘向荒山进军’,培育发展脐橙产业,这对吴陂村来说一举三得。”站在绿意盎然的山头上,淮土镇党委书记邱华东告诉记者,一是村里的荒山租出去有租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二是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三是荒山土地得到利用,果园再套种林下作物,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淮土镇是全省“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发源地,全镇422户贫困户1152人现已全部脱贫。下一步该镇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产业发展、整村推进、村集体增收、党建引领等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福建约6000个村庄达到“绿盈乡村”标准

即时 | 2019-11-27 07:25

东南网11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沙观球) 记者从日前在将乐县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工作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获悉,近年来,我省依托省生态云平台,对全省建制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摸底,初步建成“一村一档”,截至目前,我省达到“绿盈乡村”标准的村庄约6000个,其中,高级版366个。

据悉,我省将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因地制宜明确村庄发展类型,分初级版、中级版与高级版三个阶段,梯次推进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建设。初级版,通过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将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农房、村容村貌等基础问题解决好;中级版,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齐头并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小康;高级版,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规划理念,保护好不同村庄的独特味道,让“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居变景点、农村变景区”,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态文明气质。

福鼎白茶产业持续升温:白茶带来山乡变

即时 | 2019-11-25 07:43

近年来,福鼎白茶产业持续升温,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白茶带来山乡变 

东南网11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蔡雪玲 雷顺号)

2018年,福鼎白茶涉茶总产值56.88亿元,白茶产业已成为福鼎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推进有机茶种植

初冬时节,记者从福鼎市区驱车来到佳阳乡天湖山海拔1000多米处的有机茶园基地,举目望去,满山是青翠的茶树,微风吹拂下,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这垄垄茶树,这片片茶园,都是按有机种植方式进行的,茶产品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佳阳乡党委副书记李永通告诉记者,眼前的千亩有机茶园,由乡镇集体所有,现承包给恒春源茶叶公司经营。

“这些老茶树,就像是藏在深山里的‘生态宝藏’。”恒春源茶业董事长何孟生看好天湖山的有机茶,“这里产的茶,可以放心喝。”

有机茶种植,首先从人工捉虫说起。每年3月、9月是虫子最多的时候。人工捉虫便是恒春源每年的固定举措。有一年虫害特别严重,何孟生发动了所有员工手工捉虫,从3月1日到3月31日,平均每天捉虫20多万条。

绿色有机之路,还得发动农户。恒春源公司与当地茶农签订了“绿色协议”,对符合公司统一管理标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喷除草剂”的茶叶,予以高价收购。何孟生说:“今年茶青收购价最高达到240元一公斤,远高于周边乡村。”

在恒春源的带动下,原本只有300多亩茶园的佳阳乡周山村,现在发展起1000多亩高品质茶园。附近茶农看到“生态”茶青有好价格后,慢慢告别了靠化肥、农药种植的习惯。如今,佳阳全乡1万多亩茶园,正朝着生态种植方向迈进。

为了推进茶园的生态化种植,今年,福鼎的目标是实现50%茶园基地化,力争未来2~3年内全市基本实现茶园基地化。推进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绿色防控工作,全面禁止使用除草剂,实行全国首例茶青凭证交易制度;引导龙头企业进驻重点产茶村,开展村企合作,加强基地建设、生产管理和科技指导,建设生态茶园示范村……

2005年,福鼎白茶每亩茶园收入不到3000元。2018年,福鼎白茶每亩茶园收入上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村企合作共赢。

拓宽产业发展面

据估计,福鼎点头镇大约有80%人口参与茶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茶产业有关。目前,大约有3000名点头籍茶商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经营1000多家网点。

“作为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销售集散地,每年我们点头镇都举办开茶节、民间斗茶赛等活动,为福鼎白茶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拓宽新市场。”点头镇镇长张龙贵说。点头镇计划建设的白茶小镇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启动区、景观休闲带、商贸加工服务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

茶树种苗业是目前福鼎白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点。今年,庄明烈在点头镇种了200多亩茶树良种,又与人合股种了1000亩左右。“如果按去年行情的话,茶苗最低售价为每株0.17元。”庄明烈说。

开发工业化应用,充分利用茶原料价值,是白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今年福鼎白茶开茶节上,燕京惠泉啤酒福鼎有限公司的惠泉白茶啤酒投放市场,立即成为当天展销会特色农产品展区的“宠儿”。而福鼎的餐饮企业更是别出心裁,以白茶为原料,研究出了白茶咖啡、白茶火锅、白茶冰淇淋、白茶面包等衍生品。

福鼎星公司则开发了1000亩共享茶园项目,完成了茶园认养、白茶仓储、星级礼链服务的全链条标准化产业升级。客户认养的茶园每年产出的精品白茶可自用、可存储增值、可定制兑换茶礼,此项目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我们的茶园利用率还是很低,茶农采完制白茶所用的茶叶之后,剩下的茶叶便不再利用,甚为可惜。”福鼎市天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亨进说,看到福鼎21万余亩茶园中残茶的商机,公司设立了加工厂,将茶农原本不用的茶叶资源进行深加工,制成茶叶末、浓缩液和速溶粉,再应用到食品饮料和日化用品中。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

看茶、品茶、住木屋、吃农家菜……坐落于太姥山麓的福鼎市绿雪芽白茶庄园以茶园之美、农家之趣吸引了一拨拨八方游客。因为有机茶基地临近太姥山风景区,天湖茶业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在标准化生态茶园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茶文化博物馆、餐饮、住宿等设施,遍植多种花木,打造了这座绿雪芽白茶庄园。

在点头镇大坪村,天丰源茶产业有限公司建起了一座占地321亩、造型古朴的六妙白茶庄园。这里除了茶园基地、GMP清洁化标准车间、白茶生物科技中心等,还设有白茶谷旅游文化中心、茶博园等。

“茶产业链在延伸,与旅游相融合。昔日传统茶山逐渐蜕变成综合性的白茶庄园。”福鼎市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白茶庄园,既能生产、观光,还有科普、休闲等功能,吸引着本地及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摄影、写生。

早在2017年5月,福鼎市就出台“茶产业发展意见”,立足福鼎白茶与山、海、川、岛的资源优势,建成品品香白茶体验馆、绿雪芽白茶庄园、六妙白茶庄园等茶旅休闲点25个,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在点头镇翁溪村纪生缘生态茶叶观光园,记者见到步道蜿蜒、草木葱茏,观光游道上游客时而拍照,定格这鸟语茶香的美丽景致。

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相炳说:“很多游客希望能在茶山上住上几天,体验茶人生活。”为了不破坏茶园生态,最近纪生缘在茶园山脚下的东山下自然村与30多户农户签订了协议,准备将村庄改造成“茶人村”,统一管理,增加村民收入。

如此的茶旅体验活动,正在福鼎各地悄然升温,白茶产业正成为福鼎打造全域旅游的“助推器”。

上杭上罗村:一座花园改变一个村庄

即时 | 2019-10-15 09:25

上杭湖洋镇上罗村改荒地为体验式花园,引入自然教育理念,村民成为“乡土导师”,走出了“一个品牌带动一个村”的振兴之路 

一座花园改变一个村庄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邓婕婕 林斯乾) 14日,走进上杭湖洋镇上罗村,村道两旁的百日菊正开得热闹,小山坡上一块“心田自然体验基地”的牌子赫然在目。

“这是返乡创业青年梁舒打造的体验式花园。国庆长假期间,平均每天客流量约400人。重阳节时还组织龙嶂山登高、植物香囊制作课。”村支书刘汉棋介绍说,游客的食宿均由村民承办,可以说是一座公园改变了一个小山村。

上罗村位于湖洋镇最南端,位置偏僻,没有特色产业,人口外流严重,常住村民仅六七十人,土地抛荒,经济欠发达。

转机始于2016年,在厦门工作的梁舒回到上罗村创业。“翻译工作让我接触到自然教育理念。此类课程国内并不多,在龙岩更是空白,于是我萌发了创办自然教育体验式花园的想法。”梁舒说,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融入大自然,主要针对3岁至12岁的孩童。

穿过花廊走道、竹木小亭,推开植物缠绕的拱形铁门,来到花园的核心区域。绿树花丛中掩映着一栋水泥房,这是基地的室内教学点。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彼时,村民对自然教育概念非常陌生,都在观望,村干部几番动员后,终于腾出4亩荒地用于造园。2017年一期落成,万朵玫瑰、月季、紫薇等花卉竞相开放。

为保证项目特色,梁舒赴日本、广州等地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并组建自然导师团队。团队成员有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生态学、植物学、艺术学专业的博士和研究生十余人。每次活动,根据内容需要,邀请不同专业人士参与教学。

倾听飞瀑流水、学习音阶音符的亲水课堂,搜集自然声音和气味的森林课堂,观察萤火虫习性的星空课堂……上罗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

小山村在悄然改变。

十多位村民当上“乡土导师”。60多岁的林崇生就是其中一员,他经常为游客展示竹编技艺。“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观摩竹编、古法造纸等传统技艺。我家成了基地的一个现场体验点。”他说。

有的村民办起农家乐,用于日常的游客接待。如今已有3家农家乐,共60张床位。

基础设施也得以完善。今年,镇、村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亲水健身步道、凉亭、水车、停车场、公厕等,并修复石拱古桥。

如今,花园已被中国社工联园艺治疗学部评为园艺疗法试点基地。基地也以2公里的小溪为轴,扩大到上百亩。

隽永的诗意也需要产业支撑。梁舒希望花园结合乡土元素,创建一个集自然教育、森林疗养、亲子游学、花园休闲为一体的“人文客厅”。

福鼎:乡村振兴,注入清华力量

即时 | 2019-06-03 09:08

清华大学师生团队联手福鼎市政府,打造乡村振兴工作站

乡村振兴,注入清华力量

东南网6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日前,福鼎市委组织部为程正雨、王少钒、周宏宇、朱垠青、秦佩婷等5位参与福鼎乡村振兴实践的清华学子颁发“候鸟人才证”和“荣誉村民证”,表彰清华大学师生团队对该市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贡献。

清华大学,缘何牵手福鼎?这还得从一个海岛说起。

嵛山镇,是福鼎市下辖的一个海岛镇,从市区出发得先驱车半小时,到码头后再转客船海上飘摇半小时。尽管不具交通优势,但近年来当地政府扬长避短,不断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做好“海岛”文章,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至。然而,激增的客流,使海岛规划发展的滞后性凸显。

为此,去年7月,经两位清华大学校友——福鼎市副市长万涛和嵛山镇党委书记连俊成的牵线,福鼎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学生乡村振兴工作室达成合作协议,在嵛山镇东角村建设福鼎市乡村振兴工作站。据悉,这也是清华大学学生乡村振兴工作室在全国建设的首批站点之一。

福鼎市乡村振兴工作站的一期工程,就是嵛山镇乡村振兴大礼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0多万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由福鼎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师生团队历时9个月建设而成。

“这原本是一个废弃已久、散发阵阵恶臭的鱼露仓库,经过都要捂着鼻子。我们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将它改造成集群众观看电影、图书阅览、远程教育和会议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福鼎市乡村振兴工作站一期设计规划负责人秦佩婷说,它主要承担乡村振兴工作队与当地村民开展联合活动、培训交流等功能,并可作为乡村图书馆和乡村小剧场,同时,内置的远程视频系统还可向村庄提供远程教学。

近日,一场由福鼎团市委主办的“乡风文明大家谈”青年沙龙活动在嵛山镇乡村振兴大礼堂举行,吸引众多村民乃至游客参加。自今年3月24日该项目竣工启用以来,类似的活动经常上演,已成为当地群众和游客的“打卡”之地。

上个月,在中央电视台的五四晚会上,清华学子朱垠青还作为代表,讲述了乡村振兴工作室的故事。

据悉,为鼓励清华学子持续关注福鼎,实现柔性引才,福鼎市委人才办专门设立“候鸟人才”计划。未来,将围绕福鼎白茶、旅游、海洋等特色产业招才引智,为福鼎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期待更多人参与

□程枝文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当下乡村振兴中,很多政策都能向乡村倾斜,但要让人才扎到基层并不容易。

让人才定点聚焦到某一乡村,并且扎根于此,与村民、基层干部共同谋划发展,是破解上述难题的一种有效方式。福鼎市乡村振兴工作站,就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清华力量。

记者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校地共建机制,利用清华大学名校效应,吸引更多北京高校优秀学子,聚拢地方各部门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工作站平台,使之成为人才培养孵化器和项目实施助推器。同时,开展乡贤回归工程,广泛利用人脉资源,动员本岛在外人员带着经验、资源、财力回归故里,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文化情怀反哺桑梓,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乡村的全面振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要素的协调发展。我们期待更多学子、更多高校、更多公益团队的加入。

屏南白玉村:体育+旅游,好戏在后头

即时 | 2019-02-22 07:32

省运会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赛在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成功举办,不但把这个沉寂多年的村子唤醒,还将其带上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的新路子

体育+旅游,好戏在后头

东南网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张声平 张尚瑶)

“要不是第十六届全省运动会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赛在这里举办,外人很难知晓这里藏着一个‘世外桃源’呢!”来自福州的林女士对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赞叹不已。

白玉村紧挨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龙井古桥景区,距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鸳鸯溪27公里,被誉为“屏南东大门”。

沉寂多年的白玉村从无到有,并一步步脱颖而出,是近些年发生的事。以前,农民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少、经济底子薄,村里的青壮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发展项目纷纷外出谋生,老弱妇孺留守村子,是典型的省级贫困村。

2010年,白玉村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水泥路通了,农家别墅建起来了,蜿蜒曲折的河流怀抱四季花海,村子愈变愈美。

“在外漂泊,哪有不想家的。”2012年,得知家乡实施造福工程、建设美丽新村后,返乡村民陈凤贵卖掉厦门的房子,回到村里盖起一栋3层楼住宅,做起了极具特色的农村汽车旅馆。

“为了让旅客住得舒心,每个客房都配有电视、空调、热水器和WIFI。”陈凤贵说,“我们夫妻俩还整了个菜园子,种满各种瓜果蔬菜,无论游客哪个季节来都能吃到新鲜地道的农家菜。”

尽管白玉村自然风光优美,毗邻景区,但像陈凤贵家这样的民宿并不多。受旅游季节性限制,加上多为过路客,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大。然而,省运会成功举办给白玉村旅游业带来新机遇,旅游产业活力因此迸发出来。

“作为省运会比赛赛道,白玉村皮划艇赛道有河道水量、速度以及自然的地理优势,这些都为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比赛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屏南县文体局局长苏旭东说,利用天然的水道办成比赛项目,而这样的赛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无疑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白玉皮划艇运动休闲基地建设规模68.48亩,包括赛道、调节库皮划艇静水训练区、运动员公寓、裁判休息室、综合训练房等配套设施和白玉书屋、舟头广场、栈道、旧村及湖心岛夜景工程等项目。

“没想到,省运会皮划艇比赛后,我们村的名气大了,这里可玩的项目也多了起来。现在,遇到好天气的周末,村中三个停车场150个车位都停满了私家车,游客近2000人。”村民彭马新已享受到省运会带来的旅游发展红利,他家的食杂小店每天营业额从300多元直接翻了一倍,比赛期间甚至达到1600多元。

去年底,屏古高速公路正式开通,福州去屏南缩短至1.5小时左右,屏南变身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今年春节黄金周,来屏南的游客猛增。

当体育牵手旅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的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省运会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的成功举办,不但把沉寂多年的白玉村唤醒,还将这个自然运动条件绝佳的村子带上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的新路子。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对公众开放的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休闲基地,我们将整合皮划艇回旋赛道及国家森林公园、茶盐古道、古村落文化等综合优势,策划打造以‘皮划艇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文旅特色小镇,努力将白玉村建设为集运动、训练、体验、休闲、创意、康养和度假于一体的运动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寿山乡党委书记陈绍挺说。

福建省发布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

即时 | 2018-11-16 07:19

东南网11月16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张辉)今日,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的通知》,就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建设美丽、文明、善治乡村,提出十条具体举措。

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方面,我省提出在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7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加大食用菌产业、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业的培育力度,形成10个优势特色产业,到2022年实现10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

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方面,我省将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其中,2018至2020年,全省新建改造1200座乡镇公厕、3000座以上农村公厕。到2020年完成37.5万户农村户厕改造,到2022年农村户厕改造覆盖率达98%。

在资金投入方面,我省要求各级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要持续增长,确保力度不断加大、总量持续增加。其中,2018至2020年,省级财政每年落实18亿元资金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每年筹集12亿元以上“四好农村路”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提升粮食核心区粮食产能项目建设。每年安排13亿元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2018至2022年每年安排1.5亿元用于扶持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在人才保障方面,我省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18至2022年每年选认1000名以上省级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服务创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待遇,乡镇干部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10%~20%;村主干基本报酬按不低于当地(以县为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其他村干部的基本报酬按照村主干基本报酬60%左右的标准;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到2022年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比重达50%以上

此外,通知还从乡村建设规划、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等方面,明确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措施。

省领导赴泉州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即时 | 2018-10-22 08:00

东南网10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20日,副省长李德金带领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安溪县调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李德金实地察看了现代农业、“植物工厂”、茶叶企业、乡村建设、污水处理等现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泉州市尤其是安溪县在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要求泉州市和安溪县认真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李德金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不断将乡村振兴战略引向深入。要紧扣“产业兴旺”,强化品牌价值意识,保护传承传统茶文化,持之以恒讲好闽茶故事,做强做优特色茶产业。要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延伸“植物工厂”产业链条,引导多领域多行业技术衔接,打造农业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主动融入闽南传统文化元素,引导村民造林绿化、美化农村环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处理、裸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

永安青水乡:以创新促产业 以改革增动力

即时 | 2018-10-15 07:27

以创新促产业,以改革增动力,以文化聚人气,地处偏远的永安青水乡实现美丽蜕变——

这里是青水,这里是畲乡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魏兴谷)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过去因为山高路陡位置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居全市下游,有人戏称“青水青水,清贫如水”。

作为边远的少数民族乡,如何谋求振兴?11日,记者到青水采访,看到的是山绿、田绿、人忙碌,座座乡村公园和片片畲族民居交相辉映,如在画中。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妻来乡里寻找老民居要投资建民宿,一名来自厦门的文化人在这里组织畲族乡亲搞剪纸文创,他们都发出“来了就不想走”的感叹。

今天,全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超1.76万元,跃居永安全市前列,并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等国字号荣誉。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告诉记者,作为全省19个畲族乡之一,青水能实现美丽蜕变,靠的是不甘落后的赶超意识,是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这也是当前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最需要的作为。

创新市场建设,为产业振兴壮底气

入秋后,许多地方的山区田和人就闲下来,可在青水,夜幕降临时,记者发现田间地头闪烁着点点“星光”。一问,才知原来都是帽子装有“手电筒”、连夜种植莴苣的菜农们。

在青水,一年四季没有闲田闲人。“自从有交易市场,这里的菜不愁卖,全国很多客商指名要青水的菜,价格比别人高却卖得比别人快。”说话的是钟垂江,乡里第一批靠种菜富起来的农民。

虽然区位偏远,但青水的青山绿水保护得较好。为此,乡里坚持把特色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这些年,国家惠农政策频出,各级党委政府花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四好农村公路”修到田头,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3.8万亩。

然而,菜农也曾深受市场波动之苦,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蔬菜烂在田里。钟垂江毅然外出,当起经纪人,就是想为解决卖菜难出份力。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一是容易跟风,哪种好卖就种什么,二是与其他产区比体量偏小,没有话语权。”在乡党委书记温永有看来,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要振兴,而现阶段农业产业升级的堵点,还是组织化、品牌化程度偏低。

多方调研听取意见,建交易市场被温永有认为是抓手。尽管资金有限,乡里咬咬牙,征集5500多平方米土地无偿用于建市场。接着,又联合起乡里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300多万元,在蔬菜产量第一大村龙吴村建设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恒温保鲜贮藏库、农产品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一应俱全。这样的市场连接省内外众多批发商采购商,成规模、抗风险,也好打品牌。

去年8月1日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开业,钟垂江任理事长:“各村产品集中分拣、打包、装车,我们集中统一发货,方便得很!”

“青水畲寨”高山蔬菜品牌正在全国叫响,青山绿水的价值在价格优势中体现。在交易市场内,一名广东佛山的客商说,我们那的主妇就认福建青水的甜玉米,虽贵一些,但只要有货,大家就抢着要。

在建设交易市场的同时,乡里也在悄然进行一场生产组织化变革。青水畲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组成联合社,共同出资入股建设、运营这个交易市场,由此,原先各自从事生产、销售的人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共同分享产业质量变革带来的新红利。

创新“福田贷”,为农民创业聚财气

乡村振兴,需要村民创业。而村民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原来很多畲族群众手头紧,解决资金难题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记者在龙吴村碰到种植户蔡立杆,他正忙着种植莴苣。今年起,他买农资不再赊账了。“自从有了‘福田贷’,手头多了5万元的周转资金。付现款比赊账买总价便宜超过10%,我们几户人一起团购还能再打折。”

针对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永安市在青水试点“福田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资源、互利、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全乡范围内的农业经营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合作社向永安农信社推荐信誉良好的农户,并以社员依法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及地上(含地下)附着物作为抵押,向永安农信社申请办理。社员通过授信,可在3年内获得5万元贷款支取额度,贷款月利率最高不超过5.9‰,同时能享受永安市普惠金融贴息政策,农户可享受贷款月利率3.82‰的低利率。农户在手机上即可办理,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具备贷款资格的社员只需申请,并出具土地经营权有效证明材料,合作社将联系永安农信社提供上门一条龙服务。贷款流程只需六步:农户贷款申请、核实土地经营权、合作社评级评分、签订合同、土地抵押登记、贷款支付。

得益于改革激发的活力,青水全乡上万农民正在45个合作社和5个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领下,朝着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迈进。目前,已形成蔬菜、茶叶、烟叶、笋竹、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总产值超1.5亿元。

文化助力,为畲乡振兴聚集精气神

“小青瓦、白灰墙、坡屋面、翘屋脊,畲族古建筑看不够,大腔戏听不腻。我们的客户来到这里都赞不绝口。”今年初,泉州小伙张文动所在的公司在多地考察选址后,决定投资近百万元在青水集镇修缮一座旧祠堂,开设剪纸艺术馆。

据了解,青水全乡260多座古民居和多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里,洋溢着浓郁畲乡风情。然而,畲乡风情独特,但破损严重,加上年轻人大多外出。“没有人气的农村,谈不上振兴”,这是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

聚人气,首先要把畲族文化立起来。乡里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畲乡民居修复。乡里请来东南大学、福州的设计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对全乡进行整体规划提升,通过“建一批、改一批、拆一批、保一批”的方式划定、完善各种功能区,满足群众需求,逐步形成统一的畲族风格建筑,让畲族文化保护传承有了载体。

自2016年起,青水已连续举办三届“三月三”畲乡文化节活动,最多时一天有超过3万人次游客来到乡里,却没出现无处停车的问题,让村民们深感保护与规划之重要。曾经封闭保守的畲乡,开始以自信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游客的到来。

青水畲族乡不仅有畲族文化,还有闽王文化。1100多年前,被誉为“开闽第一”的王审知征战福建,其母徐氏夫人去世后,就安葬于此。在龙吴村,还保留着马厩、校场、罗兜祠等遗址。2016年,乡里组织修缮了村里的罗兜祠,并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一定为王氏宗亲祭祖日,来自海内外的开闽王氏后裔、宗亲朋友相聚青水举行“开闽三公入闽”庆典活动,有效提升了青水的知名度。

“家门口就能挣钱,乡里的学校和卫生院水平也跟上来了,孩子回来上学也放心了。”传承发展畲乡文化,引来了游客,也让不少外出务工村民纷纷返乡。到外地当了十几年厨师的龙头村村民吴发泉,把家里的老房子装修后开起民宿“龙泉森林人家”。到周末节假日,客人往往订不到房间,他自豪地告诉客人:这里是青水,这里是畲乡!

福州晋安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即时 | 2018-09-14 07:39

福州晋安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既满足了北峰山区群众的出行需求,又给城市居民进山旅游打造出生态通道,助力北峰山区乡村振兴——

这里的路,一路风光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总面积552平方公里的福州晋安区,超过77%的面积属于北峰山区。长期以来,北峰山区3个乡镇3.1万群众,十分期待家门口的农村公路能越修越好。同时,北峰山区作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环境优美,是数百万城市人口短途休闲娱乐、享受生态福利的好去处。要提供生态产品、发展全域旅游、振兴乡村经济,都需要畅通的农村公路。

内外共同呼唤声中,晋安按“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指导原则,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近年来,晋安累计投入8.6亿元,实现农村公路总里程398.53公里,构建了北峰山区“一环两纵两横”的公路主干线。9月7日,在全国“四好农村路”管理现场会上,晋安区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称号。

民生之路,破解山区群众出行难题

在北峰山区的最北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日溪乡山秀园村。这里虽距福州很近,但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村民很难与外界往来。村支书蓝兴水介绍,以前他们从村里到市区,只能从日溪乡先拐到寿山乡,再到新店镇,全程要花1.5小时左右,村里的毛竹等农产品运出去一趟很不容易。

如今,因为一条路的出现,打破了困扰村民多年的交通瓶颈。2017年,晋安投入1080万元,建成山秀园村通往瓦坪村的3.5公里道路,路宽5.5米,水泥硬化,可双向通行。有了这条新路,从山秀园村下山进城的时间缩短到50分钟。“给我们的出行帮了大忙,以后村里产的毛竹能十分方便地运出去,路程缩短运费下降,等于农民增收了!”蓝兴水兴奋地说。

近年来,晋安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112公里,共消除边远的交通瓶颈村24个,为北峰山区3.1万群众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为运营好农村公路,晋安建设了集客运、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北峰综合运输服务站,服务功能覆盖3个乡镇,运营里程达320公里,日均发送旅客800多人次,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促进山区物流寄递行业发展。3个山区乡镇组建了37个交通劝导站,加强对山区公路、通行车辆的综合管理;爱路护路纳入北峰山区所有建制村村规民约,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护路,及时劝止在公路摆摊设点、打谷晒场等行为,形成全民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生态之路,福州市民乐游后花园

北峰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5%,因此,这里的农村公路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

全长19.66公里的鼓宦线,就是最突出的代表。鼓宦线起于福州三环化工路,终于宦溪镇宦溪村,沿途种植红叶石楠、樱花等植物,还增设绿化景观带,一路绿意盎然,被誉为福州“最拉风”的公路,现已成为福州国际自行车赛段,也是福州骑友练习爬坡的绝佳地。同时,公路沿线设有3处停车观景休息区,站上观景台,城市美景尽收眼底。

“我们将农村公路建设与路域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等充分结合,创造了生态路、美丽路,让市民在走进山区的路上就能体验秀美风光。”晋安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书元说,目前全区已打造鼓宦线、岭寿线、新贵线、鼓山线等4条、总长55公里的生态示范路,实现了以路造景、以景靓路。

为方便福州市民进山赏景,晋安还大力推进城市公交延伸战略,在农村公路相继开通63路、193路、331路等3条公交线路,直达鼓岭旅游度假区、桂湖温泉城等生态休闲区。

今后,福州市民沿着北峰山区一条农村公路进山,能享受到一系列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福利。以全长33.5公里的岭寿线为例,起点为寿山乡岭头村,终点为寿山乡寿山村,沿途串起千年古刹林阳寺、桂湖温泉城、寿山古矿洞、寿山国石馆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寿山村,不仅入选“全省最美休闲乡村”,而且是闻名遐迩的寿山石发源地,线路含金量很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发展之路,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进山旅游的市民络绎不绝,给北峰山区的振兴启动了绿色引擎。

“乡村振兴战略为旅游事业发展带来绝佳机遇,我们将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让生态效益加速释放,为发展注入绿色能源。”晋安区领导表示。

全长49公里的新霍线,是北峰山区农村公路的主干线,既串起林阳寺、飞云峡、北斗洋、皇帝洞等景点,也给沿途的村庄带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兴旺的良好契机。获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寿山乡前洋村,就从中获益良多。

走进前洋村,一座占地约200亩的龙晶葡萄采摘园一下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有成片的葡萄树,还新建起餐厅、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可见其经营日渐红火。“采摘园经营六七年了,生意越来越好,主要原因就是公路更畅通了!”采摘园负责人吴弟感慨说,建园初期,门前还是村里的泥巴路,游客过来不方便。近几年,道路越来越好,游客不断增加,游客最多时一天就接待1000多人次入园,今年葡萄卖出5万公斤以上,“好路带来好生意,下一步准备增加品种,争取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

在前洋村,还有同乐园等休闲农业项目也在迅速崛起;在北峰山区,还有宦溪村、寿山村、日溪村等村庄在朝着产业兴旺的目标大步前进……据统计,5年来,晋安累计建设通向农村产业基地、农业生产项目、旅游景区景点的农村公路54条89公里,由此带动引进升级农业项目50多个,开发旅游项目15个,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晋安区领导表示,下阶段,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健全完善“精准细严”的管理体系,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乡(镇)公路、美丽生态示范路、致富干线公路及通村公路拓宽改造,打造“三环三纵三横”的北峰山区交通网络,为加快山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武平重点打造百香果产业:一粒果,一条致富路

即时 | 2018-09-13 07:29

武平近年来重点打造百香果产业,目前百香果种植规模近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9500多吨,产值近1.2亿元,带动越来越多农民脱贫致富

一粒果,一条致富路

东南网9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赖志昌 通讯员 王发祥 谢进发)

1日,“武平百香果”公益广告登上央视8大频道,在黄金时段轮番滚动播出。武平百香果吸引了众人目光。

近年来,武平县重点打造百香果这一绿色产业,带动越来越多农民脱贫致富。如今,武平百香果种植规模近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9500多吨,产值近1.2亿元。

种下致富树 结出致富果

走进位于城厢镇东岗村的“开心田园”农场,80多亩黄金百香果长势正盛,沉甸甸的果实垂挂枝头,工人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喜悦。

“进来坐,快来尝尝。”梁野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场主吴才英端出刚摘下的黄金百香果,开心地笑着。

2017年,从厦门打工返乡的吴才英种植10亩黄金百香果,小赚一笔。由于看好黄金果前景,今年她把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预计亩产1000多公斤。“今年行情比往年还要好,由于果质好,收购价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很多订单只能推掉。”她说。

百香果园遍地花开,像吴才英一样发展武平黄金百香果产业的农户不在少数。

由于地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丘陵地貌多,生态条件良好的武平非常适宜种植百香果,所产果子色泽鲜亮、味甘醇、香味独特。

在武平高速路出入口,矗立着一块块醒目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少养猪多种果,种果就种百香果”的标语。

2016年,闽粤两省签署汀江—韩江水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武平全面掀起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为保护绿水青山,带领养猪户脱贫致富,武平将目光投向百香果,将其作为养殖户转产转业的新路子,并及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

百香果易管易种,行情好、见效快,武平不少乡镇将其作为推动产业扶贫的新项目。“目前,全乡有2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均2至3亩,以亩产1500公斤计算,每户每年有6000至9000元的收益。”民主乡副乡长赖守垣说,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贫困户认领种植片区,由当地农业公司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并对贫困户进行日常生产量化考核。

“百香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副县长刘德龙说,经两年发展,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6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9500多亩,预计总产量9500多吨,产值近1.2亿元,带动越来越多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延展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

眼下正值百香果集中上市时节,通过“互联网+百香果”线上销售,武平百香果香飘全国各地。

8月25日,在福建百香果产销联盟武平百香果分拣中心,工人们忙着分拣、包装百香果。该中心首期占地2000多平方米,7月投运,每天从这里分发销往全国的武平百香果最高达5000公斤。

“为让消费者吃到最佳品质的武平百香果,这里严格按福建百香果行业标准分拣,设有冷链、温控室、选果包装车间、自动选果机、装卸车间等设备,日分拣量最高达2.5万公斤。”分拣中心负责人林勇进说。

在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电商部,工作人员余小莉正忙着为客户发货。截至当日16时,通过严选、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她已发出500多个订单,“订单量太大了,这段时间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武平百香果现在不愁卖,今年销量呈爆发性增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秀珍说,去年公司通过网络平台销售5万多公斤精品黄金果,销售额逾百万元,今年销量预计是去年的10倍,销售额将超千万元。

“互联网+”让武平百香果插上腾飞的翅膀,武平还着力引进百香果深加工等项目,延长产业链,大力引进百香果果汁、百香果果脯等企业落户,而由专家团队研制成功的百香果酒产品也已准备试生产。

此外,武平着力进行“武平百香果”品牌创建,注册了“林改第一果”“武平百香果”等商标,通过统一产品收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销售,促进武平百香果品牌整体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将武平打造成为‘中国黄金果之乡’。”刘德龙说,6月,福建百香果联盟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着重打造武平百香果出海项目,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武平百香果产区已申报通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下一步将着力完成“武平黄金果”商标注册等工作,进一步打造具有武平特色的百香果品牌全产业链。

省领导率部分市县(区)党委负责同志赴浙江学习培训

即时 | 2018-09-04 07:22

提高站位 对标先进 全力推进我省乡村振兴

省领导率我省部分市县(区)党委负责同志赴浙江学习培训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9月2日—3日,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率领部分市县(区)党委领导专程赴浙江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培训。

王宁一行在浙江德清、安吉实地考察了二都小镇、上柏集镇、生态文化馆、五四村、余村、大竹园村等,详细了解浙江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村庄规划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经验做法,并邀请浙江省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情况。

在点评会上,王宁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亲自倡导并大力推动的,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王宁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和行动,并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各市县(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要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组织、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检查,坚持正向激励,强化督导问责,切实抓出成效。二要全面规划、全面部署、全力推动。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三要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在污水处理、环境综合整治、农房治理等方面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和有效举措,积极探索创新,拿出切实可行办法。四要抓准抓好当前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治理行动、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扎实做好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要加强示范引领。选择一批中心村开展实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特别要在农房整治方面先行探索,加大农村“裸房”整治力度,多措并举,为面上推开积累经验。六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 于伟国讲话

即时 | 2018-08-30 07:3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努力开创新时代福建“三农”工作新局面

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 于伟国讲话 唐登杰主持 崔玉英出席

东南网8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8月29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省委书记于伟国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福建“三农”工作新局面。省长唐登杰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出席会议。

于伟国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农村农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乡村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全面谋划、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科学路径、有效方法,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

于伟国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明创建、治理提升、生活富裕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建设特色现代化农业。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形成10个产值均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坚决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实现规模发展、融合发展、安全发展。要紧紧抓住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动,做到“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保持乡村独特的内在气质。要紧紧抓住乡风文明这个保障,建设民风淳朴文化兴盛的文明乡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要紧紧抓住治理有效这个基础,建设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建设平安乡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要紧紧抓住生活富裕这个根本,建设共建共享的殷实乡村。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大力推进、不断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促进闽台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于伟国指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压实领导责任,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要强化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关爱基层干部,对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给予表彰和政策倾斜,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待遇。

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了具体部署。省领导张志南、胡昌升、裴金佳、梁建勇、王洪祥、张广敏、檀云坤、杜源生参加会议。

省、市、县(区)各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市、县(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在分会场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会上,南平、三明、泉州、福州等市有关负责同志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1  2  3  4  5  6  7  8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