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医改,三明医院驶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经历四年的医改,三明医院驶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医院的建设和大型设备的购置由政府来承担,政府承担办医责任。 二、药品、耗材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再给医院带来收入。 三、医改一定要把医院的医药总收入(就是医疗费用,由患者和医保基金承担)的恶性增长幅度(全国2000年到现在每年平均增长17.5%)下降到10%以内(与财政收入增长、GDP增长、医保基金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大致相适应),这个增长幅度老百姓和基金可以接受。 四、要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的医务性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必须要保持适度增长(与医院的医药总收入同步增长),三明医改前的医务性收入只占医药总收入的39%,通过挤压药品耗材的价格虚高和数量上的虚高,现在的医务性收入已经提高到63%-70%(各家医院的比重不一样),2011年医务性收入才6.7亿元,2014年达到14.05亿元,现在医药总收入每增加1亿元,医院得到的医务性收入就增加6000多万元。改革后的前3年里,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增长幅度会超过医院的医药总收入增长幅度,医务性收入在药品和耗材空间挤压到一定程度后,增长幅度与医药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就基本一致了,也就是说医务性收入每年在8%-10%的幅度增长。 五、“腾笼换鸟”。药品耗材的价格虚高和数量上的虚高挤压出来的空间,要及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要在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的情况下,及时不定期的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六、医改就是要使医院医药总收入(1.药品耗材,2.检查化验,3.诊察护理床位,4.手术治疗)结构得到良性优化,2015年1到11月,三明医院医药总收入的比例结构已经达到:药品耗材35%,检查化验27%,诊察护理床位13%,手术治疗25%,医务性收入已经达到了65%。 七、现在三明医务性收入比重已经达到65%了(目标是70%),现在三明医院医药总收入增长10%以内的情况下,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就相当于改革前医药总收入增长16.6%情况下才能得到的医务性收入,计算原理是:65%(现在的医务性收入比重)×10%(现在的医药总收入增长幅度)=39%(改革前医务性收入比重)×X%(改革前的增长幅度)。 八、医院总收入的目标比例结构。通过医改,医院医药总收入的四项收入,目标比例结构应该达到:药品耗材30%以下,检查化验25%以下,诊察护理床位20%以上,手术治疗25%以上,也就是说医务性收入要上升到70%以上,药品耗材直接成本下降到30%以下。 改革的道路是闯出来的,三明医改还在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