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举办系列宣传展示活动。6月13日主会场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非遗博览苑举行,各设区市分会场同步进行。系列活动包含线上活动、非遗购物节、线下展览展示、文旅部主会场四个版块。
18日,“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活动在莆田市博物馆开展,主要有“千年国技光耀盛世——木雕、瓷器艺术展”、非遗技艺展演、文物捐赠等内容,同时结合线上博物馆、云展示等方式,与民众分享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推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猫耳山窑址群中发掘的龙窑,年代约在商代早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龙窑。学术研究证明,猫耳山是中国龙窑的起源地之一。
今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已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并新增安平桥、顺济桥、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青阳下草埔遗址、德化窑遗址等6个遗产点。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福州城市考古,揭示出西汉闽越时期大型夯土台基等建筑遗迹,从中出土大量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见证了《史记》《汉书》记载的“闽”“闽越”“闽中郡”“冶(东冶)”“冶县”等史实与福州的密切关系……系涉及福州、福建乃至中国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展示成果。
除发现与中原相似的铁器外,城村汉城还发现了一些成分与中原及其他地方截然不同,而是用一种特殊冶炼方法炼制的钢质铁器,这说明闽越的钢铁器冶炼和制造技术已经超越中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葫芦山遗址是福建目前已查明的发掘面积较大、保存较好、文化堆积较厚、遗存丰富多样的一处古文化遗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聚落性质以及生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在福建史前考古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将来能在闽北和闽南的某地发现城址遗迹,那么城址和土墩墓这类贵族墓葬相互印证,福建青铜文明的曙光将真实再现,那就是重新认识福建文明史的突破。
距今6000年前后,人类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向沿海岛屿迁徙,这是人类开发海的开始,而壳丘头文化遗址的时间点和南岛语族向海洋迁徙的时间点刚好吻合,壳丘头先民在地理和时间节点上最具备向海洋迁徙的条件。
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街道的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是一处新石器—青铜时代遗址。从1954年开始至2009年,先后进行10次正式科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省唯一经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的史前遗址,发掘面积最大、积累资料最丰富、开展研究项目最多,并得到国内外公认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基地。
为迎接今年将在福州市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时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昨日,鼓楼区关工委、林则徐纪念馆联合举办了古厝研学迎世遗活动,邀请30多名小学生来到林则徐纪念馆左海厅,体验彩绘泥塑活动。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三份《工作方案》中,《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方案》意在通过系列举措,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泉州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初步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了解,工信部推动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主要针对1980年前建成、具有鲜明工业特色和工业文化价值、主体保存良好、产权关系明晰的工业生产、储运和活动场所。我省泉州市的源和堂蜜饯厂、龙岩市的福建红旗机器厂榜上有名,这也是我省工业遗产项目首次入围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东南网12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侃)经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自主申请、相关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有关中央企业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工信部日前正式确定了49个厂区入围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