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

12月20日,“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活动启动,青年新闻人深入我省改革开放前沿,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报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反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生动实践。

 资  讯 

“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活动落幕:砥砺前行,当新时代新闻先锋

即时 | 2019-01-09 08:42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学生记者 邢成武 杨洪美 何昕晔 胡松坤)

近日,“青年新闻人:我们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在石狮落下帷幕。该活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师生和省内主流媒体青年记者共计49人组成,历时7天,驱车800多公里,走访了福、厦、泉、漳等四地20个采访点。

“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活动是福建省部校共建工作的特色项目,每年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2016年的“重走长征路”到2017年的“基层共学十九大”,再到2018年的“我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每年的采访主题都紧扣时代命题,紧紧围绕当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策划实施。

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深入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才能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本次联合采访点的布置,保持了以往的特点,既有田间地头、高山海滨,也有社区厂区、科技金融机构。

“这是一次难忘旅程”

2018年12月20日下午,采访团首站来到位于福州长乐的网龙科技公司VR体验中心。各种身临其境般的虚拟技术,引来学生们的阵阵惊呼。“这里的VR模拟,都与人们实际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尤其是学习、教育、服务类的应用。”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大二学生周文娟,将随身带着的手持直播设备打开,现场为网友做起直播,其他学生也纷纷借助美拍、秒拍等新媒体工具,记录下他们看到的场景。

在东湖数字小镇,VR体验更多用于模拟工业实操,学生们热情地开起了“挖掘机”、体验了“集装箱装卸”,当起了“数字工人”。赵艳平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也是唯一一个连续参加三届“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活动的学生。她说:“我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不仅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见识。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这种体验不到现场是无法获得的。”

在漳州芗城区天宝镇的“香蕉海”景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的香蕉树,以“语堂故里、十里蕉香”为设计主题,融合林语堂文化、蕉园风光、玉尊朝圣、亲水滨江等四大元素,置身其中,仿佛世外桃源。

在厦门翔安区新店镇大宅社区,采访团成员们看见村庄里种满了大片的火龙果树。“2018年火龙果产值达3886万元,火龙果副产品营销额达180万元。”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说,这里以前是厦门东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农民以种花菜和马铃薯为生,收入微薄;如今,大宅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建设火龙果绿色生态产业链,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现在大宅社区居民的年均收入已达28000元以上。

2018年12月25日,石狮市蚶江镇,这个曾经贫穷的海港小镇,如今高新企业云集。一位来自蚶江本地的工人说,以前蚶江人主要靠打鱼为生,生活并不富裕。但自从开办工厂以来,人们收入变得更高了,就业岗位也增加了。看着这些变化,人也一下子有干劲了。

“这是一份精神大餐”

本次联合采访团共49人,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记者与4名学生组成,马不停蹄、连续作战,中午基本无休,别人用餐时赶稿、行车途中剪辑、一边采访一边传送,还展开了采访竞赛,每天公布小组上稿“排行榜”。

一路走访,风雨兼程。采访团既参观了传统企业,如盼盼食品公司,听到了企业披荆斩棘的创业故事;又走进了新兴企业,如网龙网络公司,看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还来到漳州市南山文化园,领略了生态优美的乡土田园。

在厦门,思明区沙坡尾从码头人家到多元特色商店,从小渔港变为文青聚集地,基础设施的不断改造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泉州,石狮服装城从零起步,变身为中国服装休闲名城,还成为国家级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外贸新业态领域迈向全国同行业前列……采访团无论在哪个采访点,都能感受到创新精神,感受到劳动者的勤劳与奋斗。

“改革开放40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抽象的认知都转化成了具体的亲身感受。”厦门大学的学生带队老师黄勇说,此次活动信息量极大,他沿途不停地做笔记,等回去慢慢消化。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学校是小课堂,生活才是大课堂。

在福州马尾的名城国际小区,消防栓能自动进行水压检测,门禁的人脸识别敏感度达到99%,水表能够远距离数据传输……“没想到我的家乡马尾,变化也这么大,令我自豪。”福建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陈嘉晴说,青年记者带着学生深入田间地头、高山海滨、社区厂区,实地感受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们的业务素养。

“能够一线体验这样的变化,很幸运,每一个采访点都特别接地气,是一份精神大餐。与青年记者同行,更让我明白了在新闻采写时,要向实处去、往深里写,不断发现和挖掘好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大四学生张钰,是一名“准新闻人”,已签约浙江广电集团。

“这是一股磅礴力量”

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东南网记者郑思楠在采访笔记中这样写道:“七天的时间里,我和采访团走访多地,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互相交流学习。特别是我感受到了青年学生们的蓬勃朝气和热情,备受鼓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新闻人,通过此次走访,我真正了解到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人的使命,也深刻意识到做好新闻工作、把好舆论导向的重要性。”福建师范大学带队老师陈骞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此次联合采访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多个媒体平台,共刊发、刊播了近400条新闻作品,生动展示了我省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保护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各小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采访刊播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同时又策划推出这么多制作精良的微视频,体现了大家捕捉新闻的功力和应用新媒体的能力。”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在总结会上说。

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记者廖尚玺,是一名工作才3年的90后:“体验着这个大时代下的一个个小故事、小场景,非常有价值。我们青年新闻人,只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与基层群众心连心。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参与类似的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记者纷纷表示,他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到实践中,到群众中去,汇聚起一股讴歌新时代、建设新福建的磅礴力量。

石狮:打造高含金量的城市名片

即时 | 2018-12-28 07:43

东南网1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大学生记者 何昕晔 胡松坤 邢成武 杨洪美)

25日,“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来到石狮。

石狮在我省十强县(市)排名第2位,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大活力县级城市、全国小康城市百强、国家生态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等荣誉称号,打造了一张张极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

采访团一行先来到石狮服装城。就在上个月,泉州石狮服装城市场国家级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在全国6个试点市场中率先启动。当天,石狮市市场采购贸易首单在石湖港完成出口通关,这标志着石狮、泉州及福建在外贸新业态领域方面迈向全国同行业前列。

去年,石狮服装城的市场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现在,石狮服装城内的市场经营户达2万多户,以中小微规模为主。通过这些中小商户的交易,每年大量的石狮服装出口到世界。

“以前中小企业会通过一些货代直接走货,导致没有留下销售数据。当企业需要融资时,却苦于没有销售数据,非常不利。而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后,销售数据留下来了,方便了这些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取得融资。”石狮市商务局局长林金场说,为给中小微商户提供更多的便利,试点启动后,相关部门在石狮服装城市场内设置了贸易服务中心,实行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为商户提供快速通关、增值税免征不退等服务。

随后,采访团来到了蚶江镇。这曾经是个贫穷的海港小镇,如今却高新企业云集。2017年,蚶江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站在蚶江六胜塔公园高处看去,泉州港石湖港区尽收眼底。一个个满载的货柜和频繁进出港口的货车见证着港口的繁忙与兴盛。“石湖港最初是一个小码头,现已发展为国家一类口岸、泉州中心港。2017年石湖港货物吞吐量达2827.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33.7万标箱。”据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蚶江镇港后物流产业区进驻企业30多家,与电商配套的富星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园已建成并试运营。

“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活动今日落幕

即时 | 2018-12-26 19:35

“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活动今日在石狮落幕。东南网记者 郑思楠摄

东南网12月26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 林闻)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活动今日在石狮落幕。来自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新闻院系青年师生和青年媒体记者在7天时间里,赴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福建省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感受四十载福建的历史巨变。

采访团到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深入调查、深入研究,掌握福建改革开放的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在七天的时间里,采编出许多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新闻作品。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他表示,本次采访活动,一路走来,引起了广泛反响,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一次富有创意、富有激情、富有成效的活动,拓宽了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开展更多的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海峡都市报全媒体中心副主任王芳表示,这次的行程7天,走访不同城市,每天都有不同的典型案例,涵盖了科教文卫各个方面,在经济、乡村建设、人居等方面都有涉及,全面展示了福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成果。另外,这次有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两个学校参与,两个学校互相比赛,可以看出厦大理论学术研究更扎实,师大实践能力更好。同时,学生和记者之间互相促进的感觉非常好。

海峡通讯记者廖燕源对这几天的采访活动也是感受颇深,他表示,这七天的采访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自己是传统媒体,这一次和学生们一起用新兴融媒体渠道进行报道,也让自己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报道方式,也是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的一次机会。

两所大学的青年学生也表示,参加了此次的活动收获满满。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学生陈斯航,这几天,一路采访了改革开放前沿,不仅有城市,还有农村。感受到福建省改革开放越来越好。同时,她对于这次活动对自己新闻能力的提升也有话说:“以往我们在学校里虽然也有采访活动,但这次的采访更加的接地气了,采访范围更广了,包括经济、农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另外,有不同的媒体老师带领选题,手把手的指导我们,受益匪浅。”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学生韩冬说:“七天里,能跟业界的记者大佬们学习,他们手把手的教了我们许多,能把我们平时在学校里真正学习到知识运用实践,受益匪浅。”

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团走进石狮:滨海小城的华丽“突围”

即时 | 2018-12-25 18:50

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团走进石狮。颜亦阳摄

东南网12月25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 林闻)今天下午,“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走进了石狮服装城和蚶江镇,寻找属于石狮这座滨海小城的“大梦想”。

产业崛起提升城市“自信”

石狮市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基地,每年约有11亿件服装从石狮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石狮服装城主要经营以男装、女装、童装、西裤、运动装、内衣为主,先后荣膺“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等称号。

石狮服装城以及邻近的石狮国际轻纺城是石狮城市的核心商圈,石狮服装城定位以服装展览、交易为主,石狮国际轻纺城定位以纺织品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为主,两城功能互补、各有侧重,形成了成衣、面料、辅料三位一体的纺织服装市场体系。

近年来,石狮市在不断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开拓市场,当地传统纺织服装产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石狮服装城副总经理龚显钏对石狮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认为,石狮的自然资源匮乏,是个“风头水尾漏沙地”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注定了以商贸为基础的发展方式,以及这里人们血脉里拼搏的意识。石狮服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链的完善度,包含了从制造到加工各个环节。石狮作为侨乡,经济的外向度足够,石狮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将是“内贸外贸”的形式,同时发展更多用地范围小,污染小的企业。

海港小镇的沧桑巨变

蚶江镇位于泉州湾南岸,石狮市东北部,是著名侨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渔港小镇,用“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弯道超车”,谱写出一个产业传奇。

蚶江镇原先是贫穷的海港小镇,如今却高新企业云集,以“智能制造”新兴产业为名片,这强有力的“一跃”跟蚶江镇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近年来,蚶江镇紧紧围绕石狮市“创新转型、实业强市”发展战略,突出“工业立镇、港口兴镇、旅游旺镇”主线,力促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港口物流,全力打造“海丝起点、古港门户、智能制造、人文荟萃、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

“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通达集团便位于蚶江镇上。2000年通达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拥有几十项发明类专利,是我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达集团总经理助理夏卫东对这几十年的发展体会颇深,他表示公司在这片土地上成立已经30多年了,这些年间,公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只能设备采购方面的优惠,还有就是税收政策的优惠。智能化的升级给公司带来了效率上的显著提升,现在公司一共有上万台智能化设备,以及8000多名工人。未来公司也会更加注重生产市场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一位来自蚶江本地工人表示,以前蚶江人主要靠打渔为生,生活的并不富裕了。但是自从开办工厂以来,这里的环境变好了,人们收入变得更多了,就业岗位也增加了,看着这些变化,人也一下子又干劲了。

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探索晋江养老新模式

即时 | 2018-12-25 15:30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 吴恩儿 本网记者 林闻 郑思楠 学生记者 张钰)“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铃声,一群老人相约来到干净的餐厅,今天的午餐有海虾、赤肉白萝卜汤、香菜和西红柿,老人们各自领取带有自己编号的餐具,有说有笑地享用午餐。今天,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来到了福建晋江大埔村的敬老院,这里目前生活着190余位大埔村老人。

“这边是医疗室,是根据卫生组的标准来设置的,还有药品免费发放柜,每周一会有医生来我们这里坐诊,老人家有什么不适,就直接来这里拿药,是不收费的。”大埔村工作人员介绍道。大埔村根据不同家庭的特殊需求,创建集中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农村敬老养老新模式。据介绍,只要是大埔村70周岁以上的男性村民,65周岁以上的女性村民,就可以免费来这里生活,对于在家养老的老人,大埔村也补贴每月300元的养老金。这些养老基金全部来自于村委牵头的慈善协会,协会带动社会贤达捐资,目前资金已达3000多万元,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养老运营开支。在一层的娱乐室里,七八位老人围在一起,玩着闽南桥牌。“我们平常有空了就聚在这里打牌,子女平时工作忙,有空了就来看看我们,每天可以和这些老朋友一起玩,非常开心。”一位80岁的老人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每个月敬老院还会统一给这个月的寿星过寿,根据闽南习俗,大家一起吃面线和鸡蛋,寓意长命百岁。

“这里的老人真的好幸福,这种模式可以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老人们有其他老人的陪伴,每天的生活也很轻松愉快,”厦门大学的赵艳平对这种养老模式连连称赞,“我以后也好想来这里养老。”目前,大埔村敬老院正在规划建设二期工程,二期敬老院主要针对生活不便的老人,统一照顾统一生活,全心全意让村里的每一位老人都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青年新闻人走进大宅社区:感受新农村新成就

即时 | 2018-12-24 22:48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林闻 郑思楠 福建日报 吴恩儿 学生记者 陈嘉晴)今天,青年新闻人踏上了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的大宅社区。车才驶入社区,团员就被大片的火龙果林吸引住了。惊喜不止于此,进入社区内的驿站后,团员还品尝了火龙果茶、火龙果糖和火龙果干。“太好吃了吧,感觉完全没有添加剂,非常吸引人。”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彭鹭鹭忍不住赞叹道。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宅社区除了积极发展火龙果种植业之外,还结合当地特色,将火龙果种植往深加工高附加值方面打造。例如,社区生产和火龙果相关的系列产品,并且还运用“互联网+”模式进行销售。据了解,在今年8月大宅火龙果产品已上架线上淘宝店,并且翔安区天猫优品店线下实体店已完成揭牌签约仪式。

另外,社区计划建立民宿,以火龙果花作为卖点吸引游客。“一到晚上八点半左右,这里的花全开了,白茫茫的一片,非常漂亮。花开的时候还有‘巴巴巴巴’的往外蹭的声音,整个场景很壮观。”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陈海云激动地和记者说到。

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向记者介绍,大宅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依托香山风景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农村发展的特色之路——建设火龙果绿色生态产业链,也让村民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据了解,大宅社区农民之前多以种花菜和马铃薯为生,收入微薄。在2000年时,社区引进火龙果种植,2005年时农民的收入已经有明显增长。如今,社区人均收入达28000元以上。现如今,大宅社区已经成为一个火龙果交易集散中心,未来等待着它的将是更大更好的发展。

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活动走进厦门:以“点”撬动乡村振兴

即时 | 2018-12-24 22:06

今日,“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走进了厦门大宅社区和澳头渔港特色小镇。东南网记者郑思楠摄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郑思楠 林闻)今日,“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走进了厦门大宅社区和澳头渔港特色小镇,实地了解当地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变化。

小乡村成长为“火龙果王国”

厦门市新店镇大宅社区,从厦门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长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每户农户一年增收上千万。

今日,采访团来到大宅社区,村庄里种满了大片的火龙果树,状似一颗颗大型的仙人掌。枝条上,一个个色泽艳丽的火龙果高挂枝头。

大宅社区,以火龙果产业为核心,2018年火龙果产值达3886万元,火龙果副产品营销额达180万元。

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向记者介绍,大宅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依托香山风景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农村发展的特色之路——建设火龙果绿色生态产业链,村民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他介绍,大宅社区的火龙果种植历史可以从1999年开始,那时候台商看中了这一带地租低土壤好的特点开始种植火龙果,之后村民们发现火龙果种植效益不错,开始由部分党员干部带头种植。

乡村振兴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农民增收收益。现如今,大宅社区种植有自主培育的大宅红一号、二号等品种的火龙果。说起种植火龙果给这里带来的变化,陈锦芳感受颇多,“2000年左右,大宅社区的人均年收入大概6000元左右,现在随着火龙果种植、深加工等开展,去年,这里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8000元左右。收入提高的同时,这里的生态也变好了。”

陈锦芳告诉记者,对于开发新种植面积、培育新品种等方面,政府一直有相关政策进行扶植,让大宅社区的火龙果种植更向产业化、精细化转变。并且社区也会在火龙果成熟季为果农联系收购商,让大宅社区成为一个火龙果集散中心,果农也不因为火龙果的销量发愁。

随着技术引进,现在,大宅社区的火龙果产业渐渐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果农的收入不再单单依靠出售原果,火龙果酒、火龙果茶、火龙果干等产品层出不穷,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丰富的经济收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厦门大宅社区。东南网记者 郑思楠摄

渔村以艺术之名大转型

随后,采访团又来到了澳头渔港特色小镇。自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改造以来,这个曾经荒落的小港渔村,已经成为厦门美丽乡村的代言,成为带有国际文艺范的文创重镇,目前正加快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澳头本来就是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在澳头特色小镇工作人员张佳辉心中,澳头,这个海丝路上的重要港口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他告诉记者,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这里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民的收入只要靠渔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而现在则是以新兴文化产业为核心。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澳头村的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了,并且随着大量艺术家的入驻,居民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

艺术是澳头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之一,截止今年,“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已成功举办六季,成为特色小镇的品牌项目。通过艺术季,陈文令、陈春勇、伊玄、苏幺、阿嘿尔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以及北欧艺术中心、中央美院等机构落户特色小镇,不仅带来艺术,也带来项目和产业,艺术产业在特色小镇成功对接和转化。

凭借底蕴深厚的渔港文化以及美丽乡村的城乡巨变,目前,澳头成为厦门市级特色小镇,两度受到中央电视台采访并录制节目《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美丽乡村中国行》,成为厦门新的一张特有名片。

彰显“厦门速度” 青年新闻人探寻集美新城发展成就

即时 | 2018-12-24 21:19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林闻 郑思楠 福建日报 吴恩儿 学生记者 卢涵文)集美新城,一个集科教、创业、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新城区,在其建设阶段,实现了“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建设速度,让我们看到新时代厦门与众不同的发展特色。

今天,青年新闻人来到了集美新城,先后参观了集美文教区、厦门园博苑和软件园三期。这里的一切展示了蕴含在集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生态和创新的特点。团员在欣赏集美新城建筑特色的同时,感叹集美新城发展的巨大成就。

集美新城规划既拥抱世界又不失古朴。新城通过规划,吸取了美、德、日国际方案优点,注重开放紧凑城市空间格局,追溯匠人精神,发展城市中轴线,追求现代建筑技术和艺术,同时传承发展嘉庚建筑风格——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极具南洋风情。

而软件园三期作为集美新城的重点项目,为新城就业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软件园积极吸引企业入驻,分流一期、二期空间压力,打造更加完整健康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软件园三期还积极吸引人才,为博士生、硕士生和一流大学本科生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和青年人追梦平台,为打造年轻厦门作出一份力。

“集美新城让我看到了集美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相信新城区的建设一定会越来越来好”。园博苑工作人员说。青年新闻人看到了集美新城的系统规划和发展前景,而我们也相信,集美新城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感受厦门改革开放四十年

即时 | 2018-12-24 10:49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林闻 郑思楠 学生记者 张钰)1978年,厦门全市GDP只有4.80亿元,而到了2017年,厦门全市GDP已经达到4351.18亿元,年平均增长15.6%,而这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让厦门这座城市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昨天,“青年新闻人——我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联合采访团来到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通过观赏一张张图片,感受这座被划为首批经济特区的城市,这四十年来的点滴变化。

“这张巨幅彩照由六张照片拼接而成,记录下了现在厦门筼筜湖的美景。”纪念馆讲解员向采访团成员介绍道,筼筜湖是厦门市中心的一个海水湖,因城市发展曾经污染严重,但眼前的这张照片,筼筜湖宛如一面明镜,映衬着厦门的蓝天白云。“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厦门的发展非常得快,也可以感受厦门城市的美好与温馨。”

整个厦门改革开放纪念馆由“探索”、“变革”、“创新”、“共享”与“谋动”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历史图片、新闻图片、航拍图等800余张,生动展示厦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厦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已然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楷模,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要创新探索,厦门都是率先试水者,大胆实践,大胆突破,跑出特区发展的“厦门速度”。纪念馆入口的六组新老照片对比图,形象展示了厦门从一个荒芜的海岛小城向现代化国际化开放都市的华美蜕变。

“厦门这四十年的变化真的很大,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汇集大量华人华侨的都市,现在已经是一个精致、悠闲的宜居地,”厦门大学的夏周祺在这座鹭岛生活了近四年,她也作为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志愿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国际胸怀,“厦门这座城市绝对有这个实力来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晴空万里,细雨朦胧,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硬件软件双升级 青年新闻人体验更新后的沙坡尾

即时 | 2018-12-24 10:13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林闻 郑思楠 学生记者 陈嘉晴)从码头人家到多元特色商店,从小渔港变为文青聚集地,厦门沙坡尾在政府的帮助下,不仅改造了许多基础设施,还发展出各色青年文化,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大量游客,成功实现硬件软件双升级。

12月23日,青年新闻人采访团来到了厦门沙坡尾。才刚下车,大多学生已经举起了相机,记录下各式各样的文艺清新范的餐馆小店。

沙坡尾位于厦门岛西南部,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可以说,沙坡尾的发展对于厦门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厦港街道引入参与式治理,从环境整治提升、文化传承保护、街区自治管理、产业业态调整等方面着手,引导片区居民、商家、企业和游客参与沙坡尾提升。

“附近店铺变多了,人也更多了,生意也更好了。”一家名为“一茶”的茶店的店员黄雨久对记者这样说道。来自深圳的黄小姐正好来沙坡尾旅游,她对记者说:“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来的。”

沙坡尾文化生态圈党支部书记张世标介绍,由于渔业衰落,沙坡尾不得不开始转型。在一段时间的发展下以及思明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沙坡尾在基础设施、店铺等“硬件”上进行改造,比如扶持无法承受高达3万租金的老店铺,对于创业青年提供政策优惠等。另一方面,沙坡尾引入文创、网红等多元青年文化,并且致力打造沙坡尾影视基地。据悉,由彭于晏主演的《紧急救援》以及周迅主演的《我的早更女友》都曾在沙坡尾取过景。

1  2  3  


更多>> 图片新闻
走进福州南站
探访福建VR体验中心
更多>> 视频播报
福建:青年新闻人联合采访活动启动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