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或与投放转基因蚊子有关 如何预防?
主要由埃及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从南美国家巴西暴发,目前正在欧洲和美洲多个国家进一步扩散。据英国《镜报》1月31日报道,批评人士认为,寨卡病毒暴发的背后,其罪魁祸首可能是2012年投放到大自然的转基因蚊子。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日内瓦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寨卡病毒,与此同时,有关该病毒暴发的原因也引发了广泛猜测。 寨卡病毒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该病毒可导致胎儿患上俗称“小头症”的先天性小头畸形症。巴西去年5月发现了首起寨卡病毒病例,目前已经超过4000宗。而在2012年,巴西生物科技专家为了应对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曾培育出一种转基因蚊子并投放到大自然。 这种转基因的雄性埃及伊蚊携带了一种特殊基因,它们与大自然里的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后代无法活到生育年龄。这个项目开始之初,专家们就对其表示出担忧。他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潜在的不良后果。 何为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 “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于1947年被首次发现。“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由伊蚊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寨卡热。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是什么? “寨卡”病毒潜伏期为3-12天,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主要为低烧,瘙痒,红疹,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病毒感染并不致命,通常病情比较温和,症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无需住院治疗。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身免疫,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报道。但该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且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其产下的婴儿可能会出现小头症,导致新生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 应该怎么防止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主要是消灭蚊子,防治蚊子叮咬。鉴于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在室内外的锅、盆、瓦、罐和洼地的积水中滋生,因此要注意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滋生地。我省是白纹伊蚊的分布区,不排除其具备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 虽然目前我省还未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但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区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者,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同时也建议孕妇避免前往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染的地区。目前报道的寨卡病毒感染高危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圭亚那、法属瓜德罗普岛、佛得角、萨摩亚和圣马丁岛等22个国家。 |
- 2016-02-03美国发现首个经性传播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2016-02-03寨卡病毒疫苗尚待时日 WHO敦促尽快找到病毒检测工具
- 2016-02-03寨卡病毒流行 巴西建议孕妇不要来看奥运
- 2016-02-02泰国公共卫生部称泰国无需担忧寨卡病毒
- 2016-02-02微电影《病毒》顺利杀青 讲述民工生存故事